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恩施游记

[游记]恩施游记

2007-08-07    sina.com.cn

恩施游记

于07年7月5日至9日在恩施参加了一个计算机学会的成立仪式,并在恩施游玩了几天,收获很多,以此记之。

去恩施的安排是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同学郑明辉组织的,同时他也是湖北民族学院的一名副教授,我们都叫他老郑或郑老师。准确地说,这次去玩就是他请客,但是他的经费也比较有限,因此他努力地把我们的行程与一些活动凑在一起,这样既可过去玩,也可进行一些学术交流,费用方面也略微要宽裕一些。所以行程的安排从5月初推到7月初,其实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但是他在其中也煞费苦心。7月去恩施,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季节,在这个时节,恩施的气温才23-30度,晚上睡觉不需要吹空调,用老郑的话来说:“空调注定在恩施打不开销路。”

07年07月05日,晴朗,初到恩施、土司城

我们一行有6个人,分别是:老郑,肖老师(老肖,地大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博士师兄),陈晶、杨木祥(老杨),杨秋伟(小杨)和我,我们后面4个都是硕博连读的同学,大家都非常熟悉,也很放松。我们是乘飞机往返的,去的时候天气很好,武汉37度,天上几乎没有云,所以等飞机爬到最高,仍然能看见地上的山水。大约50分钟的行程之后就到了恩施,此时恩施的温度是29度,但是天气略有一点闷热。湖北民院的孙主任和刘副院长早早地就到了机场等着,并开着自己的小车来接我们,一会儿寒暄之后我们就到了恩施最好的酒店——华龙庄大酒店,这是一个集吃、住、玩一体的酒店,是恩施一个著名的农民企业家办的。进门处就有一个苗族和一个土家族的姑娘做旅游宣传,她们的服饰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少数民族服装,每人拿了一本刚刚出的《恩施旅游》画册看,印得很精美,里面介绍了恩施的一些景点和风俗,很是有趣,可惜当时忘了留下来,不然回来还可以看看。我们住的是别墅单间,条件很是不错,其装修都采用民族特色的风格,感觉非常好。当然其价格也比较高,我们住的单间一天要300出头,但是因为民院是他的定点客户,所以能够以4折的价格住下,感觉真是划算。

到了之后我们先休息了一阵,得知今天还有一位重要的宾客,就是我们院的前院长卢正鼎教授夫妇要过来,并参加计算机学会成立的大会。我们都很熟悉他了,和他在一起也是沾光,呵呵。到下午两点多才吃饭,不过中途我们吃了一些小吃,包括恩施著名的烤土豆,这个土豆烤成外面一层硬壳,里面的土豆则很松软,非常有特色,只是没有味道,吃起来有点淡。第一顿正餐就让我们大开眼界,恩施的特色表现得很充分,譬如泡笋尖,麂子肉,牛掌,腊肉……还喝了恩施的玉米爽,是用玉米做的饮料,也很有特色。席间有多位领导接风,对我们也非常热情。吃完之后我们去了恩施城内的一个景点——土司城。

土司就是土皇帝了,大概按照牌碑上面的记载,约有千户的封地,不过土司也有大小,大的可能有好几千户,因为当地居住比较散,所以千户就有很大的面积了,中等的应该差不多有1/3个县这么大,大的土司还有一些卫队,我们去的土司城就有千人卫队。土司城前面是一个很大的牌楼,全木质结构,5层,不能不说是很雄伟的。旁边的一大块岩壁很平,上面有工人正在雕刻图案,据领队的郑老师说这是恩施特有的砂岩,很松,不用锤子,直接拿凿子就可以在上面刻,我们拿钥匙挖了一下,都能挖下一些来。土司城有个城墙,其结构与长城相仿,但是小很多了,不过在当地也是很不错了,但我们走的是现在修的城,原来的城当然远非如此。里面最瞩目的当属“九进堂”,九进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九进的房子,是土司的居所,按照当时的规制,分别有9个厅堂,包括客厅、餐厅、观看歌舞的一个厅(双层木质结构)、跳民族摆手舞的一个厅、佛厅、按等级居住的3个厅还有一个类似于天井一样的厅。整个建筑也是全木质的,宽度20m~40m不等,但是因为有九进,所以很长,大概150m总有吧。依山而建,由下至上,气势恢弘。最后的一个厅一直建到了山坡上,和城墙大概只隔二三十米。里面还有吊桥、水塘等等,环境很好。可惜这个景点是在恩施,游玩的人不多,要是放在武汉,比黄鹤楼那肯定要强多了。

晚上吃饭时来了计算机学会的一些组委会成员,大家也是相互敬酒。吃过之后,陈晶去作了一场演讲,我们也没有去。晚饭之后,恩施党校的罗主任带我们到清江边上走了一截,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风雨桥,风雨桥不仅是恩施的市中心,而且这座桥是“步行桥”里面修了回廊、楼阁,只准行人通行,走在上面就觉得是在走廊里面,不觉得是一座桥。我觉得这座桥还是很有创意的,市民也乐于到此处乘凉、跳舞、休闲。清江里面的水比较干净,有人在里面游泳,用棒槌洗衣服和钓鱼。

07年07月06日,多云,清江漂流、演讲

按照安排,今天上午去清江漂流,清江之前在去宜昌长阳的时候已经领略过了,不过那里的清江是隔河岩水电站拦起来的清江,清江在山谷之间,江面很宽,水很深、很静。但是恩施的清江则才是源头不久,我们去的时候水很浅,一般都只有不到2m深,有的地方可能比较深。但是水位的变化很大,如果连下几场雨的话据说水位可以暴涨4、5米。天气是最适合漂流的多云,温度不是很高。我们一行6人加上院长夫人谢老师一起上了皮划艇,一个皮划艇最多好像能坐8个,我们刚好。在加上导游和两位船夫大哥,一共是10个人。

导游小妹很热情的自我介绍叫李晶,今年19岁,刚从事漂流导游一个月。用恩施当地的方言,叫服务员之类的都叫“小妹”或“妹娃”,是不叫“小姐”的。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水比较小,连导游小妹都说现在的漂流可能没有什么大浪,如果下了雨,浪就比较大,她已经经历过好几次翻船了,而且都是在险滩翻船。现在她已经不怕了,还能划船过滩,因为习惯了,知道没有危险。船夫也是经过考核的,他们需要在险滩处进行考核,故意翻船后30秒内将船翻过来,1分钟内将人救起。

开船之后大家就闲聊,要求李晶小妹给我们唱个山歌。她很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告诉我们在进入前方山谷后唱效果比较好。这个叫李晶的小姑娘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导游,人很大方,而且生就一副好嗓子,在最开始的时候她和我一起坐在船头,当她亮嗓子的时候我都觉得耳膜一震。她自己也说以前去参加龙舟大赛,本来安排了其他人参与对歌节目的,但是等她偶然一次唱了之后大家都推她上去对歌。我们同行的陈晶歌也唱得不错了,得过院歌手大赛的奖项;杨秋伟嗓音也很高。但是和她相比,他们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漂流一共有8个险滩,在到达第一个险滩前,她就教导好了旅途注意事项,并安排好了位置,当然在船头的“头等舱”她也不能坐了,换了老杨坐在前面。她做导游时间还不长,感觉还有一种来自心底的热爱,因此在旅途各处她除了介绍景点外,还很热情地介绍自己平时看到的一些东西,并不时地主动说给大家唱支歌,呵呵。她唱了恩施著名的《龙船调》、《六口茶》、《凤凰歌》还有流行的《山路十八弯》《天路》等等,我对歌曲不熟悉,记得不多,反正基本就是有人提要求她就唱,没人提要求到了景点她还自觉地配唱一首……到了修桥修路的谷口她还对上面的工人叫上几声,虽说有几百米的距离,但上面仍然很快传来回应。

清江的水很凉,手伸到里面都觉得冰凉冰凉的,应该温度只有十几度,有点像井水一样,不过还是比井水稍好一点,因为毕竟在外面流淌嘛。但是已经很凉了,放久了甚至觉得有点冻手。大家想着如果船翻了到下面还是有点冷的,不过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场景。漂流中的前几个险滩都没有什么浪,皮划艇虽然在浪上颠了几下但没有什么水打在身上,或者只是刚刚打到艇里面。终于到后面的一个险滩,浪比较大了,皮划艇在浪上下来后,下一个浪直接从前面扑了过来,我们全身都打湿了,水果然很凉,过后身体都有点哆嗦。后面还有2、3次这样的情况,大抵相仿。峡谷里面的风景很好,奇石不断,用郑老师的话来说,这边上随便一块石头拿到城市去都可以卖钱,呵呵。像中华纹母这样的保护树木也一丛一丛的,时常有一些飞鸟,不知道名字,还有白鹭、灰色的野鹤在滩涂上休憩。

我第一个下水了,当时看到旁边有一眼山泉,郑老师叫船夫划过去看看,近了之后我最先攀住石壁,试图稳住皮划艇,但是皮划艇还在继续前行,于是我就掉到了水中,不过之前已有心理准备,加上该处水流平缓,于是索性就在下面算了。很快,老杨也被推下来了,我们一起在水里面玩了十几分钟然后才上了船。在水下并不如水上觉得寒冷,泡在里面还觉得挺舒服的,不过上船之后就冷了,但是还算能扛得住。上午漂流的人比较少,除了我们一船外就只有另外一船了,途中相遇的时候我们说打水仗,她们一船的中年女同志没有答应,后来陈晶试图先浇一瓢,但是他一瓢舀得太满,没浇起来,反而被别人把瓢拿走了,虽然后来我们纷纷下水去摇他们的船,但是因为方法不一致,所以没有把船搞翻,倒是船上的几个人拿桨浇得挺带劲。后来反正身上湿了,那边的有几个女同志也下水了,我们这边能下的也差不多都下来了,在水里面畅游了一会儿,挺舒服的。

结束后我们都认为风景不错,但漂流一般,倒是李晶小妹的歌那真是唱得可以。连另一船的游客都说我们导游嗓子好。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说要是不是因为导游小妹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那么可能大家还觉得漂流的150元有点冤。另外,漂流没有照相,因为有水,相机难保平安。

中午之后去参加了计算机学会的会议,并作了讲座,我是最后一个讲的,因为前面的两位学者都略微超时了,留给我大概45分钟。不过在时间上面没有控制好,本来想稍稍在后面一段讲得容易一点,但毕竟之前准备的时候没有作多方面的考虑,而且肖老师拿了我的手机去看时间,没有还给我,导致我时间方面控制很差,后面一段讲得比预想的还要粗略,一共花的时间也大概只有35分钟。其实后面部分的应用我都做了详细准备,但是当时怕时间超出所以都没讲,这样一下又少了。

会上还有我班在恩施电力局上班的同学参与,主动过来和我这个班长打招呼,但是因为他来得太少,我都不认识了……不过在会后的聚餐中,我们又坐到了一桌,交流了不少。当天来往敬酒的人很多,我表现还算不错,抗住了大家的敬酒,恩施喝酒的规矩就是敬酒的时候喝完了还要再加上一点,因为我自知对方人多,每次加得很少,所以算是比较中规中矩地完成了本桌的敬酒和别人的敬酒。我们的另几员博士大将都在另一桌,等我喝完第一杯他们已经喝完一瓶多,开始找别人敬酒了……不过后果也比较惨重,老杨不幸在当天挂掉了。

07年07月07日,阴天,利川县腾龙洞

今天一早起来,就出发去利川,准备和卢院长会和,下午一起去腾龙洞。利川距恩施有108公里,但是因为山路崎岖,所以车速一般在40公里左右,所以过去还得要两个多小时。加上路上我们走走停停,领略风光,所以就更慢了。利川入境的显著标志是一个1800m长的隧道,是目前恩施最长的隧道。而且此处风光优美,在旁边有一座山形如一根天然大石柱,高几百米;下面的峡谷中有清江从源头缓缓流过,时不时还能看到岩壁上面有山泉喷涌而出,在山上有不少梯田和零星的人家,一派山区田园风光。在隧道的入口处,有恩施著名的烧包谷,等我们一下车,他们就围了上来,拎着刚刚烤好的包谷,价格不贵,1块钱一支,倒是都蛮大的,吃得很饱。
到达利川县还略有一点早,所以我们先去一个老街看了一下,主要是想去看看有没有草鞋卖,如果有我还是准备带几双回来的。去了之后发现草鞋的卖家不多,而且多是塑料绳编的,只有少数几双是麻绳编的,居然要价50,还价到20不卖,郑老师说不值所以就作罢了。不然如果穿着草鞋在学校里面走,估计还是很拉风的。小逛了一下老街之后我们在司机的带领下去了一个名为《双双酒楼》的酒家,其实虽有3层,但不大,而且正在装修。但我们落座不久,知道卢院长他们居然就在我们楼下的一桌吃饭,看来这里还是很出名的。上菜之后又让我大开眼界,有很多新东西,如:神豆腐(一种树叶做的像果冻一样的);柏杨豆干(很薄,直接吃的);花椒叶;厥粑粑(厥根做的);高粱粑粑;魔芋鸭……这一顿算是把恩施的特色都吃得差不多了,难怪后来我们回恩施之后有人特意问我们有没有去双双酒楼,呵呵。

吃过之后就立即出发去了腾龙洞,离利川县很近,十几分钟就到了。腾龙洞的门票也不便宜,180,我们团体价格是150。看介绍说腾龙洞全长58km,还有十几公里的水路,可惜现在才开发了一期,一共十几公里的旱洞。腾龙洞是全国最大的山洞,洞口宽阔达147m,洞里面最高的顶离地面238m,其中有3座山,最高的达131m。早些时候我就听说过腾龙洞了,因为这里曾经表演过直升飞机飞入飞出,在新闻上面见过。

到达洞口果然觉得不同凡响,人在洞口简直显得微不足道,从洞里面第一个景点(大约距洞200m)往外看,还能看到对面的一整座山,据说那座山上面准备写个大大的“佛”字,作为观看的一个景点。洞里面的气温很低,只有12~18度,开电车的师傅都穿着军大衣,这在7月的天气下不能不说是很难得的。下午去的一个优势是有激光秀和歌舞,所以下午人比较多。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看了“激光秀”,激光秀在第二个大的“穹顶”,里面可以容纳很多观众,在一场激光模拟的雷雨中,“激光秀”开始了,由于洞里面回音效果很好,所以此雷雨比我们常见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后是投影在一面巨大石壁上的短片,主题是介绍腾龙洞,腾龙洞的面积可供利川80万人进入,并且每人还有3平方米的面积。之后是腾龙洞的传说,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好,看不很清楚。“激光秀”在其中一直变换,用激光模拟各种绚丽的色彩,使我们觉得自己在各种环境中。之后游玩了整个旱洞,一个感觉——壮观!但这里的钟乳石不多,比起黄龙洞有所不及,但是据之前玩过全程的李院长说这里面二期有一个巨大的洞穴,称为“龙宫”,里面的钟乳石数不胜数,而且景色令人称奇,看样子以后还有再来的必要。导游也给我们唱了山歌,但是大家昨天听过李晶小妹的,均觉得想去甚远,不过天赋有限,不能强求。

虽然洞中的景观如果还算一般的话,那么后面的歌舞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在第一个“穹顶”有一个大的平台,作为舞台,在上面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土家、苗族风情歌舞。以舞为主,歌曲辅之,气势恢宏。台上一般都有二三十个演员演出,在舞台上面的岩壁上则采用投影的方式打出一些标记、题名,再加上洞内良好的音响、灯光效果,使得整个歌舞非常好看。歌舞主要表述了土家、苗族的一些特色,包括:土家起源、白虎(土家图腾)传说、哭嫁、女儿会(土家的情人节),民族特色的上刀山、赶集等等。演员演出得都很好,设施配合的也不错,因此很有震撼力。这个可能只有自己去看了才能体会得到,光凭语言很难描述。总之,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台歌舞,连我这个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人都觉得非常不错。最后,全体观众可以上台去和演员一起跳摆手舞,并且和演员自由合影,大家都非常踊跃,简直都是靠抢着和那些靓妹、帅哥照相,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相片都很模糊,清晰的不多。经此一游之后我觉得相机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便携、防抖。因此以后买相机应该买防抖的卡片机,这也是一个趋势。

有了这台歌舞,可以说门票物有所值,出来之后的景点是水路的起点,称为“卧龙吞江”,就是一个谷口,水从宽阔的河面流到窄小的山谷,而且落差很大,形成吞江之势。从卧龙吞江出来就结束了,外面的工艺品店有当地的民俗工艺品:根雕、西兰卡普、木质刀剑等等。唯一吸引我们的就是店中播放的恩施民歌,我们一行都非常感兴趣,买了两张VCD。老杨还在回来之后特意制成了mp3,这下方便听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在一个叫“罗针田”的小镇吃饭,那里有个连招牌都没有的火锅小店,按人头收费,每人20,可供选择的火锅包括:腊肉,鲜肉和鲈鱼。我们选择了鲈鱼,这里的鲈鱼是从水库中打捞的,非常的鲜嫩,肉质很有弹性,而且一点没有腥味和泥土的味道,很好吃。另外还有7,8碟小菜,譬如zha胡椒,泡菜,土豆丝。可惜的就是他的鱼肉是不能加的,小菜可以加,因此大家都还觉得没有吃过瘾。后来还听说此店虽然连招牌都没有,但是相当有口碑,连俞正声过来玩都在此一吃,而且最推荐的就是鲈鱼,我们正好选对了,哈哈。

07年07月08日,阴天,索布垭石林、西兰卡普、茶叶

索布垭石林距离恩施有接近60公里,也是恩施的著名景点。每年的女儿会就在索布垭石林中举行,具体的地点就是其中的“铁甲寨”,所谓铁甲寨就是一个大的岩壁,程天然的弧形,前面正好形成一个广场,是女儿会集市的摆放之处。索布垭的门票不贵,40元,但是面积很大。里面有二个大的景区,里面分别包含一些景点,如:犀牛沟、莲花寨、磨子沟、响水洞、一线天……我们没有请导游,自己游览。按照我的感觉,没有看出像什么来,只是觉得石头很巨大,而且有不少奇特之处。山间有不少植物,其中郑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野百合,而且我们看到一株上面有7,8个头,野生的品种也很优秀啊。

接近中午时分,我们到了第二个景区,考虑吃中饭了,一个小家伙上来问我们要不要小导游,并将我们带到他的一个亲戚家吃农家饭,这一户也是定点经营的,而且他地处景点之中,位置很不错。他家里是两层的木房,有两条狗,还有一只猫和几只鸡。其中一条狗锁住了,放出来的黄狗的性格都很温顺,你去摸它,它很顺从,估计是游客见多了。家里面有几个孩子,小的才1岁多,大的6,7岁。我们的小导游11岁,已经上初中了,每天要走23公里去上学,回来也是一样。每天他们是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中午除了吃饭不休息。那个6,7岁的小孩子也上小学,每天也要走十几公里山路上学,不过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得特别辛苦,可能有玩伴一起,或者是习惯了吧。小孩子都是自己玩,包括那个1岁多的,没人管,也不哭闹,与他们相比,城市的小孩条件不知道好到哪里了,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陈晶还很有兴致地去玩了一下他们的碾子,就是碾芝麻的那种小的,估计他是从来没有见过吧,不过他没有芝麻碾,只能碾了一下泥巴。

中餐我们吃的是腊肉火锅,每人15元。农家就厚道多了,不仅是正宗的腊肉,而且火锅中的腊肉可以吃完了再加,不限量,管饱为止。还有几个小菜,也炒得很好,长豆角很甜、土豆丝切得很细,比火柴还细,味道也不错。他家的小菜都是直接从菜园采的,纯天然的山里菜。洗菜、洗手都是用山泉水,虽然不大但源源不断,感觉很不错。还有农家自产的包谷老烧,味道甘冽,入口很柔和,我们一人搞了一个小杯,大概二两把。菜的味道很好,只是我们觉得腊肉略有一点油腻,但是那都是正宗的五花肉做的腊肉,非常香,与我们家农村的相比,我觉得香味不同,可能是腌制方法有区别。感觉那里吃一餐很划算,吃饱喝好就15块,还有农家风情的体验。

出来之后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二个抬轿的农夫,我们借用了他们的道具自己人抬自己人玩了一下,并拍了照片,还蛮过瘾的。他们的收费也很便宜,一个景点5块钱。感觉恩施的生意人比其他地方好像要厚道一点,价格一般都要低一些,就如景点外面的工艺品店喊价也不是特别高,一般就是正常价格加个50,可以顺利的把这部分讲下来。抬轿完之后我们就乘车返回了。

回到恩施城之后我们去购物了,我的主要目标是茶叶。郑老师首先带我们过去购买特色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即土家族织锦,是土家族的工艺美术之花。在土家语里,“卡普”是花,“西兰”是被面,“西兰卡普”意为土花被面,史称土锦,也叫
“溪州斑布” ,是用以做服饰和被面的实用艺术品。
“西兰卡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个名叫 “西兰”
的土家姑娘所创。妇女衣服上五颜六色的花边、小孩的摇窝被,都是 “
西兰卡普 ”
制品。它质地厚实,经久耐用,是一种美丽的实用装饰品。心灵手巧的土家姑娘们,十几岁就登上简单的木织机,开始编织“西兰卡普”
作嫁衣。“西兰卡普”
编织精巧,色彩鲜明,花纹朴素绚丽,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编织者可以随心把自己所喜爱的图案和彩线织上去,所以每一段制品都各有特色。据说图样多达二三百种,内容多为飞禽走兽、喜鹊闹梅等。

西兰卡普在恩施几乎每个景点或工艺品店都有出售,但据我们领队的郑老师说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工艺品,民族特色表现得不够充分。在几个小店比较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家名为“土家山寨”的专卖店,其老板是一名从事编织十多年的土家女子。“土家山寨”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冲击就是门口的一个大的“西兰卡普”编织机,我们特意请老板在上面示范“西兰卡普”的编织。“土家山寨”里面工艺品相当多,而且质量比其他店里面的都要好不少。其中的很多工艺品都是老板自己亲手编织。不过它的价格也比其他店高上不少,其他店中的小幅作品一般价位都在40-200圆,而土家山寨的则一般都在100圆以上,而且视做工的精细程度,好的作品可能高达1000余元。老板也很大方,不仅让我们在店内留影,而且还拿出一些收藏品让我们欣赏。经过一番选择之后,我们都挑选了自己中意的东西,其中我挑选了一个小幅的挂件——“赶集”和一个小包包。我们和老板砍价,老板也是个文化人,以前做过电子商务,一直还想在网上宣传,我们承诺帮他在学校的bbs上宣传,并上“十大热门话题”,她给我们多一些优惠,最终她把优惠额度从8.5折降到了6.6折,基本我们也满意了。

买完之后我们又了恩施特产“鹤峰茶”的专卖店,那里品种很齐全,从15元一斤的到几百元一斤的都有,我倾尽当时身上的300多元现金买了7,8斤茶叶,不过大多是30元一斤的,已经很不错了,郑老师他们多年就是喝这一种,可以称得上经济实惠,品质优良。提着满满两大包茶叶,觉得真是不虚此行。

购物之后去郑老师家里坐了一下,郑老师的岳父周教授也是湖北省知名的树木学家,自己编撰了一本《鄂西南植物》,厚达千余叶,介绍了很多植物的分布及其属性。周教授今年已经78了,仍然身体健康,身手敏捷,是当年在山林寻找植物打下的基础。

07年07月09日,阴天,返回

玩了4天,每天都很充实,玩得也很开心,见到了不少民族特色的东西和当地的特产,算是大开眼界。临走之前,湖北民院的李院长、刘院长和孙主任来送别,亲自将我们送到机场。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包,里面还没装什么东西,回来是满满2个包,其中茶叶就占了一个大包还多,其他的就只装了一个小包。

这次去恩施,托郑老师安排得周到、加上沾卢院长的光,享受了非常高规格的待遇,真是不好意思。但是经过此次恩施旅游之后,我自己觉得恩施真是不错的地方,风景秀丽、民族特色保持较好、饮食方便,即使自费,也很值得一玩。还有一些地方没有玩到,包括利川的大草原,二期的腾龙洞……下次有机会一定再去看看。马上高速公路在08年开通了,铁路也在09年可能开通,到时候去玩就方便了,从荆州坐车只需要3个多小时,有机会再去看看。

粟栗

整理与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fdce6c01000bty98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