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佛道仙山游记

[游记]佛道仙山游记

2008-06-27    sina.com.cn

的痛苦拟或兼而有之。照例有电话进来问要不要小姐。

早上吃了一碗极咸的面,坐上五块钱的小巴,在当地农民扛上来的麻袋(不知
何物但至少有咸鱼)的包围下、大部分正在修的石头路上颠了半个多小时,到
了上清镇天师府。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於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
道),和太平道为最早具有组织形式的两大道教派之一。黄巾起义失败,太平
道也就断了,唯正一道在民间流传,为嗣姓单传,历代天师,除二代张衡、三
代张鲁在蜀汉搞政教合一之外,世居龙虎山,至今六十三代,嗣姓传教历史之
久远仅逊于孔子世家,张道陵也被奉为道教祖师。第一代张天师出生于此,在
此地结草堂正一宫,自唐代册封改称上清宫。《水浒》以张天师和上清宫开篇,
洪太尉不遵守游人须知(实际上张天师早已明细),不小心从上清宫的镇妖井
里把梁山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给放了出来,严重破坏了华北地区封建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上清宫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上,曾有
过两次火灾,但不曾全毁,最后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洪流冲击下
终于彻底成了废墟。现在据说在筹资重建。

天师府倒是修缮一新。现任张天师是“江西省道教研究会”会长,上北京开会
去了。找到鹤发老颜的副会长,闲聊了一番,好象没有得道的感觉,也没在天
师府里闻到什么仙气。不过我这人嗅觉不灵,作不得准的。

得不了道,只好入俗,掉头等车往龙虎山赶。

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处险峻,小处圆润。一条平缓宽敞的泸溪河,在
陡峭但不张牙舞爪的大小山峰阻挡刁难下(莫不是要养路费?),委委屈屈地
无声流过。坐上小小竹排江中游,想回味一下当年小小心灵里被李双江轻浮华
丽的花腔唤起过的革命激情,可惜耳旁是导游小姐喋喋不休的关于岸边峭壁上
“悬棺”的介绍、那座山如何象猴子看着对面尼姑庵的美貌尼姑流口水、这面
石壁上的草如何原来组成一个毛字现在是江字,就算有点激情也断然和革命沾
不上边的。

河对岸临江有个二百来人的许家村,历代以打鱼为生,条件很艰苦,小孩上学
得走十几里的山路,但人多长寿,而且没蚊子。据说是祖师陪母亲游玩,在此
住宿,张母被蚊子咬得苦甚,骂儿子没用,一天到晚除妖降魔为人民服务牛气
得很,老母被小小蚊子欺负却一筹莫展。祖师于是拿出扇子摇了两下,从此这
里就成了无蚊村。现代的解释是周围多樟树,附近一个山洞里有成千上万的蝙
蝠。前两年发大水,对岸高出十米的房子都给淹了,许家村却安然无恙。现代
的解释是它正好在一块伸入江里的巨石的下游。

不管怎么说吧,这个小村子有点神。本想花二十元在这儿住一夜以身试蚊,但
看看天色尚早,还想到对岸去看仙女岩、悬棺表演,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坐上竹
排走了。

尴尬的仙女岩

游览区的旅游资料上到处都提到“仙女岩”,又称“大地之母”,但没有具体
的描述。听了竹排导游小姐诸多关于象形山景的介绍,料想这也不过是一块牵
强附会的石头罢了。下得竹排,顺着路标,转过山脚,不禁呆了一呆。

耸立在眼前的是一个维妙维肖的女性生殖器,除了尺寸大点儿(十来米高)、
颜色不对以外,简直就是个标本,连茅草长的地方都对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这位仙女大概有点小便失禁,滴滴嗒嗒漏水。

晃了晃脑袋,摄定心神,想走近看看,却被一股无比霸道的力道给逼了回来。
看看石头前泥土上的湿渍,定神想了想,才敢相信是尿臊味。下午三点多,盛
夏酷热,显然是游人不久前当众所为。站在那儿发了一会楞,哭也哭不出,笑
也笑不来,只好摇摇头走了。

中国人民不信邪,大地之母怎么着?仙女怎么着?一样糟踏你没商量。

看悬棺表演去吧。

死人折腾活人

泸溪河边到处是直上直下、布满大小洞穴的悬崖,表面又圆滑,无攀援落脚之
地。几乎每个洞穴里都有大小棺材,据考证是三千年前的原始人部落留下的。
怎么放进去的呢?据说至今是个谜。

前几年旅游局出了个点子,找了一家常年攀援采药为生的五兄弟,从后山爬上
去放下绳子把一个棺材拉到半山一个洞穴里,一天两次表演,成了游览区最有
名的项目之一。

在路上迎面看见作表演的老大,黝黑精瘦,穿着一身黄色表演服,显然是要从
后山上去。

到了江边表演点,发现有个“悬空寺”,在上面看应该好得多,而且几乎直上
直下的百步悬空梯,没人费那劲。爬上去,是几个互相连通的洞穴,这儿一张
禅床,那边一座弥勒佛,别出心裁。

禅床仆坐,从洞口往外俯瞰,一泓清江水,几耸碧翠峰,由不得有点飘飘然的
感觉。

表演开始了。绳子正好从一个洞穴前面垂下,穿黄衣的采药老大离我几尺远滑
下,作几个业余水平的空中动作,下面打鼓吹唢呐,大头娃娃跳着简单烦闷的
“舞蹈”。

三千年前的同志们上哪儿找这么长、这么结实的绳子?怎么又有唢呐、大头娃
娃?

下楼梯过河去“龙虎山庄”过夜。

撑船大嫂

摆渡费一块钱,十几米长的一条木船,两位大嫂用竹竿撑过去。

坐在船舱里,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我把背包放在船里我自己游吧。

大嫂笑笑,不说话。

你们这儿怎么都是女人撑船啊?

大嫂笑笑,说男人种地。

你们这么撑一天能赚多少钱?

大嫂笑笑,说十来块吧。

于是不再问下去。

老道长

过了河,光着膀子背着背包在晒得生疼的太阳下爬山走了半个小时,没有一丝
风,一路上听得见潺潺流水,细查之下才知道是汗从毛孔里流出来的声音。

好不容易看见山谷里树丛中露出一片楼房,强撑着走过去,趴在柜台上作驴喘
状。号称是三星级,却没电梯,还得自己爬上去。洗过澡,带上手电、跳刀,
去夜走山路看象鼻峰、雄狮峰等。

走出不远,路边上有一座小道观,堂屋里主人和一位本地的客人在聊天,地上
铺着一张一尘不染的塑料贴面。看上去五十几岁的老头老太,热情地招呼我坐
下,沏茶、切西瓜。

您平常作些什么呢?
主要是练功,炼内丹。
政府发工资?管得多吗?
老道长无声地笑了笑。不让干什么就不干吧。
有给人讲道吗?
有啊。
讲些什么呢?
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吧。老年人呢就讲讲如何保养,有病就讲讲如何健身,对道
有兴趣就讲讲道。。。

我有点佩服了。柔弱为下,您深得其中真意呀!
老道长无声地笑了笑。无为、不争,理当如此。

听说我要走山路到神仙洞,老道长坚持一定要送我一程。我们这是有缘哪。

路上聊起来,才知道他已经七十多了,早上在天师府聊过的副会长是他的徒弟。

于是我有点不好意思,请他不要送了,但他坚持送上前面的山头。我故意没有
放慢速度,他一路登山,也平常得很。到了山头,我坚决不让他再送了,于是
打个稽首,扭头上路。

快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下,夕阳的余辉里老道长瘦小的身影还伫立在山头。

一路没有岔道,而且都是新铺的水泥阶梯,山重树影,月光如水,恍如天地间
唯我独行。

麂子肉 肥姐

手电都没用,走了一个多小时绕了一大圈回来。

在酒店附近找到一家没关门的小饭铺,点了个麂子肉,老板娘麻利地开做,茶
叶、饮料自己拿。

吃饭闲聊之间来了个老板娘的朋友,按中国人标准是相当胖了,三十多的样子,
没几句就大大方方地问我要不要小姐。

电话接的多了,这样开门见山当面问的倒是第一次碰到,犹豫了一下,问“不
是您吧哈哈哈”想对付过去。

肥姐也不含糊,跟着笑,然后接着推销。

那盘诚实的麂子肉,一点骨头都没有,炒得相当不错,可算平生最有印象的菜
之一。

痛睡一觉,再过河准备去仙人城。

采药老大

出大门的时候在昨天来时歇气的小饭铺停下吃饭。小两口开的,门上大书“内
有空调”作卖点。这个卖点抓得好,昨天之所以走进来就完全是看在空调的面
子上。

正吃饭,老板手机响了,有人出了车祸什么的。却没想到就是昨天表演的采药
老大。

采药老大兄弟五个,父亲早逝,母亲瞎了而且多病,五兄弟从小玩命攀援采药
为生。自从开发悬棺表演以后,他们就大部分时间上班了,一个月能挣近两千,
天天开摩托上下班,也算有钱人了。只是爬山吊绳,设备、规章又极不专业,
是卖命的活计。

去年江西省公安厅一位副厅长来视察,旅游局自然专门安排表演。那天下雨,
本来不演出的,但公仆幸临,不演也得演,由技术最好的老二出场,加大动作
难度,而且不带保险绳。结果从十来米高摔到水面的棺材里,断了一条腿。老
三后来也是在为某位公仆的专场表演中出事摔断了几根肋骨。剩下老大是五兄
弟中唯一能表演的了,早上骑摩托上班,前面的卡车急刹车,钻到卡车底下去,
撞破了脑袋,据说送到医院不久就死了。

想想昨天他和我擦肩而过,就在我面前吊在绳子上滑下,竟然那就是他生命里
最后一场表演。

人的生命,真可以这么便宜?生命的价值,真可以如此悬殊?

尼姑庵里的眼影尼姑

所谓的仙人城,其实是一座突兀的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尼姑庵,山顶上是座新
修的“凌霄宫”。从山脚爬上去,总共有七百多个台阶。这本来也不算什么,
只是天热、太阳毒、没风,阶梯绕着柱子似的山一味地往上,没一段缓坡。于
是又呼呼地喘气,哗哗地出汗。

半山上有一个石牌坊,上书“回头坊”。过得回头坊,回头看时,背面刻着一
幅对联:“何须向前 回头是佛”
情、景、意自然混成,天衣无缝,堪称一绝。

是啊,上去求佛是没意义,找尼姑聊聊天、在山顶道观里住一夜总还是可以的。

这个尼姑庵有个小故事。据说庵里曾有一个特美的尼姑,当地的县令倾心相慕,
尼姑说:“你要想和我在一起也容易,出家就行了。”小县令居然就真的落发
为僧(想什么呢?当然不住在一起),潜心向佛。

其中的真情、佛意,比西方的柏拉图式爱情更为纯净,比之不作皇帝和心上人
过日子的千古佳话,不知又深了多少。

到得尼姑庵,只见一老一少在打扫,老者俗家穿着,少者出家人打扮,走近一
看,居然还画着眼影。

末法乱世再不济,也不至于尼姑化妆吧?

询问之下,果然是旅游局的工人,这才放了点心。

庵建在一个天然大洞穴里,出洞就是笔直的悬崖,二十米之外就是那只流口水
的好色猴子,不过从庵里看去只是一座山。

问能否请师父们出来问一下佛法,眼影尼姑撇了撇嘴:“她们都是前几年从别
的地方请过来的,只知道念经,别的什么也不懂的。而且她们今天下山买东西
去了。”盯着她画眼影的眼睛看了一会儿,觉得不是假话,只好叹口气出门。

庵外路边的山壁上有几个较小的洞穴,有竹篱笆挡住,眼影尼姑说师父们就住
在这些洞穴里。

师父们懂多少佛法我不知道,但看样子苦修是不含糊的。

文章引用自:

评论()阅读()圈子编辑打印有奖举报

前一篇:公开仇恨日本是中国的唯一理性选择

后一篇:佛道仙山游记(2)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bcc0f0100077h.html3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