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难忘的历史画卷--采访日记摘选-武汉大学纪念西迁乐山70周年专题网站.

[游记]难忘的历史画卷--采访日记摘选-武汉大学纪念西迁乐山70周年专题网站.

2008-07-22    edu.cn

7月23日 重庆 小雨转多云

下午,11位校友参加了重庆校友座谈会。84岁的蓝士杰先生以及91岁高龄的许天乙先生来了,阔别多年的老先生们一见面就非常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让在场的我们无不动容。

重庆校友会会长周万钧老师说,在校五年,不光是学习知识,关键是学到了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能战胜各种困难。许天乙先生说,那个时候武大就是“社会大学”,师生遍布乐山全城,师资力量强大,当时的名师大多聚集武大;学生学风淳正,勤学苦练,基础打得很好,考试严格认真;学术氛围浓厚,当时的文庙有各学生社团办的墙报,很多进步组织如“燎原”、“普罗文学”、“抗研会”等;校园活动丰富,那时武汉大学的学生是学出来的。许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沁园春》。

7月25日 乐山 晴

迎着清晨的阳光,我们来到了心念无数次的地方——乐山文庙,热心的乐山校友李玉贤老师欣然陪同。这就是那个烽火岁月武大师生顽强乐观、艰难治学的“圣地”。文庙墙壁油漆已经剥落,变得陈旧,王星拱校长办公室——崇圣祠,整个建筑群依稀还能透露出当年的雄壮和辉煌。

整个上午,我们把文庙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个遍。文庙后面老宵顶上的茶馆当年也是武大学子的学习之处,站在山顶上,大半个乐山城尽收眼底,凉风习习,确实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下午,我们顺着武大学子旧时的上学道路,走过一公里长的古老城墙来到原第二学生宿舍——龙神祠,它像个大的四合院。乐山“8.19”大轰炸,其中的一栋楼房几乎完全被摧毁,残破不堪的院落和时间苍老的印痕,成了保留最完整的武大学生宿舍。70年变迁,只剩下发黑破旧的青瓦木梁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热闹和生气。位于大渡河畔的乐山师范学院,是在工学院旧址上盖起来的,学院大门面朝大渡河,东边是三江汇合处的乐山大佛,西边与佛教名山峨眉遥遥相望。据说天气晴朗时可远眺峨眉山金顶。

师院不愧是与武大血脉相连的大学,处处都能感受到武大的气息。师院校训是“弘毅自强,笃学践行”,校内有珞嘉路,甚至还有武大乐山期间保存至今的建筑“琢玉亭”。

沫若图书馆,我们是奔着藏身于馆内的武大纪念堂而来的。整个纪念堂以红色为主基调,门口挂着校友伍修权将军亲笔题词的“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牌匾,下方屏风镶嵌着王星拱校长与周鲠生校长的照片和当年的校徽、校训。走进纪念堂,我们惊呆了,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老照片、学生笔记和试卷以及各种珍贵资料、图片和实物。最吸引我的是橱窗里原始的中科院俞大光先生的一本随堂笔记,一丝不苟的清秀的中英文,配上精致的解说图,是武大严谨学风的极好的实物,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7月26日 乐山 晴

今天我们采访了两位校友,分别是90岁高龄的机械系校友卢秉彝老太太和87岁高龄的土木工程系校友胡承宽老先生。胡承宽老先生的国文老师即是被称为“珞珈三女杰”之一的才女苏雪林。胡老先生回忆了当年上课的情景。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卢秉彝老太太,她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位女校友,那个时候能上大学的女生可谓凤毛麟角,而卢老师和她的同胞姐姐卢祥麟相继上了武大,成为当时乐山鼎鼎有名的“卢氏二姐妹”,传奇式的两姐妹当年一定是十分聪慧和优秀的。

90高龄的卢老师思维敏捷,谈吐清晰有条理,让我感到惊讶。武大乐山纪念堂正是在卢氏姐妹及其他校友倡导下才建立起来的,她几乎每天都要柱着拐杖到纪念堂里走走看看,像爱护自己的孩子般爱护纪念堂里的每一件展物。这该是一种怎样厚重的情感啊!这正如卢老自己的一句话所诠释的:“武大虽然已经迁走70年了,但在我心里它从未离开过。”

转自:http://vhost.whu.edu.cn/70/html/czxql/200806/11-16.html49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