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川古镇之峨眉仙山隐高庙 |
[游记]四川古镇之峨眉仙山隐高庙 |
2008-05-22 sina.com.cn |
高庙古镇地处两溪相夹的山凹里,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狭窄的地块和不便的交通,迫使古镇在建设中,必须把节约土地和建筑的精益求精相结合,否则古镇就无法生存发展下去。事实上,古镇就做到了。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125座,这些绝大部分为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其年岁已有百年或百年以上,依然柱立梁正,房屋硬朗坚固。建筑全是穿斗结构,布局奇特,造型独到,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古镇的型制状如铧犁。两旁的房屋,几乎都是二层结构。一层是用作商用,门开中间,两边是1米以上为可拆卸的木板墙;二层是寢室,都开着窗户,有些在二层临街有走廊,建有美人靠。房屋大多是四合院,天井较小,显得紧凑。在万顺街还保存着较好的院落,如53号和55号院,建筑依然坚固。每户临街的屋檐下,都有镂空的雕花吊磴,起着装饰的作用,显示了木雕工艺的精细。临河的房屋后面,均为各种形状的吊脚楼,奇妙险秀,别具一格。三条长300~500米,宽3~6米的街道,都是用青石板或条铺就,街面已经光洁,滴檐靠拢,使街道十分窄狭,仅容一线天光入市,增添了高庙古朴幽静的特色。由于地势有起伏,每条街道之间有石梯相连。横街和下街矗立着两座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万年台。戏楼前有近500平方米的青石铺就的坝子,成为了古镇的一个中心。万寿宫建在禹王街上,是以街为会馆,街穿会馆而过,这样的布局,虽与青林口、仙市古镇的寺庙布局相同,但这里更主要原因是地块的紧缺。寺庙与周围民居浑然天成,是四川山地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镇东的高山,是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农民起义军蓝朝鼎屯兵反抗清朝的营盘,如今已是林木森森;镇西二娥山古佛顶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尊6米高的摩崖造像和十二圆觉石雕,还保存完好,这得力于山高林密。以庙为名的土地庙,早已难寻踪迹。 高庙的人,大多数是江西人,以熊、刘、代、金、黄、康六姓为主,都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潮中迁移到此地的。从古镇的街名和会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有一个风俗习惯,儿子结婚,亲朋好友或邻里之间,要送匾。匾上写着“鱼水之情”、“鸾飞凤舞”等字样,主人家把这些匾都悬挂在大门的上方,向大家宣告男大已当婚。而在一家人的大门上,贴着一副蓝纸黑字的对联:“在世只为贰伍捌,含笑九泉杠上花”,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从对联的内容来看,逝者肯定是一个麻将爱好者,而且还很痴迷,生者怀念逝者,把怀念之情通过对联的形式,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显示出这家人的豁达大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9d05101008y82.html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