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春天的时候,一位武汉的同事,送给我一套湖北船厂的《中山舰打捞纪念封》,一直爱不释手,终于今天有幸看到已修复一新的中山舰。 资料介绍,1938年10月24日,大武汉保卫战的最后一天,“中山”舰在长江武昌金口江面壮烈殉国。次日,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沦陷日军铁蹄……  中山舰——绝唱首义之地 陈列在武汉造船厂内的中山舰 生于忧患 长于国难 这是一艘排量不到千吨的战舰,但它却在中国近代史的风口浪尖跌宕起伏了26个年头。 因为,从来没有哪艘舰艇能像它一样,能集合如此众多不凡的历史元素于一身。 1910年,满清王朝覆灭的前一个年头,海军提督萨镇冰上将考察日本海军,向三菱造船厂订购下了这艘名为“永丰”排水量780吨的炮舰。 然而,就在战舰尚在日本建造时,孙中山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就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3年1月20日,永丰舰从日本驶抵上海,交付中国。 1925年4月13日,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拉开序幕。 10月24日,海军部电令中山舰赴金口。 中山舰,这艘建于日本,历经军阀混战,又走出了内战迷雾的战舰,将迎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幕,用血与火熔铸它最辉煌的一刻……鏖战75分钟喋血金口 金口古镇,距武汉上游26公里,因发源于鄂南的金水在此汇入长江而得名。 在这一天的巍巍长江之上,中山舰将迎来它最后的75分钟…… 10月24日上午9时,中山舰刚泊金口,一架日机就来到上空盘旋,又悄然离去。 最后一刻终于来临! 下午3点06分,日机再度来袭,中山舰电讯官张嵩龄向海军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中山舰与敌遭遇。 经历了70余分钟的鏖战,一代名舰开始在江面旋转,幸存的舰员仍在奋力抗敌,以炮火还击。 舰身倾斜40余度的中山舰,伴随着剧烈轰鸣,以及冲天的水柱,开始迅速沉没,舰员回忆:“在沉没一刹那间,突然舰首昂起……” 4时30分,中山舰沉入江底。 此役中,25名官兵阵亡,多人失踪。而23名幸存的舰员,亦被附近群众营救上岸,在掩埋、哀悼战友英灵后,幸存人员含愤告别金口,继续奔赴抗日战场……  受降堂上——日军低下傲慢的头颅 经过八年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之后,蒋介石电令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命其“以四个军向武汉挺进”,接受日军投降。 妇孺夹道劳军 败军呆若木鸡 侯镜如时任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奉命到武汉、北平接受日本投降。 多年沦陷,集镇萧条、十室九空,民众大都面容憔悴,但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仍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妇孺拎着鲜鱼和鸭蛋、夹道欢迎…… 中国军队沿途看到的日军据点上,部队早己撤走,只剩下一些尚未烧完的灰烬,过藕池口时看到日军站岗的士兵:神色沮丧,呆若木鸡,面目呆滞。 接过武士军刀 万众欢呼雷动 受降堂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部接受日本侵华第六方面军投降的受降地点。 1998年5月21日,中山公园两位职工在园内的张公亭发现了尘封半个世纪的“受降碑”。 经考证,张公亭旁边的张公祠为“受降堂”。 1945年9月18日,是日本侵华14周年的纪念日。这天中山公园“受降堂”布置一新,威严庄重。 下午3时,参加受降的国民党华中地区总受降官孙蔚如等88人就位,孙蔚如主持受降仪式。 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长官冈部直三郎及幕僚四人低头走进受降堂,立正排列受降席前。 冈部直三郎解下腰间的武士军刀,递交给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的副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