undefinedundefined 南武当山散记 ◇若文 南武当山位于龙南县城南约四十公里的武当镇,又名小武当山,因其山峰雄俊多姿、奇险壮美,故仿湖北均县武当山而得名,现已成为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我的老家离此山不远,很多年前曾攀爬过一次,当时还未进行过旅游开发。近来偕同友人故地重游,发觉景区已变新变美了许多,难怪不时听闻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寻觅而来,俨然成为赣、粤、闽、湘乃至港、澳、东南亚等地游客的探胜热点。 从县城驱车约四十分钟便到了景区。远远望去,岩峰突兀,拔地而起,或依或傍,如巨椽,如枪戟,直插云天。九十九座岩峰沿一○五国道绵延舒展,好似十里画廊。景区属丹霞地貌,岩体多为赭红色砂砾岩,约为两亿年前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抬升而成,后经流水强烈切割,风力侵蚀磨砺,形成今天圆润光滑、气势磅薄的岩峰群。与桂林石林的嶙峋峥嵘相比,这里的石峰较为规则,多呈圆柱笋状,峰顶碧绿苍翠。近处两峰并列,南面是武当峰,北侧便是将军峰,峰顶海拔864米,为最高峰;两峰恰似空中飞来两只巨象,被誉为“双象凌空”,是景区主要游玩景点。 登山门,爬松坡,到得山腰清风关的怡心亭已是热汗涔涔。稍事休息后,我们绕过桃树丛,穿过翠竹林,但见著名的“铁索云梯”,一条冷黑铁链悬挂在百米绝壁之上。古人曾撰文叹曰:“壁立80度……仰视铁索,袅袅如丝,风吹玲琅,声在半空……攀援而上,手握足悬,索摇身颤,汗濡手滑,几几谷坠矣。”与前次游览时相比,景区确已改观很多,云梯旁现已用水泥浇铸了登山台阶,两侧及中间各设置了一根铁管作扶栏,游人可分两边攀沿而上。即便如此,攀栏回首俯视,惊感身在半空,心惊肉跳之余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同伴一人是激情主义者,不顾大家阻止毅然缘索而上,观其酣畅自得,兴致极高,我们只能无奈而叹服。涉险攀爬间,再次勾起我多年前游览时留下的强烈印象。其时曾亲睹一上山挑夫为避云梯人多,便担着货品从梯边峭壁踏步而上。看他所经之处,并无一点路的痕迹,只是利用峭壁或凸或凹处作支撑,不紧不慢,不惊不惧,贴岩担筐稳步登爬,在赭红色的陡峭岩壁上刻下一幅最壮美的图画。一种勤劳、勇敢之品格,一种履险从容、知难奋进之精神,深深在我脑海烙下印记。壮阔的南岭山川,因为众多如此勤劳智慧、勇敢无畏的客家儿女正变得更加瑰丽璀璨! 登梯之间抬头已是“绝壁天门”,两侧楹联曰:“武将文臣皆下马,当天奏帝且停车。”上下联首字暗合“武当”之山名,是明朝右佥都御史王阳明正德年间率兵平“三氵利”时游山所题。凭栏远眺,但见群山起伏,苍翠欲滴。遥想当年四十有七的王阳明正饱经翰墨,满腹经纶,胸藏宇宙,初次将兵却锋机尽展,用兵如神,四战荡平谢志山、陈曰能、高快马、龚福全等啸聚南岭之“贼众”,其时他正于此地挥师激战拥兵七千余人的三氵利“寇首”池仲容。看云雾缭绕间,听林海涛声中,犹似千军万马鏊战正酣。“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名人名山相辉映,人文历史与自然美景相交融,各地名胜往往如此。文开一派宗学,武能安邦定国的王阳明,在龙南历史上曾留下过重要的活动痕迹,现今也为南武当山风景名胜增色不少。 沿山径继续攀爬,不一刻便到了武当峰顶。绿树翠竹掩映间托出一座佛教建筑,这便是“武当圣庙”,相传法号释映莲的开山始祖钟起能曾在此习武研佛至一百四十九岁。过圣庙,转出小树林,面前豁然开朗,放眼四望,景致更加慑人心魄。前面将军峰高耸入云,右侧是峰坡灌木翠竹,脚下山径仅尺余宽,左侧低头一探,却是万丈绝壁,一脚踏空,将不堪设想。虽现已设置低矮护栏,还是不禁令人腿软身缩,汗不敢出。远处一○五国道如丝如带,弯曲延伸,隐入山岭。近处村落、果园就在脚下,却空隔万丈。风吹草动,枝摇叶颤,更感身轻如纸鸢,陡生大风一吹将跌落绝壁的惊惧感。伟人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不走出户外而宁愿呆在家里“发霉”的懒汉肯定是体验不到的。 先前武当峰与将军峰还未连通,只能站在这边仰望将军峰雄姿。现在两峰之间架设了钢架桥,在一○五国道时就望见了,远观如一道彩虹,被称为“寒谷飞虹”。踏步而上,叮咣作响,声音在空谷中久久回荡,余音袅袅。前面走着五个年轻男女,看其装束就知道是很专业的游客,都是轻便鞋,小背包,身穿比平常短一截的衣裤。此时他们正举着相机在天桥上猛拍“明星秀”、“搞怪秀”,还请我们帮忙拍了张集体照。攀谈之下,得知他们是从韶关过来的,彼此是网友,看了别人游南武当山后贴在网上的摄影图片,很感兴趣,便相约结伴而来。新人新事让人感叹时代发展变化真是很快。 过得桥来,左边一条陡径可登将军峰顶,右边是下山的盘山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奋勇攀上将军峰,踏顶一览众山小,环首四顾,一无遮拦。至此,南武当山如丽质佳人尽展娇容。苍翠的后山层峦叠嶂,近处九十九座岩峰相互簇拥,婀娜多姿。陡峭的赭红色岩体透着坚韧、顽强;染绿的峰顶如翻腾的绿色液汁顶破了陶罐,还有几处的绿汁顺着岩体淌流直下,不禁让人惊叹造物主之鬼斧神工,自然万物之生命旺盛。对面远处群山巍峨,山脚的盆谷、田园、村镇被国道穿成了一线。遥想古时从中原跨山越岭南迁至赣南粤北,前寻后引经过眼前这一狭长河谷的客家先民们,定是仁爱宽厚之人,不然怎能于此融合土著而教化风物呢?也必是且勇且坚之族,才敢于在此斗蛇蝎,伏禽兽,拓荒辟地并生生不息。 在下山的盘山道上,我们跟上了一大队游客,询知是深圳一家公司组织同事及家属的集体游,分乘三辆大巴车,有一百四十几人呢!他们先在广东和平的热水泡了温泉,接着游览了邻县定南的九曲河,南武当山揽胜之后便要返回。呵,南武当山现在正打开山门拥抱新世界哩! 我们如海底鱼群般排成一线,牵着引着小心通过了武当峰与将军峰之间幽深狭长的“一线天”。绕过栈道,出得山门,已是全身疲乏,于此观光揽胜之后既是一身汗热,又是如此的酣畅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