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位于武汉市东面。她以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浓郁的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四大特色而闻名遐尔。 因为生在湖北,离武汉不远,总以为以后有机会,却数十次走近她也没有好好地欣赏过东湖。 昨天,从中南医院驱车顺堤去华中科技大学办事,沿途从车窗中看见波涛浩渺的东湖水面,看见水上青山,山中各类花草树木,以及山水之间的园林建筑,便为没有好好游览东湖而感到遗憾。 武汉的朋友选在位于卓刀泉北路东湖边的“福盛楼”宴请我们一行。虽然曾多次来这儿用餐,但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有趣。二楼上一个很宽敞的包间,窗户正对东湖。而且,席上有与湖水有关的菜肴不少。如湖菱莲籽丁,洪湖野鸭,烧全鲟,烧鯰魚,青魚火锅等。我不知道这些食源是否从东湖中取得,但在东湖边上吃它,自然产生了“尝鲜”的感觉。望着东湖的景致,吃着与水有关的菜肴,想起了一些东湖与有关的往事。 记得最早看见东湖,是1982年到省医科院办事。省医科院有一个小型招待所,位于院内东南角。隔着围墙望见墙外水天一色,问那是什么?同事说是东湖。东湖便给了我一个“很大很大”的印象。 第二次看见东湖,是在1984年初夏,在武昌参加全省学生近视眼培训班。培训结业的时候,正值五一妻子厂里放假,妻子便来武汉玩。那时我们刚结婚不久。我们在水果湖站下车,去东湖公园玩了一天。那时的东湖公园也并没有多少好玩的项目,无非是东瞄瞄西窜窜,划划船罢了。至于印象,除了记得宽阔无边的水面,如今便只剩下那一天水面上火辣辣的太阳了。 第三次看见东湖,也是在这一年初秋,我参加全省青少儿生长发育20年追踪调查资料整理,住在位于东湖边上的省民政厅移民招待所。每天早晨到外面散步,看见有人从湖中捞起很多鱼,多是又白又肥的鲢子,也有草魚和鲫鱼,早有等候在那里的“鱼贩子”用自行车、摩托车运走。我问过魚价,不贵,比我们县里市价每斤还便宜3到5毛钱。有心想等培训结束时买几条带回去,无奈天热,怕鱼在路上腐臭了,只好作罢。吃了晚饭,无事可做,喜欢邀三兩同事去散步。我们沿着湖岸往北走,听说前面不远是蘑山,而蘑山植物园风景非常美,想去看看。可是走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到达那儿。脚走酸了,又怕晚了招待所关门,只好原路返回。 早年湖边没有水泥路,在荆棘泥泞中走过。后来,有了水泥路,却因湖水污染死魚成堆臭气薰薰不愿临湖散步。近几年东湖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在湖边上建起了花圃园林,岸上装了椅子,每次去省CDC办事,在车上看见一对对情侣相拥而坐,三三两两的游人漫步湖边,便好生羨慕。可是,因为赶时间,车子只是在东湖边匆忙而过。也许这也算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吧。 如今,东湖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景区内除有秀丽的园林以外,还建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风景点。特别是东湖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四季皆可游览。现在,不需要什么计划,也不需要选择什么时间,只要下个决心,便可去东湖游览,了却一桩心愿了。我想,这很容易。下一次,一定去好好转转,好好看看这个常见却还陌生的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