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度之旅 |
[游记]印度之旅 |
2007-07-19 tuniu.com |
07年愚人节,开始了又一次长途旅行,印度和东南亚四国,充满期待。 为了省些银两,全程定了新航的飞机,为此从北京转机到新加坡,又辗转到印度德里,空中飞行整整12个小时,比从北京直飞多出6个小时,好在新航的小姐样子甜美,服务周到。旅途中又有曾子默的墨迹为伴,少了很多无聊。 印度 比起新加坡机场的现代、宽敞,印度德里的机场还真得让我“shock”一下。如果说是首都的机场,德里机场还是略显穷酸的,白色的大理石墙壁已经有些泛黄,各处都显得拥挤陈旧,机场人很多,熙熙攘攘,秩序很乱,只有一出飞机的一个蓝地的大牌子“Incredible India”,让人有点受欢迎的感觉。可是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黄色军装,严肃的面孔,盯着每个入境的人,感觉不舒服。 出门见到了我们的导游,年轻帅气的印度小伙子,操着并不流利,南腔北调的汉语,帮着拿行李,很热情。我们的司机,是一个黑瘦的老人,不言不语,专心开车,车技超好,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什么。 到德里的时候是晚上,离酒店大约十几分钟路程,路边隐约看见矮趴趴的房子。酒店是一群平房,几个男人在柜台前忙碌。房间里细致的挂着印度的画,还有大花的床罩,颇有风情,一整面墙都是玻璃的,用大窗帘遮着,外面是一处小小院落,不过没有想象的美好,还没完工,横七竖八的躺着砖块、水泥。 一夜无话。第二天阳光明媚,早饭见识了印度的咖喱,什么饼啊,花卷啊,还有类似中国春卷之类炸的东西,里面通通有黄色的咖喱,汤也是咖喱熬得,菜也是咖喱炖的,吓得我只吃点面包、煎蛋、水果了事。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印度著名的亚格拉城,参观泰姬陵和红堡。路途并不远,也就是二三百公里,可是导游却说要开四五个小时,因为印度高速公路不比别的,所有的车辆都会往上上,什么三轮啦,马车啦,骆驼车啦之类,那骆驼很是自豪,昂首挺胸,拖着一大车东西,晃晃悠悠的在马路中间闲逛。偶尔还能看到当地的圣牛,隔三岔五的在马路上趴一会儿,在垃圾堆里拨拉拨拉,东张张,西望望,颇为自在,奇怪的是好多牛背上都长出一个像骆驼峰样的大包包,原来这牛不只待遇和别处不一样,连长相都高出一块啊。哎,牛们幸福啊! 最为常见的是一种叫它它的车,据说是印度的国产车,满街都是,印度人民原来也支持民族工业啊!我们开出德里的时候,恰逢上班时间,公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看样子像当地的出租车,很主要的交通工具),卡车,各种车辆都涌满了人,而且好像一个“满”字还不足以形容人多的程度,印度男人真是勇敢,有挂在车门上的,有坐在车后尾板上的,两条腿就在车板外面逛荡,更有甚者,坐在车顶上,宽敞,风凉,风景好。就拿三轮车来说吧,后面狭小的车厢里挤了八九个人不说(想象不出那样狭小的空间可以做三排,每排三个人),就连伟大的司机两边还亲密的挤着两个,车门当然是没有的,这样才能有更宽的空间。要说就这交通状况,我们的司机技术不高才怪,后来导游悄悄告诉我,他是无证驾驶,惊的我一身冷汗,后话不提。人们的表情很快乐,好多还冲着我的相机镜头微笑,打招呼。他们对生活的习惯和满足,写在脸上,曾见读者上说,印度人民普遍认为比较幸福,幸福感的指数要比中国人高,从他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得出来。导游告诉我们,在德里还好些,在孟买,城市太大,需要的劳动力多,好多人买不起市里的房子,所以每天上下班要花十个小时,四、五个小时来孟买上班,在四、五个小时回到家里去,觉就在车上睡了,回家也只有几个小时可待。他还说,印度娶媳妇是由家里选的,通常是婆婆做主,自由恋爱只在大城市偶尔可以看到,这也难怪,因为儿媳妇一定要婆婆相中才行,两个女人在家的时间要比和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要家庭和睦嘛! 其实那天真的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可是我们还是紧紧的锁着车窗,不只是因为到处黄色的灰尘和难闻的气味,我们还要提防红灯时随时伸进来的手,一些脏脏的小孩或抱孩子的妇女拍着车窗,指着嘴巴,用无辜的眼神望着我们,尤其是孩子,熟练的在车间穿梭着,脏兮兮的小脸,却都有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印度的孩子真得很漂亮,大人也一样,都有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和卷曲的头发。那些孩子赤着脚在尘土里跑着,叫着,头发乱蓬蓬的,一双眼睛盯着你看,使我想起了希望工程的一幅照片,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那幅照片,一个女孩子,大大的眼睛,清澈,透明,渴求着知识,这些孩子应该也是同样的年龄吧。因为印度没有计划生育,每家都生好多小孩子,然后任其成长,甚至死去。奇怪的是父母亲竟然认为,小孩子会死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才要多生一些,免得都死掉。因此印度的人口依然在迅猛的成长,现在9亿多,如果再不计划,恐怕几年内就要超过我们中国了。我们几乎把所有带的能吃的东西全都送掉,面包,糖果,巧克力,只是没敢送牛肉干,因为你不会知道在印度哪个人不吃猪肉,哪个人不吃牛肉,宗教太多,太复杂,引起民族争端怕就走不了了。窗户也只敢开一个小缝,因为给一个就来一群,不知哪双手会伸到车里来。 德里市区普遍是脏乱的街道,熙攘的人群,和破旧的房子,我不知道八十年代的北京是什么样,可比起现在的北京,印度的首都至少要落后五十年吧!比我们的县城还不如,我们团长摇摇头说,“哎,德里这状况,再努力也评不上卫生城了”。路上人很多,男人们偏多,普遍打着赤脚,黑黑的皮肤,总感觉他们好像好多天没洗脸似的,看看我们的小导游,浓眉大眼,干干净净,我真不敢下断言,印度人民都热爱土地,导游说他是从北部来的,在中国的深圳待过几年,学会说汉语,后来为了家庭团聚来到德里,北部要冷很多,因此人的皮肤相对要白。怪不得,这里一年到头都三十多度,敢情咱们德里人民是被日头晒黑的啊!尽管天气炎热,可街上的女人们多数都穿着传统的服装-沙丽,从头到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他们看上去仍然色彩缤纷,妖娆婀娜,让我羡慕得不得了。通过导游了解到,印度过去的种姓制度已经消除了,什么所罗门之类,已经不存在,而且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会再有种姓间不可逾越的戒律。不过男尊女卑还是存在的,而且传统观念仍很浓厚,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男人来做,包括服务员,酒店房间清洁工人,售货员等等其他国家较多女性从事的职业,也都是男人来做,以至于我所到之处,都是男人在服务,甚至我在女厕所都看见一位男人在打扫卫生,不但我担惊受怕,害得我们团长也站在门口等我。第二天,好不容易在酒店前台看到两位穿沙丽的漂亮小姐,我赶紧拉他们出来照相,怕以后再碰不到印度女人呢。嘿嘿,给门房大叔乐得也挺着大肚来凑热闹。中国的街头已经很开放,男孩,女孩一起走,手牵着手,甚至肩搭肩都司空见惯,可是印度街头莫说牵手走的男女,即使一前一后相跟着走的也很少见。 唠叨了一页多,也没说到正题上,到印度就是看泰姬陵嘛,我们从德里赶了四五个小时的路,也就为此。吃过午饭,下午两点多的时候赶到了泰姬陵,红色的院墙高高耸起,门口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把守严格。亚格拉的气温比德里高出好多,约莫有三十七八度吧,穿着白衬衫,带着墨镜,也挡不住这干热的空气,可怜了我们这些北方人,家乡还穿皮衣呢,一会儿脸就红了,说汗如雨注决不夸张,因为我衬衫整个是潮的,副团长悄悄告诉我,他还套着衬裤呢,嘻嘻,我晕。 不管怎样,无论赶了多少路,遭了多少罪,也不虚此行阿。穿过院门,门廊,是一片开阔地,泰姬陵远远的伫立,它不是宏伟,也不是温柔,我想来想去,应该用精致来形容吧!整体白色的回教风格陵墓,坐在同样白色的基座上,四周四个白色的柱子,不易察觉的向外倾斜着,以备倒下时不会砸到陵墓。明亮的阳光洒在陵墓上,不似人间。中间一条水道,同样白色大理石的栏杆,通向陵墓正中央。泰姬陵坐落在中轴线,和王的红堡遥遥相望。满满的走着,边走边感受,脱了鞋袜,上上台阶,走近些,才看出泰姬陵的伟大,这样一个纯白的建筑变得无比高大,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通体透明,我不是建筑师,无法专业的描述他的对称和谐,我也不是文学家,能准确的形容他的金碧辉煌。可是作为女人,我站在殿前,我震撼了,我能深刻感受到建陵的国王对他妃子的爱。倾其所有,建造此陵,为的是生同屋,死同穴。他们的愿望达到了,终于可以世世代代在一起,可是却因这辉煌的建筑而不得安宁,每天都被大量的游人叨扰着,这应该是建筑者始料未及的吧!洁白的大理石是否象征着纯洁的爱?我看着那些细细的刻花,缤纷的雕刻,想象当年这样一个建筑会倾注人们多少财力,多少心血。人们瞻仰的应该是建筑凝结的智慧吧,选自德干高原的白色大理石,历时22年的Taji Mahal, 八大奇迹之一,也该如此! 泰姬陵四面相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我绕到后面,游人少多了,可以尽情的拍风景。后面是一条大河,看来这里的确是风水宝地,传说后任国王要在河对岸建一个一模一样的陵墓,只不过通体黑色,用黑色大理石建成,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做罢了! 还有些时间,我们又绕到离此不远的亚格拉城堡,此乃古皇都所在地,全部用红砂岩筑成,通体红色。画梁墙壁,依然是精巧的雕刻与设计,金碧辉煌。使我印象深刻的是皇帝为他三个妃子建的房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的宠爱,大妃子和三妃子的房间狭小不堪,光线很暗,设施简陋陈旧,比普通人家还不如。可是二皇妃的宫殿,却宽敞明亮,雕梁画栋,几乎是前俩人房间的三倍大。自古男人就是如此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是否也有她的烦恼呢!他们是否也有宫廷恩怨,后宫之争呢?想起前一日读的文章《玛丽亚。卡拉斯的故事》,一个已经走到世界歌唱事业巅峰的女人,依然逃脱不了被男人抛弃的命运,卡拉斯与世界首富希腊船王阿里斯托特。奥纳西斯同居9年后被赶出“克丽斯蒂娜号”,孤独终老。可怜的玛丽亚!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25 次, 发表于 15点09分, 推荐给好友 lan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2797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