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预习巴东三峡教学指导 |
[游记]游记、预习巴东三峡教学指导 |
2007-07-16 edudo.com |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1、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 2、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 3、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 4、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三、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写游记跟写其他形式的记叙文一样,条理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按游览路线的先后顺序,既点明游览点的名称,又要说明它们的空间位置,这样就能有条不紊了。 比如《记金华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文章一开始先点明了作者从浙江金华出发,去游北山的“双龙洞”;接着写沿途的见闻,描写了一路艳丽的山景;再接下去写进入了“外洞”,又乘船钻进了“孔隙”;出了“孔隙”,“内洞”便出现在眼前;在洞内转了一圈,最后出了洞。这样随着游览的顺序写,层次清楚,线索分明,“游记”像一张“导游图”,双龙洞内有哪些风景点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没有去的人也能从文中领略到双龙洞的全貌。这就是顺着游路写的好处。 四、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是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五、游记中的写景、抒情 游记毕竟不是“导游图”,而是绘声绘色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要求描写景物必须抓住特点,使风景点来历、形状和颜色历历在目,别人读了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拿《记金华的双龙洞》来说吧,作者不仅按游览顺序记下了景物,而且抓住特点,沿途风景很美丽,“外洞”很宽大,“孔隙”又窄又小又低矮,“内洞”的景致很奇特。 写游记只描写景物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记事、写景的同时融进自己饱满、丰富的感情,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字里行间里,蕴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作者将溪流的宽窄缓急的变化说成是“时时变换调子”,犹如乐曲一样美妙;看到内洞里那无数的钟乳石,石笋,写道:“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里充满了喜爱之情,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写游记也要有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作者在游览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中心明确,才算得上是好游记。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六、记游要分清主次 在游览、参观中往往看到的东西是很多的,听到的事情也不少,是不是都要记下来写到文章里去呢?不是的。什么都写,结果什么也写不好。写游记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记“流水账”。有的同学从听说要外出远足记起,出发前的准备,路上的琐事,一古脑儿都记下来。而游览参观活动却只有寥寥几句。这样喧宾夺主,使文章的中心很模糊。 想不记成“流水账”,就要认真地选择材料。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舍去。重点内容写详细,非重点内容记简略。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脉络非常清楚,重点突出,才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再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全文只写了“路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几处风景点,相比而言“路景”写得简略,而“洞景”写得详细,作者游览的目标是双龙,当然要作为重点详述。即使描写双龙洞的几处景物,作者也没有用一样的笔墨。由于“内洞”景物奇特,洞顶酷似“双龙”的钟乳石甚为突出,洞由此而得名。所以写得更详细;“孔隙”是连接内外洞的窄小水道,人进出必须仰卧在小船里,别具特色,作者感受很深,因此也作了重点描写。“洞口”及“外洞”都写得很简略。可见,游记不是记“流水账”,详略分明,才吸引人。 因此,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预习《巴东三峡》 一、背景介绍: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瞿塘峡 出白帝城登船东行就来到以“雄”著称的瞿塘峡。瞿塘峡长约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峡口处江面宽不到百米,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劈,云天一线,水急浪高,山势险峻,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沿江而下可观粉壁墙、孟良梯、凤凰饮泉、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墙上布满了历代碑刻,篆、隶、楷、行俱全,俨如一面挂满书法墨宝的厅堂之壁,所以有人给它取了个文雅的名字,叫“粉壁堂”。 巫峡 出了瞿塘峡,经过25公里的大宁河宽谷就来到了幽深秀丽的巫峡。巫峡西起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到湖北省的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峡中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丽,宛如一条天然画廊。峡两岸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东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江南为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六峰。但在江上只能看到九座山峰,其中南岸的净坛、起云、上升三峰要在长江支流青石溪上才能看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为俏丽,也最有名,人们把她看做巫山的象征。在十二峰最东的集仙峰临江绝壁上,刻有六个苍劲大字——重崖叠嶂巫峰,传为诸葛亮所书,故称孔明碑。 西陵峡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口,东止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险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峡中险峰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银瀑飞泻,古木森然,水势湍急,浪涛汹涌,景象万千。但很多礁石险滩业已得到整治,惊险万状的“崆岭滩”、“鬼见愁”、“鬼门关”已成为历史陈迹。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有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赭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猫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西陵峡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很像《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悟空探路,八戒牵马,唐僧合十,沙僧挑经,姿态酷肖。每当落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灯影戏中人物,故名灯影峡。黄猫峡一带,山形如黄猫蜷伏,风光绮丽。 二、作者介绍: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生字词语: 1、生字: huàn qiáng zǐ kuí yàn yù 浣 妆 王 嫱 秭 归 夔 门 滟 滪 堆 miǎo niǎo kōng hè qú diān 渺 小 袅 袅 崆 岭 峡 深 壑 瞿 塘峡 峰 巅 xiāo cù yàn sǒng líng wèi 潇 洒 短 促 谚 语 耸 立 玲 珑 蔚 蓝 2、多音字: 曲:(qū)曲折、歌曲(qǔ);拗:(ào)拗口、执拗(niù); 缝:(féng)缝纫、(fèng)缝隙; 抹:(mǒ)抹眼泪、(mā)抹桌子、(mò)抹石灰; 刹:(shā)刹车、古刹(chà); 泊:(bó)停泊、湖泊(pō); 3、形近字: (miǎo)渺茫、缥缈(miǎo);(huàn)浣妆、(wǎn)皖平; (zǐ)秭归、(zǐ)姊妹;(wèi)蔚蓝、(wèi)慰问; (chuǎn)喘气、(chuǎi)揣摩、(tuān)湍急; 4、词语积累: 渺小:微小。 险峻:山高而陡。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四、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凝( )望、崆()岭、浣( )妆、秭( )归、瞿()塘峡、夔( )门 滟滪( )( )、古刹( )、玲珑()( )、袅袅( )( )、单( )于 2. 填空: 巴东三峡巫峡长, 。 ,也有垂杨也有花。 ,生长明妃尚有村。 3. 解释下列词语: 浣妆: 古褐苍苍: 平敞: 4. 说说下面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 ②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 ③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 ④庙里的钟声,同夔府那边山上传来的角声,断断续续地唱和着,那情调颇有些凄凉。( ) 5. 请你试着概括巫峡的总体特点以及山、水和云的特点: 总体特点: 山的特点: 水的特点: 云的特点: 6. 本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二、阅读: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准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 7. “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划______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níng、kōng、huàn、zǐ、 qú、kuí、yàn、yù、 chà 、líng、lóng、niǎo、chán 2. 猿鸣三声泪沾裳 黄陵庙下江南味 群山万壑赴荆门 3. 浣妆:梳洗打扮;古褐苍苍:古老、褐色;平敞:平坦宽敞; 4. 拟人 比喻 排比 拟人 5. 总体特点:奇险秀美 山的特点:多姿多彩 水的特点:险 急 曲折 多滩 云的特点: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6. 引用了王昭君、刘备的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并且显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阅读: 7. 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砍樵的草民也要“盘”。 8. 比喻 火车“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犹如一把打出的折扇或火车道“盘”山蜿蜒而上,从侧面看就如一把打出的折扇。 9. “它吸引人之处在险上, 它讨厌人之处也在险上。”或“人们来找它是因为它险,人们抱怨它也是因为它险。” 10. “我”的感受 险 |
转自:http://www.edudo.com/ziyuan/0608/200682591656.asp6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