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向神农架 |
[游记]走向神农架 |
2008-06-27 sina.com.cn |
——神农架游记之二 沙林说,人的虚弱是无限的,即使再坚强的人,憋闷久了,也要在焦虑和烦躁的困惑之外寻求某种寄托。 沙林说,在一个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最大的危险就是不甘冒风险。而不冒风险,不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先死而后生的境地中磨炼,你就永远不会成熟。 木鱼坪林场场部是最靠近神农架的小集镇。场部招待所前有一座不大的石桥,八七年我第二次去神农架,就是在石桥边结识沙林的。 那天他穿一件印有“西藏农牧学院”字样的黄色罗汉衫,额头和脸上有几条很明显的伤痕。闲谈中,我得知他是半月前来神农架的,十天前他独自一人从关门山攀登神农顶,结果不幸遇险,昏迷了好几天才苏醒。 “医生说是两个采药人把我背到医院的。”沙林摸着脸上的伤痕不经意地说:“至于说是怎样遇险的,我现在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 在我一再追问下,他断断续续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大学毕业后,他是主动要求进藏的。别人干了八年就走,他却一呆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他除了教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钱财都投入了探险。他曾数次独闯过藏北无人区;大兴安岭原始林中有他做过的路标;腾格里沙漠上留下过他深深的脚窝;乌兰察布草原的马背上闪现过他矫健的身姿,昆仑山的雪峰顶上燃烧过他点燃的篝火……“这次我确实是太大意了,今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的,我一定要从关门山爬上神农顶。”沙林最后这么说。 沙林的话在我心里扎了根,从那以后的几年里,我就一直在为自己策划一次探险行动——独自一人从关门山爬上神农顶。终于,在九二年夏天,我如愿以偿了。 从关门山上神农顶要翻五六座山梁。那几乎是一条无人走过的险径。地上的腐叶足有一尺多厚,林子密得每走几步就看不见回头的路了。为谨慎起见,我每走十多分钟就用指南针确定一下方位。翻过第二道山梁时,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片十分开阔的谷地。这片没有一棵树木的谷地在四周原始森林的对比下显得十分刺眼。我走到谷地跟前才看清原来谷地上布满了成百上千块石碑,这些大小不一的石碑掩隐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充满了神秘气息:它们全部无字,全部朝着一个方向——东方站立。我在石碑中间徘徊了好一阵,最后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是一片墓碑——人类祖先的一支部落曾在这里生存过。他们从哪里来,后来又迁徙去了何方,这一切都无法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曾经在这里热烈地爱过,活过,抗争过。或许是追求太执着,或许是心灵太真诚,他们死后全部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躺下去,让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太阳温暖的怀抱里;不再理会人世间的纷争杀戳,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风刀霜剑。连最后残留在石碑上冰冷的孤寂,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融化了。 我最后登上神农顶是在第二天黄昏时分。我手扶着那个矗立在乱石堆上的木质导向标,看着太阳慢慢从对面风景垭的山梁顶上滚落下去;晚霞映照着的原始林伴随着林涛把一种从未有过的醉心的快感摄入心底。我的思绪飞得极远,我甚至感到自己的人生态度,自己的胸襟从那一刻起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又想起了沙林的话,沙林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这里有人宁愿放弃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冒生命危险去做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他们勇敢坚定,对一种信念充满了激情,这种信念能使每个愿意接受它的人都变得崇高起来。 我想沙林一定是在不断的探险活动中磨练成熟的,要不然他怎么会悟得那么深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ce8e201000cgl.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