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猎奇"惊险"之旅 |
[游记]神农架游记猎奇"惊险"之旅 |
2007-07-26 |
我们第一个目的地是燕子垭(注,垭: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地方;山口。),路途上我们经过了野马河,听说这个地方是经常进行漂流的地方,虽然现在淡水季节,水不是很多,但是水流还是很急,声音早在几里之外就能听见。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管我是在哪里看到的溪流或者只是一个小水塘,里面的水都很清,而且很凉,凉得澈骨。经过一路上的走走玩玩,慢慢地我们到了目的地――燕子垭,听说是因为这里的燕子洞而得名,每到春天来临,这里就是燕子们的栖息地,进入到这里的燕子洞,你可以听到整个洞里都是燕子扇动翅膀的声音,更感觉到它的翅膀从你脸旁划过。但是现在燕子大概都往温暖的南方飞去了。 据称燕子垭海拔2200米,与天门垭南北相望,下临紫竹河谷,垭口西侧的半壁上有彩虹桥(又叫会仙桥),观景台,燕舞亭等建筑,彩虹桥相传为炎帝神农氏与太上老君相会,劝老君改炼丹为冶金炉之地,桥头的香柏迎风傲立,婀娜多姿,桥下的森林更是原始古老,生机盎然。沿小径登临燕舞亭,可领略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凭石栏俯瞰塔坪村,可饱赏云海佛光的壮丽景观。 在东北距燕子垭口1000米的半壁上,便是闻名遐尔的燕子洞,海拔2343米,北邻水沟垭,由公路上坡约50米即可到洞口,入内即窄渐暗,让人伸手见五指,约700米不见燕子,却闻滴水如琴,洞体不能容人,只听流水潺潺,却不知洞生何处,洞内空气潮湿,沁水长流。 由香溪源出来,沿着公路往木鱼镇的方向前进。其实真正的风景区全部都在木鱼镇的周边,像神农坛、风景垭、红坪画廊……我们接着要去的地方就是神农坛,香溪河就是由此缓缓南流。进入景区只觉得青山环抱,美丽而幽静。整个景区分为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部分。据史册记载华夏始祖神农氏尝草别谷,为民疗疾,开创了中华医药学和农业的先河,为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神农架曾是他尝草采药的地方,为了纪念神农老祖一生的丰功伟绩,让炎黄子孙世代祭拜,便在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祭坛。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洞察秋毫,似在思索。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图案中,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近处,高近10米的图腾柱分别立于祭坛的左右两边,柱上的大小牛首以示神农氏为牛首人身,子孙后代繁衍之意。图腾柱的前方有两幅大型浮雕,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两幅浮雕之间设有九鼎八簋(古时人们用以煮盛的物品,现为中华民族的最高祭祀礼器)和钟鼓楼以供炎黄子孙在此祭拜先祖,寻求庇佑。登高343级台阶,便来到了雕像前的瞻仰台(古时为天子祭礼,瞻仰的地方)。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千年古杉—铁坚杉,据说树高36米,胸径2.45米,需六人合抱,主干坚似青铜,敲起来还铮铮有声,树声苔痕斑斑,犹如翠绣,据考证此树经历了宋,辽,西夏,元,明,清等朝代,古杉曾遭受雷击,古人为了纪念神灵,求福免灾,在基部雷伤处,略加修凿,成为树庙,供奉神农泥塑金像,如今古杉伤口愈合,金像被裹树肚。这棵铁坚杉树,巍峨挺拔,昂首云天,枝叶繁茂,葱浓劲秀。冬寒雪飞时,傲冰霜,迎风暴,愈加苍翠,春暖花开时节,老叶发,新绿生,欣欣向荣。不仅古色古香,而且透出一股凛然正气。 每到夜晚,神农祭坛的就会举行烧烤篝火晚会,以神农架山民生活为背景,反映民风民俗,具有浓很郁的地方色彩。狩猎,娶亲,双花棍等舞蹈把山民们真实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歌对唱,更是反映了神农架青年男女亘古不变以歌为媒,鞋定情的爱情表达方式。晚会还有品尝野味烧烤食物,山妹子给来宾敬饮神农黄酒,教唱山歌等,整个晚会的高潮就由此而起。逛完神农坛,我们回到木鱼镇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双开始了新的旅程。 下一个目的地-板壁岩,板壁岩西距了望塔五公里,素以“野人”的出没地和石林倍受游人注目,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密不透风。这一带是神农架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箭竹林中经常发现野人的遗迹,毛发,粪便和竹窝,最令人惊叹的是野人窝,它们用20多根箭竹扭成,人躺其上,视野开阔,舒服如靠椅,经多方面验证,此绝非猎人所为,更绝非猴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与使用者当然是那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目之间的奇异动物了。箭竹林间,时见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态,无论观其整体或局部,无论观其正面或侧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最惹人注目的是北坡有一尊巨石,远看如抱藤跳跃,如母子相偎,如恋人细语…… 离开板壁岩,我们来到了神农顶。还没到神农顶的时候,就听说了它峥嵘磅礴,破天遏云,傲立华中,有“华中第一峰”的美誉,在秋冬时节,峰顶漫天飞雪,滂沱暴雨、沉沉云雾织就了一块厚厚的面纱,终年笼罩在头上,使人难识真面目。唯有夏秋之季,天晴之日,云开雾散之时,立身于峰顶,俯视四野,万千景象方可尽收眼底。神农顶端,岩石裸露,石林耸天,不见树木,唯有苔藓、蕨类铺在地上,一片原始洪荒的景象。但在山腰,无论是陡峭的南坡,还是略缓的北坡,在那翠绿而又松软的草甸上,都鲜明的分出三个层次来:一层是箭竹林带。箭竹环山而生,成块连片,排列有序,随风起涛,有如护卫山寨的坚实城墙。一层是冷杉林带。棵棵冷杉,耸天傲立,顶风冒雪,苍翠欲滴。一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一簇簇偎依在挺拔的冷杉怀抱里,花色夺目,娇态媚人。民间传说,古时山脚下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英俊勇敢,女的秀丽能干,彼此相爱,日益深厚。山霸马皇得知后,顿起恶念,欲带家丁抢妻子去做“压寨夫人”,捆丈夫作奴仆,两人闻讯后偕同避逃,山霸随后追赶至山顶,用毒箭射杀他们。这时恰被神农氏发现,随手撒下一把竹米,化为无数箭竹,将山霸活活困死在竹林里,变成了蚂蝗,旋即用手抚摸两个青年,男的变成了苍劲挺拔的冷杉,女的变成了娇艳的杜鹃。从此,他们在这里结为伴侣,形影不离。 由此我的神农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机会我将再去一趟神农架,因为这次的旅程的安排是很苍促的,有好多地方我都没有去,有的地方去了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过我觉得神农架真的值得亲眼去看一看,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 [1] |
原始链接:http://travel.163.com/05/1019/13/20EALQSV00061GOC_2.html |
转自: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