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里老家见证车溪浓情 |
[游记]梦里老家见证车溪浓情 |
2008-05-22 sina.com.cn |
导游小姐介绍,车溪婚嫁民俗尤以哭嫁最为特色,不仅是出嫁姑娘哭,而且是家族性和陪团性哭。你哭一声,我哭一声,顶针滚腔哭成一团。 女孩子一般长到十一二岁时,就要开始学哭嫁,在当地习俗中,人们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一个姑娘德、才高低的标准。姑娘们哭嫁,一般择定婚期后开始哭嫁了。她们以哭诉的语言,唱哭嫁歌,歌声悲切,很有感染力。起初声音渐小,婚姻期越近,声音越大,以至哭到嗓子沙哑,口干舌燥,双眼又红又肿,一直哭到男家来迎亲,将她抬上花轿来到男方家为止。 记者现场观察到,哪怕是不知表演了多少遍的假哭,但也“哭”得观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难怪许多人感叹:“车溪恰恰是这些俗不可耐、丑不可闻的东西,成为其最具魅力的风景。” “哭嫁”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洞房”表演则让人想入非非,脸红心臊。约5分钟后,“新郎”从房中把“新娘”背上花轿。从观众席上临时点将的“轿夫”,抬着“新娘”从幕后走到台前。 牵红线,拜天地。“媒婆子”夸张的唱腔,格外让人捧腹大笑,令人想起采莲船里的“梢婆子”的滑稽相。要进“洞房”了,观众们的目光齐齐盯住舞台右侧的红布窗帘。 “新娘”低低抽泣,“新郎”在洞房里为其揭开红盖头。窗口红布上的剪影,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想入非非,都让人兴奋不已。突然,灯熄了,“偷窥”的窗口一片漆黑,再也看不到任何“风景”。在观众意犹未尽的遗憾声中,婚俗表演降下帏幕。 据介绍,土家族姑娘蔡佩3年来7000多次用土家族特有的“哭嫁”风情,演绎着土家新娘的喜与悲,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与观众。作为土家文化的使者,蔡佩被众多游客昵称为“影子新娘”。 (小标3)农耕文化—— “土掉牙”的景观 让人尽享原始风情 在车溪,越是“土掉牙”的东西,越令人流连忘返。巴楚故土园、农家博物馆、人民公社旧址馆内,所保存的古造纸作坊、土陶作坊、榨坊、酒作坊、铁匠铺、印染作坊、豆腐坊、纺线织布作坊等已达80多个。 这些古作坊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北宋以来的造纸、制陶、榨油、磨坊,几乎农村曾经有过的农耕文明产物,都能在这里见到,使景区成为承载农耕文化的家园。游人在参观中可以亲眼见到古人是如何将竹子变成纸、花生变成油、泥巴变成陶、苞谷变成酒、棉花变成线的,还可以亲手去操作,感受古代劳动的全过程。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ab92b010005f7.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