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当山游记

[游记]武当山游记

2008-06-27    baidu.com

美丽的武当山

这次去襄樊工作之余,顺路去一趟道教圣地武当山,熟悉武当山是因为武侠小说和武侠电视剧中,少林、武当是两大武林门派,是江湖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尤其是张三丰的武侠传奇故事,更让武当山名声大振,。

走进武当山,才知道武术只是武当山的亮点之一,真正吸引人的是其悠久的道教文化和秀丽的山水风光与古老建筑。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成仙飞升。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代时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元大德八年(1304)封为“武当福地”明永乐十五年(1417)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封为
“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

武当山古老的山门,“治世玄岳”牌坊(1552年,嘉靖31年)

在导游的引导下参观了武当山最有特色四大景点,分别为紫宵宫,太子坡,南岩宫,天柱峰金殿顶。

武当山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 赐额“太元紫霄 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紫霄宫位于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紫霄宫为武当山宫观之首,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是道教最著名的道场,香客游人年逾百万人次,道众习道家动静功夫者甚多。现在是武当山道协的办公地,每年举行三月三、九月九庆祝活动,就在此处做道教法事。

武当山紫霄宫中的主要建筑紫霄殿

武当山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年代曾三度重修。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玄武大帝十五岁入武当山修炼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修炼,因而得名复真观的。太子坡门内依山势的回转起伏,建有夹墙复道,曲曲弯弯,犹如波浪起伏,称为“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跟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建九曲黄河墙取曲径通幽之意。从进门到出门,布局独特,古往今来,有“一里四道门”之称。而事实上,这段路的直线距离很近,正因为设计者将墙体设计得曲折蜿蜒,而又高大厚重,使来者走进山门马上感到一种神秘威严和深邃遥远。而复真观里最让人称奇的是高达五层的楼房,楼体全部是木结构,没用一砖一石,高15.8米。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人文景观。人们面对古人这一大胆而智慧的杰作,以致于忘了五云楼的原始称谓,把整座楼房都叫作了"一柱十二梁"。从五层楼向上走,是皇经堂和藏经阁。皇经堂前有颗桂花树,树高约5米,胸径0.5米,树龄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气袭人,有“十里桂花香”之说,是太子坡的一大胜景。

太子坡的“九曲黄河墙”

南岩又名独阳岩、紫霄岩,为道教真武大帝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处。史书记载,早在唐代,南岩就有道士修炼。元代曾修建“大天一真庆万寿宫”,后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后,赐额“大圣南岩宫”。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南岩宫大殿——玄帝殿毁于火灾。

两仪殿位于石殿右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南岩宫的“龙头香”,整个龙头香香炉悬在空中,正对着对面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关于这个香炉有个故事,据说一个母亲曾在此上香祈求儿子的仕途,后来儿子果然当上三省总督,母亲回来还愿,由于年迈身体不支,再上香时掉落悬崖;从此龙头香不再开放,只在近走廊处另设一个香炉供奉香火,现在虽然它归旅游部门管理(没有道士),但仍然是武当山上香火最旺的地方之一。



南岩宫两仪殿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高5.5米,面宽5.8米,进深4.2米,是铜铸烫金、仿木构建筑,重檐叠脊,翼角飞翘,殿脊装饰有仙人禽兽,造型生动逼真。殿内有真武帝铜像,重达10吨;左右侍立有“金童”、“玉女”“水、火二将”等铸像,均为明代铸像的代表作,是全山铜铸造像艺术精华所在,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

转自:http://hi.baidu.com/xue_hanbo/blog/item/aadfefcfd1cc413ef8dc6196.html25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