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美丽的宜昌三游洞游记摄影大赛参赛贴 |
[游记]原创美丽的宜昌三游洞游记摄影大赛参赛贴 |
2007-07-24 sfbbk.com |
[原创]美丽的宜昌三游洞游记(摄影大赛参赛贴) 哈哈这是我在SFBBK里第一个正式的帖子哦 大家多多支持哈 我亲爱的家乡宜昌---- 宜昌,位于长江北岸、三峡东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荆襄”。自古以来号称“川鄂咽喉,西南门户”,交通、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历史悠久。早在2400多年前,宜昌就是楚国的西塞。全市现辖5县3市5区,国土总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3.8万。 这次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我们宜昌的旅游景点之一----三游洞 请先看三游洞的由来.... 三游洞简介 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 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 这是《宜昌府志》上一首写三游洞的《龙洞歌》。歌词说明了三游洞的历史和它在西陵名胜中的地位。 三游洞在宜昌市郊的西陵山上,唐代以前它还是一个无名的石灰岩溶洞。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在夷陵和诗人元稹不期而遇,三人相约同游此洞,并各赋诗20韵,书于石壁,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序:"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100多年后的宋嘉佑元年(1056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由眉州(今四川眉山)赴京城开封应试,途经夷陵,也同游三游洞,亦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上。后世在谈到三游洞的沿革时,以元稹和白氏兄弟之游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游为后三游。 三游洞有两个蜿蜒相通的洞口:小者须铺匐而进;大者广阔如城门,洞顶上刻"三游洞"3个字。大洞高6米,深宽各约二、三十米,中间横列着3根钟乳石柱,把全洞分隔成前后两室。前室空旷明亮;后室室顶空圆,其形如悬钟。石屋深奥幽静,捶其地,其声如鼓;室旁突出的小石,击之,其声如磬。此即所谓"天钟"、"地鼓"、"旁磬"。洞内外有历代的石壁题刻和碑刻,至今犹存者尚有宋代欧阳修的题刻和明代重刻的白居易《三游洞序》等40余件古文物。 三游洞除因紧靠宜昌,游人易至而为人传扬外,其形胜也确为壮观。洞前高山夹峙,有清澈可鉴的下牢溪绕洞而过;登上洞顶,可一览南津关上长江上、中游两种不同河段险夷交替的景色。 形胜也确为壮观。洞前高山夹峙,有清澈可鉴的下牢溪绕洞而过;登上洞顶,可一览南津关上长江上、中游两种不同河段险夷交替的景色。 这次小霞跑到我家来 一定要看看这的山山水水 我就带她游的这~ 来看图吧 我与"前三游" 这是那的表演 用编钟古筝等 在洞中 特别凉快 还有水滴落下来 上山的小路 旁边的链子上挂满了人们刻上名字和吉祥话语的锁 三游洞口 还有部分没发完 我再补吧 我郁闷啊,找个能外连的相册太难了,弄了好久 后来还打不开了 导致还部分没弄完 所以以后再弄吧^^ 多多支持我们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
转自:http://www.sfbbk.com/viewthread.php?tid=69878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