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晴川阁、长春观之行

[游记]晴川阁、长春观之行

2007-07-19    sina.com.cn

位于汉阳龟山东麓、洗马长街的禹公矶上,与武昌蛇山矶上黄鹤楼隔江相望。形成"对江楼阁相参差"之壮观胜景。此阁建于明初,取唐代诗人崔灏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晴川阁,与黄鹤楼,岳阳楼,仲宣楼合称为楚天四大名楼。

晴川阁,通长20.8米,进深4间,宽16米,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上下两层,沿檐回廊,正脊标高56米,整座楼高17.5米,巍峨壮观,气势不凡,似有锁大江之英武,加以古色古香的传统风格,堪称江城一大景观。

晴川阁在清代曾多次重修,飞阁层轩,规模宏大,至辛亥革命时焚毁,清政府官员多次督促维修保护。其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还曾应汉阳知府余克衢之请,在晴川阁修葺完工典礼时亲临祝贺,并为晴川阁撰写了对联一副:"洪水龙蛇循轨道,青青鹦鹉起楼台"。

晴川阁一楼大厅天棚彩绘藻井,色彩华丽高雅,照壁后左右剪刀式双跑楼梯通往阁上。二楼四廊贯通四周。由栏杆与坐凳结合而成的"美人靠"可供游人小憩,也可凭栏远眺水天一色之风光。阁底照壁的正中间,采用传统的中堂式布置。中央布挂仿明末"江汉三镇图",画上方为清代毛会建手书"山高水长"匾,左右为当代书法家张成之手书的张之洞的对联。厅内还有宫灯、花几、木刻题记、字画点缀其间,文化韵味浓郁。

晴川阁二楼牌楼正中的巨匾"晴川阁"三字,为中国佛协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其它楹联匾额,碑记等,均由陆俨少、龚望、张舜徽等名家润笔。

长春观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它位于武昌大东门外,蛇山尾部双峰山麓,创建于元代,是为纪念长春真人邱处机而命名。长春观建成之后,规模恢宏,屋宇千间,道友万数,历来为道教的丛林胜地,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

长春观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维修和重建。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火。同治二年(1863年),住持何合春募捐修葺太上道祖大殿、来成殿、客堂,以及殿后登山石级等主要建筑物,使其“庙貌森严,回复旧观”。1931年再次大规模修缮。从此,长春观的前殿后庑门廊过道更臻于完善,形成一个分为左、中右三路依山势而上、层层递进的建筑群体,结构严谨,布局得体。中路主体建筑为五进:灵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坛、古先农坛,两坛之间为“地步天机”和“会仙桥”。右路为十方堂、经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阁和藏经阁等;左路为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谱堂、纯阳祠等。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斗拱飞檐,梁柱栏板和殿内神龛的雕刻,细腻生动,精致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筑艺术特色。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3bbfa70100072o3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