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宫山游记

[游记]九宫山游记

2007-07-24    sina.com.cn

九宫山游记

九宫山,位于湖北咸宁市通山县境内,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地处武汉市东南部,距二百公里许,被誉为为“鄂南第一峰”。九宫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史载,南朝晋安王陈伯恭兄弟九人避战乱建九座行宫于此,故名。南宋道士张道清至九宫山开辟道场,香火之盛,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恰值金秋十月,天高气爽,闲暇之余,三五友人相约,前往一游。

清晨从武汉驱车上路,沿途河湖密布,树木葱郁,越往南去,地势越高,渐渐河湖减少,丘陵增多。进入通山县境内,小车便只在山峰间盘旋了。但见处处峰峦,云烟缭绕,小车似在仙境中穿行,耳畔只听得阵阵车鸣,却不能看见盘山公路上的其它车影。愈近山顶,感觉寒气愈重。幸好来时得友人提醒,从火炉城中出来时带了两件夹衣,但还是感到腿上传来的丝丝寒意。

朝阳渐起,只是给这山峰一些光束,天空就出现了七彩霓虹,映着沿路密布的竹海、红枫,人于山中只觉得自己也成了仙。

终于上了山顶,一友应是重来,指点前后,张罗着去寻了一间竹楼暂居下来。这倒也减了些宾馆的喧哗,多了些野趣。

安排好了房间,便去餐厅就餐。这竹楼的主人是对夫妻,貌似憨拙的丈夫与巧嘴活跃的妻子正好成了招徕客人的最佳拍档,不停地向我们“各位老板”推荐着各类服务特色。拿了菜单,我们便待往那山间乡里的特色小吃上面去寻。其时不用看,随便划拉两下便有了食欲,干豆角、厥菜、小干鱼、干罗卜、包坨、干竹笋、腊肉、土鸡汤等等,一色的农家风味,特别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包坨,乃是芋头粉作皮,猪肉作馅,裹成汤圆形状,滑腻爽口,回味无穷。不需店主人多做说明,只是七八个酸辣小菜端来,一两盅“土巴爷酒”下肚,便让我们只觉得山中神仙的口福也不过如此了!

吃罢午饭,就近游览云中湖。云中湖据称是江南最高的高山湖泊,湖面像一面巨大的明镜,轻舟游弋,微波荡漾,清风从湖边林中拂来,“唿唿”有声,山影入湖中因风而措动,湖光映云色纳景成新图,老作家徐迟游此湖时曾昵称其为“吻天湖”,却是何等的贴切。湖天相接,山水一色,加上几尾偶而跃起的金鲤,数只低翔的渔鸥,这湖中巡荡的轻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美图。

晚饭过后,竹楼老板也凑过来闲聊,给我们讲些山中风俗和奇闻传说,又指点了一番旅游途径,方才歇息。

第二天清晨早起,大家便赶到“一天门”看日出。“一天门”是九宫山古代的门户,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一天门”海拔一千三百米,在古代是青一色的石板路,上山朝拜者三步一拜五步一跪显出特有的虔诚,上得山来,求官求财求子女求平安是他们各自的情怀。九宫山的山水草木在他们看来好像都有禅的隐意、佛的悲悯。那石板路被朝觐者的脚板踩平了磨光了,为了防止路滑,心善的石匠便在上面又凿出交叉的沟槽供人践踏,直至多年后又被踩平磨光。

太阳尚未出来,便在这里看云海。但见云涛翻涌,晨风凛烈,好似要把我等观景者直托上天穹。我想我等即使上了天,自然也是成不了仙的,但据说还是有许多想成仙的人,来此拜佛求道,或有殉情者从此一跃,一了百了,年年月月,朝朝代代连绵不绝。

正思忖间,只见一片乳白在青黛的山影背后慢慢涌现出来,逐渐变成暗红、淡红、黄色、金黄色,慢慢的,慢慢的,太阳先是露出一点羞红的曲线,再是半圆,再是椭圆,在游客的欢呼声中,一跃而出。但见一轮红日挂在云雾中,初如红红的蛋黄,接着边边上耀出道道强烈的光束,瞬间给云海镶上了金边,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

凡圣山必有佛道之门。“一剑划开吴楚界,九宫罗列佛仙班。”自清朝康熙年间后,九宫山形成道、佛两教并流,“道教铺满山,佛教在云关”。一山藏两教,九宫山中,缈缈的云烟笼着它的神秘,代表着佛旨的“云关古寺”和镂刻着道魂的“瑞庆宫”,发出的铃铎声老远便让人产生出一种庄严肃穆的心境。不论是朝野还是村舍,宗教的魅力被简单地阐释为晨钟暮鼓,那单调地声响在他们听来便是悦耳的音乐,是清心的云台。

云关古寺重建于1987年,是九宫山唯一的佛教之地,历史上叫云关古刹。始建于唐,修复于宋,古名云关圣母庙,传为圣母娘娘在云关修道而得名,数经兵火,有残碑、古钟等文物可鉴。这座佛教建筑挂于山腰藏于竹林,关势陡险,下临绝壁,远望飞檐翘角,近观金碧辉煌。阵阵佛歌声中,寺后的青青修竹,寺前的郁郁莲花都蕴含着九宫山的甘霖,润泽着九宫山的灵气。虽是深秋,已不见了寺前那郁郁莲花的盛景,但大雄宝殿内那莲座上端坐的仁厚菩萨却在香烟缭绕中继续掐指预测着红尘的悲喜祸福,显出一番智慧长者的慈悲姿态。

寺内一老妪守着一个“试心盆”,让游客用手摩着铜盆边沿,如是有佛缘者,水盆中便会有雾状腾起,大吉大利。友人纷纷上前试过,雾起者则欣喜若狂,水纹平平者则沮丧若死。我在旁边看了半晌,上去只是稍作揣摩,便摩得雾气蒸腾,众人一阵欢呼,其实无非是简单的物理原理罢了,这假托的神灵却也会欢喜人。倒是老妪向每人讨了五元钱利市,便显得浊气了些。

佛所说的“三千世界”、“大千世界”浓缩起来无非就是三种境界:有念无觉,凡人境界;有念有觉,贤人境界;无念有觉,圣人境界。对我这等凡夫俗子,所谓的“念”和“觉”总是一种莫名的感觉,似近似远,想来想去,还是有念无觉的凡人境界来得干脆些,贤人寂寞,圣人孤苦,无论小乘大乘,都非吾等渡得过去的,便索性还是当了这凡人吧。这一路行来,我等俗人的足印留在了这佛门圣地,这天门下的青青石板路上,但愿佛法无边,不会怪我等亵渎吧。阿弥陀佛!

铜鼓包是旅游中心区的最高点,与三峰尖、龙珠山、老鸦尖并列在幕阜山脉,是九宫山四大主峰之一,峰顶的形状极像一个巨鼓,因此得名。据说在睛朗的夜空可以望到武汉、九江的灯火。在这里极目远处,层峦叠障,山峰九重,绝壁万仞,清溪百转,绿嶂千旋,飞鸟比翼,莺声相传。站在高地上,旁边导游指点着说对面的绝壁就是去年国内某攀岩比赛的地点,遥看过去,对面绝壁上依稀还刻有几个龙飞凤舞的草书字,经导游一番提醒,才依稀辨出是“登高必自卑”五个大字,临此顶绝处,遥望俯首群山,苍茫尘海,确能让人由然生起沧海一粟,尘世渺然之叹。

景点“一线天”,是奇石的天地,在石崖中有一隙隘路,顺路盘旋下行,亦步亦趋,确实惊险,人在云遮雾裹中穿行,时间长了,只觉得山竟象活了一般晃动起来,让人心怯。一线下去,终于在中间盘旋处驻足回头,据导游介绍这条小径直通山下,如果径直去了,估计下到山脚得是明晨时分了。等再回到岩顶候车处,回看来时小径,已只剩满目的荆柯丛莽了。

当初知道九宫山,倒多是因为李自成的缘故。这位名震古今的“闯王”留下了太多的谜题,包括他的死。那位假托的“奉天玉”和尚的身影甚至在一些精典的武侠小说中还一再出现。

在这里我们终于知道了李自成的真实死因。大顺永昌三年(1645)初夏(最近确考为公历5月26日,农历5月初二),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征途受阻,即从江西武宁取道太平山进入通山,在九宫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仓促突围中单骑误入葫芦糙,被小源口寨勇程九伯杀害,“有庄人怜者,草葬之”。时年39岁,成为千古遗恨。

闯王陵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寝,面积有一百二十余亩,由拴马松、落印荡、玉玺亭、激战坡和主体建筑门楼、墓冢、陈列馆等组成,依山而筑,气势雄伟。门首是石雕牌坊,牌坊顶上镶嵌着“闯王陵”三个大字,门楼侧面有郭沫若
1955年题写的墓志铭。穿过牌坊沿石阶踏级而上是由祭台、看台、花坛等围成的李自成墓冢。郭沫若生前亲笔题写的“李自成之墓”大理石墓碑立在墓前。坟墓周围,石雕相簇,甚是庄严肃穆。墓冢上方20米处有一幢雄伟的仿古建筑,高檐大柱,古色古香,这便是“李自成陈列室”。内有撰写李自成战斗生涯的巨幅图文,还有玉玺印、战袍、钢鞭、金马蹬等遗物。展示着《明史》、《清史稿》、《清章实录》、《武昌府志》、 《阳新县志》、《九宫山志》、《程氏家谱》等有关李自成死于通山的论证史料及国内专家研究李自成归宿问题的学术论著。陈列室廊柱有一副对联,联云:“吊民伐罪,兴义师,横扫中原,直捣燕京,图乾坤再造,堪称一代豪杰;运筹迭失,拥骄兵,忽视外侮,弃置吴越,致江山易手,实为千秋悲歌。”

一代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墓立在九宫山,却没有其它帝王墓那耀眼的“宝顶”和神秘的“地宫”,
没有守卫他的“文武百官”石像,没有富丽唐皇的琉璃瓦,没有朱门和红楼,陵园内倒是种了许多鄂南名花“九节兰”,更多了几分肃静、几分高雅。但作为一位可敬可爱、可歌可泣亦可鉴的英雄,不论是盎盎春日,炎炎夏季,还是瑟瑟深秋、皑皑隆冬,还是有不少中外游客不辞风尘纷纷前来瞻仰凭吊,焚香寄哀。伫立陵前,我不禁想起中学时读过的一篇课文――《甲申三百年祭》,当年郭老的一篇雄文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拿来作为明朝灭亡的深刻教训,教导党内同志引以为戒,今天在我们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却又出现了许多腐败典型,倒真是应该组织这些人前来重新学习学习。但回头想想,前车之鉴可谓多矣,可有多少腐败官员又能在这里读到一代雄才李自成的悲哀呢?

要回去了,小车又依着山径盘旋而下,似乎比来时更轻快些。车中友人还在讨论着游览中的一些奇闻传说,有人说李自成的真正死因,是当时他是听错了聚合地点,本来要走“牛头岭”,结果误听成了“牛迹岭”,才走上了一条绝路,否则清朝的历史说不定又要改写了;有人说,云观古寺的老僧一人化缘,修得万众生佛,如果这钱用来自己过日,该过怎样的锦衣玉食才算不过份。我却在想,其实李自成是否听错了“牛头岭”“牛迹岭”倒不是重要的,从他兵败京城就注定了他的失败;而那位可敬的老僧如果有再多的银钱想必也会用来建造佛寺的,因为那才是他化缘的真正目的所在。倒是我们在这物华天宝的藏珠之地,闲适散逸的修身之所脱身出来,明日回到热闹红尘中,我们却是否还能保持这样一副同样的从容呢?

渐行渐远,回看莽莽群山,已渐入一片模糊之中。。。。。。

(2007.1于武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ce850f010008zt39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