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汉口的滚滚红尘(游记体小说)—武汉论坛 |
[游记]汉口的滚滚红尘(游记体小说)—武汉论坛 |
2007-07-16 global56.com |
  在江汉关悠扬的钟声里,轮船渐渐朝码头靠近,闸门拉开的瞬间,一只白色的江鸥精灵般飞过,开轮渡的师傅神情漠然地在用武汉话对它嘟噜着什么,人群开始密集地涌向岸边。踏在残旧的石台阶上,恍然中,我仿佛又成了那个身裹蓝格子布旗袍的水乡女子,而背囊也变幻为一个藤条织就的手提箱,乳白色皮鞋的中跟敲击地面仍是发出清脆的响声,伸出右,摊开掌心,正好就接住了飘旋而来的那片梧桐叶。  站立在巍峨的江汉关楼前,仰望着这座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可以看见正方体的主楼上细细高高的钟楼形成的完美的几何体,粗麻石的底座上又粗又大的“科林斯”石柱,还有那用图案点缀着的青灰色楼面……见证了百年沧桑之后,它依然昂首挺胸在长江之畔,似乎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这个城市许许多多的故事。与江汉关隔街相望的武汉证券公司,是建于1913年的日清洋行的旧址,清末民国初期这里曾是日本人在华经营长江航线的邮船公司,可在抗战期间,却成了中国驱逐机司令兼第四大队长毛帮初和他的战友们的作战室。如今它静静地伫立在武汉夏末的阳光下,默视着喧嚣的尘世,看来来往往的人间过客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戏。前面的永利银行(现为民生银行)了,则是抗战胜利后武汉市所建的唯一一栋大楼。而在它的对面,就是交融了东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的台湾银行,兴建于1915年,似乎该算是江汉路上最老的一幢大楼了,它的楼顶两侧各有四个裸女用背部托起地球仪的大雕塑,看起来仍旧是风姿绰约。  眼前的中国实业银行和四明银行分别建成于1935、1936年,皆出自建筑大师卢镛标之手。与充满古典意味的建筑相比,它们造型简洁,线条明朗。 “这两座建筑应当是武汉现代派建筑典范,具里程碑意义。”正当我凝神之即,恍惚中,一个亲切的男声仿佛穿越了时空,萦绕在我的耳边……忍不住觅声寻去-----身边除了偶尔晃过的几张陌生面孔就是一片空寂。心却坠入谷底般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明明知道这一切是必然,可还是忍不住想去捕获些有关于前世的某些影像。闭上双目,我努力地克制着将要涌出的泪水,心绪却再也无法平静。是的,是他的声音,只有他才会对我说,汉口的哪些建筑是属于欧陆风格、哪些是罗马风格、哪些是拜占庭风格、哪些是文艺复兴式、哪些是古典主义、哪些是现代派……只有他才会对我说,江汉路将会变成武汉二十世纪欧式建筑的街头博物馆。是的,如今这里日夜游人如织,灯火通明,极尽大汉口的繁华,许多人拿着相机对着这些造型各具特色老建筑拍来拍去,想从中寻找出历史的影像。可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足下的路,我和我前世的爱人都曾携手走过。如果没有战争,我前世的爱人,他定会是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如果没有战争,我前世的爱人,他定会和我天长地久,如果没有战争……  你或许看过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年轻人因不满包办婚姻而离乡出走的故事吧?没错,我就是那类故事的女主角。因为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成天只知道跟在狐朋狗友后面,吃喝玩乐的少爷,我选择了出逃。藤条箱里只有再简单不过的行装,连盘缠都是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凑的。我是趁着夜色,离开那个美丽的水乡小镇的。一路辗转颠簸,最后终于坐着客轮,来到了大汉口。没曾想到,刚上岸,行李就被一个身穿灰色对襟衫,头戴鸭舌帽的人给抢走了。那里边可是装了我所有的财物啊,情急之下,我开始在异乡的街头,不顾一切地边追赶小偷边大声地喊叫着:抓坏人啊------抓坏人----,路上的行人很多,可他们都只是给我让路,却没有一个帮我抓贼的,兵慌马乱的年月,早已将人们的良知损耗得所剩无几。跑着跑着,身心极度疲乏的我被脚下的石头给绊了一下,重重地摔了倒在地,双膝很快就被地面的泥沙磨擦的渗出了血水,巨痛倾刻间袭了过来,疼痛加上焦虑,令我想到了“绝望”两个字,泪水终于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湿了满面……  英雄的出现总是恰到其时,有辆美式军用吉普车戏剧性地停在了我的身旁,车门打开后,一位军官下车朝我走了过来。在那身合体的军装衬托下,他的身材看起开非常挺拔,大盖帽下是张英气逼人的脸,从肩章上可以判断来人是个年轻的少校。或许是我满脸愁苦的样子令他动了怜惜之意吧,他扶我的动作是那样轻那样柔,仿佛生怕稍一用力我就如细磁般碎了,紧接着,耳边又响起了他那充满了关爱的话语:“摔伤了吗?不要紧的,去医院上点药,很快就会好的。”也许就是在那个瞬间吧,我无法抑制地迷恋上了他的声音,他的声音----透着磁性----融着宽厚----带着包容,让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去信任和依恋他……  他帮我在位于南京路与胜利街交界处的咸安坊找到一间房子,安顿下我的生活。走在房间打了蜡的木质长条地板上,便会“匡匡”作响,那是一种的非常有厚度的声音,让人感觉心里好踏实,我真的非常喜欢!咸安坊的房子约建于1915年以后,因为沿江,地理位置好,是汉口早期的高等里巷住宅建筑。凝望着那一排排剥落了砖泥的红楼,一条条笔直深邃的巷道,我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浑身颤栗----因为深爱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他毕业于某所著名的建筑院校,只因国难当头,弃笔从了戎。而学成于家乡县城女子师范学校的我,也非常喜爱画画,只不过从前画的多是小桥流水人家。也许是因了彼此之间共同的兴趣,每次他来,我们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还曾充满憧憬地对我说:“等和平的日子来了,我要带你去画遍大汉口所有的的欧式建筑。”不久后,我在一家洋行找了份抄抄写写的差事,薪水不高但却令我感到不再终日无所事事。上班后,我去理发店将长长的直发烫成了卷曲的波浪,然后,再盘成一个髻。他见到我时,为我成熟的新形象感到惊讶,用他的话来说那该叫作“惊艳”,我开始不好意思起来,回了他一个羞涩的笑,于是,他再看我时,目光里就多了层深深的含义,我知道,有些情感,正在起着特别微妙却又是特别美好的变化。  咸安坊成了日本人轰炸的重点对象,人们开始称它为“炮弹坊”。每到夜晚,无尽的恐怖便伴随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弥漫在我的四周,对死亡的惧怕常常令我彻夜难眠……然而,上天却将真爱裹藏于艰难中赐予了我----是的----他正是在那种危险的时刻穿过令人胆战心惊的空袭警报声越过无垠的黑暗来到我身旁的------  推开虚掩的门,他走了进来,四处都没有灯光,只好借着手电筒打出的光束来辩认方向,我正蜷缩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瑟瑟发抖-------他再也忍不住了,迅猛地冲上前来,用力把我搂入怀中,用温暖环抱着我,他有力的心跳如小鹿般撞击着我的胸膛,热烈的喘息就快将我淹没……我如耳语般对着他轻念 :“你怎么来了呢?外面都戒严了吧?多危险啊.....”他深深地凝望着我,眼神里满是疼惜, “萍儿----萍儿----我的萍儿!”他的声音是那样的充满爱意,令我满心甜蜜-----我用手轻划着他的眉,他的眼,他的鼻,他的唇, 最后,最后划向了他的心弦....“你知道吗?来这的路上,我一直边开车边为你祈祷!”他更加用力地拥抱着我说:“我从不宿命,可我真的害怕无情的战争会吞噬掉----我的心上人。”他的声音因为激动开始有些发颤,“我还从没见过像你这样如此惹人怜惜的女子,从第一眼看见你,我就知道你是需要我保护一生一世的那个女人…..”他的吻朝我袭来时,我感觉幸福如电流般击中了自己,时间就这样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警报声也早已消除。黎明在我们的的呢喃中出现时,片刻的安祥令我们暂且忘了窗外的世界还有着战争.....  为了安全起见,他坚持让我从咸安坊搬进了上海村。  眼前就是建于1920年,位于江汉路46号上海银行旧址,也是我眼里江汉路上最美的一幢罗马风格的建筑物。大半个世纪里,它沐浴过血雨腥风,经受过寂寞沧桑,而所有磨难和风霜最终又都通过时间的沉淀,在它身上形成一种独特的高雅的忧郁的迷人的贵族气质。上海银行的侧面便是另一个让我魂梦牵扯的地方----上海村,这里的房屋多建于1923年,统一楼高20.95米,5层,建筑系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期样式。它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里份,里份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户户都带有高大的老式百页窗,如今楼上的小平台人们都用作晾晒衣物种植花草了。阳光明媚下,他们谁也不知道,曾经有个身穿绛红色吊带丝绒裙的女人非常喜欢站在平台上看风景,那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人啊,柔软的法兰西绒紧贴着她略为单薄的身体----在暗夜里闪着若隐若现的光,呈现出令爱人痴迷的风情和美丽。江汉路的晚空中飘过来阵阵让人沉醉的爵士乐,让女人情不自禁地赤足踏着爱人的脚面,他们轻轻相拥着----慢舞----在这个极尽繁荣的城里,战争时代,一半是兵慌马乱一半是醉生梦死,就连女人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明天,和爱人一起的日子,他们就对着月光-----恋爱----是的,那个女人便是我----属于我和他的前尘往事----再次闪现竟如----浮光掠影----  越过中山大道,可以见到1928年开工的国货公司大楼(今璇宫饭店、中心百货),它造型奇特,花样多端,呈L型,建筑风格既古典又现代,他曾对我说过这属于一种折衷主义的表现手法。我不懂得建筑学,却因为受了他的影响,开始迷恋上这些漂亮的欧式房屋。我常背着画具,顺着沿江大道,一路走过去,看见心动处便飞快地用笔在素描纸上勾勒出它们的线条。那些漂亮的圆拱门,雕花的廊柱,圆顶或尖顶的钟楼,厚重的麻基石,油了暗红色漆的宽大的木窗框,三角形的房檐,临街摆了鲜花的露台……无不带有浓郁的西方浪漫主义色彩,而那些深藏于每一幢建筑里边的故事,听起起总是----或沧桑令人潸然泪下,或完美令人无比神往。如果说建筑是城市凝固的乐章,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穿插其中的感人故事该不该算作是跌宕起伏的音符呢?只是这样的时刻,随着局势的越来越不稳定而逐渐消失。  大街上,日本侵略军到处肆意妄为,呼啸而过的枪弹声中,老百姓忙于逃命,洋行的老板也被迫撤走,我失业了。何处才有安宁?何时才能太平?没有人告诉着我关于这个问题的明确答案。我身心疲惫地倒在淡蓝色底----上面印有大朵黄色向日葵的床单上,对着从窗户缝隙里漏进来的斜阳发呆,他什么时候走了进来,我竟全然不知。慌忙起身,想去为他冲杯热茶,却被他用力拽入怀中。每一次这样的拥抱都会令我想到港湾想到家,或许乱世中的浮生令人太缺乏安全感了,所以,我渴望,我渴望在这样的紧密相拥中得到温暖。他看着我,那么专注地看着我,目光摄走了我的魂魄。在他的深情里,我流泪了,是战争让我们相知相爱,又是战争令我们患得患失,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分别的开始,每一次的分别,我们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他轻轻地捧着我的脸,将我的泪慢慢吻去。我感觉自己正渐渐化作一片洁白的羽毛,体态轻盈地飘了起来。他是个不善说情话的军人,可这并不代表他的爱情要比别人少,那些浓烈的未经语言冲淡的爱,如极品佳酿,一经开启,香醇无比,令我心甘情愿地------迷醉。后来,后来我便将他唤作了我的太阳,而我亦如葵花般迎着我的太阳盛开。  本以为,接下来的故事,该是如他所说的那样,让我成为他美丽的新娘。可是,还没等到试穿婚纱的日子,他就要随部队调遣去外地作战了。还能说什么呢?他除了是对我情深似海的哥哥,还是位义不容辞的军人,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都是为了挽救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我知道,我知道在他的心里,儿女情长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他肩上担负的重任。当然,这也是我深爱他的一个原因,正是他大无畏的男子气概令我折服。可是,爱上英雄,也就注定了要学会忍受分离。他是夜间出发的,一辆接着一辆的军用卡车驶出武汉,黑暗中不知压抑了多少人的别离愁绪。记不清那是怎样一个萧瑟的秋天,梧桐树上的叶子全都不见了,光秃秃的枝桠上落满了凄凉。  起初,我还能收到他陆续寄来的信件,可随着战争的越来越残酷,我们的联系完全被中断了。我也曾试着去打探他所在团的消息,可没想到就连他们的军部也迁走了,并且不知去向了何方。我得不到他的任何音讯,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等待。等待一个不知生在何处的人,等待一份尚未实践的承诺。床单上的葵花还在开放着,可我却不见了我的太阳。生活上的艰苦我可以忍受,唯有这彻骨的思念如燃烧的火焰,灼得我内心生痛。我开始喜欢上了做梦,只要白天努力地去想念他,夜晚入眠,便可以见到他,他的声音,他的气息,他的拥抱,都在梦里,我不愿醒来,因为醒来后现实和梦境无法相连。我总是在梦时笑,醒后哭,我舍不得取下他亲手为我扣上的项链,他走了多久,我就挂了多久,那颗心形的蓝宝石吊坠荡在我的胸口,晃来晃去的,到了今生,却变成了长在我心前的一粒痣,墨蓝墨蓝的,似大海的泪。  终于,在一次梦醒之后,我发现自己躺在了教会医院的病床上。身旁婴儿的啼哭声告诉我----我和他的孩子降生了。是的,我和他有了我们的儿子。我激动地抱起这个柔嫩的小生命,将他贴在我的脸颊上------泣不成声……身着黑白修女袍的护士问我孩子叫什么名字,我低唤了声:盼盼。哦,我的盼盼,这么小就已有了爸爸的轮廓,高高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唇,将来准又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孩子的到来令我又喜又忧,仍旧没有他的音信,仍旧没有他的归期,我该拿什么去养活我们的儿子啊?好心的护士知道了我的故事,陪着我流下了不少眼泪。出院后,又是在她的帮助下,我到一所教会学校当了名美术教员。白天,孩子被寄养在楼下的大嫂家,我就去工作。我很喜欢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换回盼盼的奶粉钱,还因为我又可以握着画笔尽情地描绘漂亮的欧式房屋了。学生们也爱上了我的课,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或许每日都要看上无数遍的建筑物,画出来竟然好似童话里的城堡和宫殿------  鄱阳街上的这幢红色三角形状的房子,塔楼的穹形塔顶,明显的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这就是武汉最早的高层公寓----巴公房子,它建成于1910年,在这样一块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上,构造出保持俄式风格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和挑战。还有位于汉口洞庭街60号,1913年前完工的俄国茶商季凡诺夫的公馆,是典型的俄式居民楼,红墙,屋顶的一端还有个漂亮的六角形塔尖,直到今天仍呈现着令人心动的美丽。黄石路29号的“荣光堂”,这个当年汉口最现代化的礼拜堂,为歌特式建筑,战时,它曾作为教会学校的避难所,后又被日本人强占为兵站,直到1945底才重归教会…….大汉口实在是有着数不尽的风光和故事,它们总是静静地蕴藏在这一幢又一幢的欧式建筑物里,如果没有他,告诉这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我想我是没有办法站在我的学生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课的。很多时候,觉得他并没有走远,好像就在我的身旁,默默地提示着我每句话应该怎么说。  战时,教会学校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常要被迫迁徙,我带着盼盼跟在队伍里,一路辗转,到过四川的小县城,最后又颠簸去了重庆。每到一处,我都不忘找机会去四处打探他的消息,可茫茫人海,战时浮生,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谁能知道我的爱人他到底去了何方。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也许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那种日子里的心酸,又岂能是用眼泪就能冲刷掉的啊。我可以承接的巨大痛楚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我可以忍受独自抚养他的艰难……唯有孩子眼中那渴望父爱的目光,如针芒一般刺着我的心,使我没有面对的勇气,因为我给不了他 -----“爸爸”。战场上阵亡的将士越来越多了,我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上苍,祈求上苍佑我和儿子的亲人平平安安。爱情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早已褪尽了所有的浪漫,和许许多多的平常妇女一样,想起他时,我的心里不再是风花雪月,有的只是满满的对他情真意切的思念和牵挂,我就这样带着我们的孩子守着那份没有期限的等待度过了上千个日日夜夜。熬啊熬啊,终于熬到了抗战胜利,我们又回到了汉口。  我带着盼盼再次来到上海村,楼下的大嫂一家还在,我们的出现令她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她又是端茶递水,又是生炉子做饭的,忙得不可开交…..我想问问大嫂,他有没有回来找过我们,可几次张了张口,又将话吞了回去,我怕得到否定的答案,可又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么,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大嫂对着我和盼盼深叹了一口气,不一会,她的眼里就闪起了亮晶晶的泪花,她摇了摇头道:我一直没有见到先生来过。(她一直尊称他为先生,而非长官)。唉,我还能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缺憾啊,月亮缺了还会圆,可人间的悲欢离合谁又能说得出该是怎样的一种规律呢?我们从前住过的那间房子还空着,大嫂说上一位租客刚好在半个月前搬走。推开那扇熟悉的门,用手轻轻地摸着那墙,那床,那桌,那椅,那窗…..仿佛都残留着他的气息,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他,全是他,他的拥抱,他的热吻,他的厚爱,怎么全都浮了出来啊,我的身体开始颤抖起来,天怎么有些旋?地怎么有些转?要不是盼盼的一声:妈妈!或许我真的就要抱着大嫂放声痛哭了。我再次把家安在了这里,屋子里依然和从前一样的摆设,就连床上也仍旧铺着那淡蓝色底----上面印有大朵大朵葵花的床单。除了流逝的岁月,这儿的场景什么都未曾改变,如果没有盼盼跟在我身后转来转去,我还以为时间又倒流回从前了,一到夜晚,他就会穿越防空警报声来到我的身旁,抱着我,宠着我,爱着我…..然而,盼盼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我们其实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光阴似流水,日月如穿梭。解放前夕,楼下大嫂的丈夫因为是国民政府里一个小职员,所以,他们也想方设法搞了几张船票,准备全家从汉口坐船到上海,再从上海去到台湾。走的那天,我带着盼盼去送他们,患难与共的日子让大家早已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码头上简直就是人潮如涌,许多人被挤了出来,不甘心,又冲进去,再被挤出来,再冲,如此循环下来,几个回合,有的人就已是奄奄一息了,闸门拉开后,更是引起一阵阵疯狂地骚动,尖叫声,哭喊声,怒吼声,全都融在了一起,汇成巨大的噪音直冲人的耳膜。大嫂和我们哭别后,历经艰险终于安全地上了船,江汉关的钟声响起时,船也鸣响了汽笛准备启航了,大嫂他们全家正站在甲板上冲我们挥着手,我拉着盼盼的手跟着送行的人群追着船跑啊跑啊,直到完全看不清了船的影子……盼盼问我:妈妈,他们还会回来吗?我竟无语凝噎,所谓的生离死别不过如此吧。一路上想到的都是大嫂一家对我们母子的好,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和盼盼真的不知如何去面对那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我对孩子说:你能记住他们的样子吗?盼盼用力点了点头,然后,对我说:我想把他们全都画下来,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呵,不愧是我和他的孩子啊,擅于用画笔来记录人生。  世上的事偏偏就是有那么多的巧合,正当我们沿着江边行走,快要经过当年我和盼盼爸爸初次相遇的地方时,轮回一般,有辆军用吉普又开了过来,车窗摇下来后,不远处的我见到了他,是的,正是他,**夜苦苦思念的他,这么些年过去了,他的面庞依然是那样地棱角分明,丝毫没有改变,变了只是他的军装,(后来,我得知他是带着部队向解放军投诚的功臣。)异常激动的心情让我的血液沸腾着往上直涌,我张开口想大声地呼唤他,可紧张和兴奋却令我失了声,顾不上这一切了,我拉着盼盼冲上前去,想让他们父子相认,却猛然发现他的身旁还坐着一个她,她的怀里正抱着个漂亮的小姑娘,有着和他一样高鼻梁的小姑娘,从他们亲密而关爱的动作中,可以得知,片刻的停车开窗只是为了让小姑娘伸出头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没等我们走近,车就绝尘而去了。我感觉自己的腿被灌进了铅一样,越来越沉越来越重,我迈不开步子,说不了话,虚弱的身体几乎要倒下,幸好有盼盼用他尚未长成的身躯支撑着我,成为我的一个依靠,我想我的样子一定吓坏了孩子,从不人前流泪的小小男子汉抱着我哭了起来,他的泪淹没了我心中所有的期望,我想象过无数种见面的情形,也猜测过各式各样的结局,唯肚这种场景是我没料到的,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啊,我该如何对我们的儿子交待呢?武汉的天闷热得快让人喘不过气来了,我神色恍然地在盼盼的搀扶下,回到了我们的小屋。再看看房间里的一切,忽然觉得这儿就像一个谢了幕的戏台,男主角早就收工了,而女主角却迟迟不愿退场。我轰然塌坐在藤椅上,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于他的一些报道,从中了解到他现在的妻曾奋不顾身地救过他的命,这样结成的姻缘倒也让我无话可说,只是苦了我的盼盼,从此后再也盼不来自己的爸爸。  没有对他的等待,我留在汉口也就失去了意义。收拾好行李,我带着盼盼回到了我的故乡----那个美丽的江南水乡。亲人们早已故去,空荡荡的庭院里显出一种颓败的气象,可不管怎么说,这里也是我的家啊,可以容纳我和盼盼的地方。当年和我订过亲的少爷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也学会了自食其力,受过好些年学堂教育的他成了镇上学校的校长。对于我和盼盼的归来,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令我滋生出不少感动。或许经过人世间的浮浮沉沉之后,大家的心也都被磨得柔软了吧。我在他的学校里接着教孩子画画,盼盼也在他的关怀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生活就这么简单地过了下来。  两年后,我的身体开始莫名其妙地日渐消瘦起来,当秋阳耗尽了最后一点温暖准备将人们带进寒冬时,我知道,我生命的冬天也来临了。这将是我最后的一季了,日子里没有悲哀,没有遗憾,没有伤感,只有平静和安宁。浮生乱世中我邂逅了我的爱,可是再怎么样的爱情最终都敌不过命运的安排,无论我如何苦苦追寻,等待,守候,错误的时间遇到的不该遇到的人,就算再见,他仍会消失于那滚滚红尘中。当我如秋天的最后一片枯叶般将要归向泥土时,他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是的,他来了,我的爱人。他恸哭着奔向我的床前,将我抱起,可我却再也无力用胳膊环着他的脖颈,吻他,吻他了,我也来不及听他诉说他是如何四处追寻打探得到我们的消息,我只能示意他将我胸前的蓝宝石心形吊坠放进我的胸口,这样就能感受到他的心仍在贴着我,我只能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伸出手,将他的手和盼盼的手重叠在一起,然后,就再也无法管控灵魂从身体中飘出……..  江汉路新华书店一进门的拐角处,摆满了关于武汉的各类书,随手捧起一本《汉口的沧桑往事》,里边的老建筑照片勾起我对前尘的许多怀想,正在痴迷之即,不远处传来阵阵呼唤 “萍儿----萍儿---”疑是恍然中产生的幻觉,却发现一个女人正大声应着走了过来,而叫她的那个男人,看着她的眼神是那么地惹人心跳,呵,莫非这大汉口,又在演绎着是另一个版本的“萍儿”和“他“的故事?放下书本,我走了出去,大街上人来车往,一派只有江汉路才有的繁华,那些让人心醉的欧式老建筑哦,如果你不抬头看字牌,还真以为是到了天堂罗马。深夏的武汉还是这样令人眼热心跳,我用环在手腕上的橡筋绑带将披在肩上的长发束得高高的,顿感凉爽了不少,空中来来回回地飘着一首歌,一首我最最心爱的歌:  (女)来易来去难去  (男)本应属于你的心  (女)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合)来易来去难去  music  |
转自:http://www.global56.com/bbs/View.asp?S=7716&I=54&T=773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