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湖醋园、乔家大院、晋祠 |
[游记]东湖醋园、乔家大院、晋祠 |
2008-05-22 sina.com.cn |
山西旅游——东湖醋园、乔家大院、晋祠 2007-09-28 16:05:12 大中小 标签:人文/历史 第四天起来,天还是阴晦晦的,时不时飘着雨花;多年的关节炎似乎有些反应,赶快去药店买了贴膏药,有备无患吧! 吃完早饭,坐上大巴,一路沿贯穿山西省南北,全长666公里,六车道,总投资222亿元的大运高速公路(大同至运城)南行赶往省会太原! 行驶在无际的高速路上,端坐在车内,举目四望,时隐时现的古长城一掠而过,成片的胡杨林散发着塞外江南的古风;此时才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上风韵,才意识到这里便是雁门关外,曾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前沿,曾是血雨腥风的古战场,曾是沧桑文明的所在!许多著名将领如赵国的李牧,秦朝的蒙恬,汉朝的卫青、李广、霍去病,宋朝的杨业杨家将,明朝的于谦等都曾经在此驻守屯兵,出奇制胜,杀败敌军。不得不为曾经的校场点兵折服,也不得不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雄关所震撼! 雁门关山区的雁门关隧道是打破天堑通南北的咽喉要道,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高速公路隧道,左线长5135米,右线长5230米,是我国目前已经全面贯通的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进入关内,气候迥然不同,好像多了些温馨,少了些粗狂硬朗。 沿大运高速继续南行,复又看到了类似黄土高原的地貌; 另外呢,在浑源县已经体验了山西一怪“路边的灰土当煤卖”,“老陈醋也算一道菜”在每天的饭桌上已经体现,现在又发现了另一怪“房子半边盖”,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赶到太原快到中午了,先参观东湖醋园;东湖醋厂是山西老陈醋集团的前身“美和居”的近千年历史的老字号酿醋作坊。东湖醋园展示了“美和居”旧日遗留下的酿醋器具和当时作坊的门窗、门板等,并通过影视观赏室、晋醋博物馆、荣誉展示室、传统手工精酿车间、醋疗园、等景点,以实物、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全方位展示山西醋的历史、医疗功用、工艺特点等。进入园内,导游让大家深呼吸,空气中弥漫浓浓的醋香味,据说这样半年不得病;而后我们一步步观看了手工醋的制作流程,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山西醋文化;最后品尝了纯手工酿造的老陈醋! 从醋园出来,接上从石家庄送回老靳后赶回的老陈,一起午饭,午饭酒店的名字给忘了,但没忘其中有一菜名叫“栲栳栳”,甚是好玩。 下午参观乔家大院,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之称。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1986年底作为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整座大院气势恢宏、斗拱飞檐,内部雕梁画栋、彩饰金妆,既彰显古朴又蕴含华美,其中还渗透着一抹神秘的色彩和韵味。乔家大院是一座封闭式城堡建筑,敦厚的砖墙看上去高过三丈。大门坐西朝东,在大门相对的照壁上,刻有100个遒劲有力、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两侧配以清朝大臣左宗棠的篆书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与百寿图堪称珠联璧合。 大门往里是一条八十米长的石铺甬道。乔家六幢大院分列两旁,南北各三幢。甬道尽头是一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大院整体布局设计精巧,临空俯视呈双“喜”字结构。 一院上书“大夫第”,进入院门,里面跟院门正对的是一座大型砖雕土地祠,名为“福德祠”,旁书楹联:职司土府神明远,位列中宫德泽长。祠壁上雕刻有松树、梧桐和跳跃嬉戏于石山上的九只衔芝鹿,图案精美、雕工细致,寓意“九路通顺”。 如此每院游览下来,各处不同,砖雕,石刻,木雕无处不在,寓意深刻! 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在于它的巍峨高大,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在乔家,每个楹联每个匾额甚至每个字都是非常讲究的。既有深刻的意义,也是相当好的书法作品。在乔家会客室有一幅对联:“幸有两眼明广交益友,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在主人厅室的对联是第二代主人乔致庸所题:“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银缘惜福”,“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积德为本续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乃家法意在开来”道出了做人治家的真谛。在主人内室有乔家后代乔映霞所题对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近圣人之居美富可瞻顾多士升堂入室,从大夫之后典型在望仰前贤举善称仇”好一幅对仗工整、耐人寻味的奇联。 从祁县杀回太原,又参观了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是晋水的源头,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此处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在这如画的美景中,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遗迹与自然风景完美结合,使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水镜台上清人宁淳德感悟其中所写的“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的楹联是晋祠完美的写照!描绘出一幅晋祠胜境的美丽画卷。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却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传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缮,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1cb701000cfm.html6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