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磨山村小学之行 |
[游记]——磨山村小学之行 |
2007-07-24 dz169.net |
——磨山村小学之行 十二月十八日的天空依然阴沉,但相信每一个去的人心中都荡漾着阳光和一抹幽蓝。 中午十二点出发,下午一点就接近磨山村小学,车是无法再前进了,因为前面的公路已不叫公路,只能叫地球表面。 幸而队伍中盛开着美丽的狗尾巴花和桑尼朵朵,半小时的步行愉快而轻松——尽管有一半时间在泥泞中穿行,尽管抬着沉重的花草和捐赠的学习用具。 磨山村的老支书等人远远的迎候着我们,因为担心天气不好路难走,特地叫村民带着铁锹和锄头边走边平整道路,我不知道平日到学校上学的孩子们是如何在风雨中穿行这片崎岖和泥泞。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幢十分简陋的上瓦下砖的立体空间一分为二的两个教室,面积显然没我家的客厅宽敞。 前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坝子,四周全是菜地,如不介绍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学校的操场,我想像中曾以为会有篮球架之类的东西,结果竟然是一片褐色的石谷子地,老支书说他们会尽快找人平整,否则我们送去的羽毛球、篮球就没用武之地。旁边有一个厕所,分了男女,但没有门,也没有帘子。 可能是因为我们要去的缘故,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极象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模样的女孩,特地把全班的学生带到了学校,他们规规矩矩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怯生而好奇,大概二十来人,穿的非常单薄,因为学校地处迎风的山梁又没有取暖设备,孩子们的手脸冻得通红,嘴唇有些发乌。 大家把带去的学习用具送给了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唱歌,孩子们开始快活起来,于是便用当地的土话拖声哑气地朗读他们的课文——“狐—狸—尾—巴—长,兔—子—尾—巴—短,”他们的老师不会普通话。 大家栽了树,种了花草,一位网民还向一名父母不同意上学而靠爷爷资助的残疾学生现场捐了五百元钱,还有的网民朋友用带去的影像设备尽可能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山外的情况和广大网民对他们的关心关注。但我有些疑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种差距和无力改变这种差距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呆了约两小时,大家准备离开,质朴的村民们给大家带来了柑橘解渴,老支书一路把我们送了四五里地。 山口回望,学校那幢房子在暮色中孤寂而凄凉,国旗在寒风中翻飞。 我在想,也许我们的捐助可以解决他们一时的困境,但谁又能永远改变他们的命运。 (特别说明:两名绵阳的朋友在网上看到消息后,专门来达参加了此次活动) |
转自:http://bbs.dz169.net/dispbbs.asp?boardid=12&id=584513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