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在神农架旅游的游记 |
[游记]记在神农架旅游的游记 |
2007-09-01 ccppg.com.cn |
记在神农架旅游的游记 此文作于2004年夏天,发表到秋思阁于2005年10月。恳请诸位帮助指正。 我心中的圣地是一片森林——云遮雾绕,高峻的山峰耸入云端,是古木异草、珍禽异兽的天堂,她蕴藏着无数未解之谜,令人心驰神往。她,就是神农架。那旅行的几日,就如梦幻,我从笔尖倒出的感受也只如滔滔江水中的一滴。 汽车绕过几个山梁,进入了神农架。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苍翠挺拔的群山如不尽的帘幕般向两边展开,山民的一些房屋坐落在山脚下。 后来,右边闪现出了一条河,流淌在两山之间,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石块挤在一起,被水流温柔地打磨成光滑圆润之态。水浅的地方石块露出头来。水游戏般的从石隙间钻过,深的地方,水流在石块间激起一些白沫,几个小旋涡,阳光照下来,泼淀的波面反射出跳动的、耀眼的白光,仿佛有锃明的利剑藏在水下。“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 河的两岸,各种深色的落叶堆积起来,靠近河水的被打湿了,给小河绣上两道黑边儿。 午饭后,我们到神农坛去。 登上祭坛的顶部,觉得空旷广大,澄澈的长空包容着轻云、山巅,也包容了我的心。放眼四望,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反倒觉得四周的山更远,更高大伟岸了,自己却生出一种渺小感。对面的一座山,如斧砍刀劈一般的崖壁正对着我,有几块不长树的地方,露出黑白间的花岗岩石壁。山崖就像一张严肃的脸,正用无形的厉目注视着我。 向左极目远望,远处的山显得小了,依旧雄伟,却仿佛披上了纱巾,很适合嵌入画框中。群山像是专门布好的阵形——只叫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念天地之悠悠。阳光普照,天空碧蓝如洗,稀疏的几朵白云悠然自得,森林焕发出鲜绿的生命力。这是磅礴之势! 踩着大小的石块铺成的路,穿过一片灌木丛,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别有天地的画卷——山谷中夹着一条溪流。它涓涓地流着,仿佛在歌唱;它潺潺地流着,仿佛在絮语;它叮叮咚咚地流着,如鸣珮环;悦耳地响,温柔地响,丝丝缕缕地响,像一曲既听不完,也听不厌的高山流水。这水声比起雨声更有韵律,比起飞瀑之声又更清亮,如美人的手拔起古琴弦,奏出我心灵深处的共鸣。这声音的真意,我难以用语言描述——言辞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我只知道它就是我的心声,我在泉水边说出的话也就是它。 在溪流的两旁,忽然会有块磷峋的怪石出现,傍逸斜出的树枝藤条,将奇特的色彩不一的叶子投下疏密的影子。轻风吹拂,使树影与草叶拼凑成出细碎的画面,不断变幻,带来“细草微风岸”的意境。溪水就闪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岸边的灌木俯下身去,伸长了枝条亲近它,几片枯叶落进水去,钻进它漾着的笑涡里打转转,又弹出来。 我见过许多流水,怒江的水太凶,西湖的又太媚,黄河的水太浊,哪比得上这里的水丰润纯洁呢?它纤尘不染,比任何一块水晶都透明,闪着灵动的、明澈晶莹的眼波。流过石阶时,轻轻一溜就下去了,把几块绸子前后衬着,悬在两块石之间,像精灵的裙摆。它又有多少石级啊,形成了无数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水帘,放射出一束束银针似的光芒。扁平的鹅卵石铺在水底,一块比一块完美,不知被溪水轻抚了多久,高出水面的,引玲珑的小花小草来安家。 抬头向远处看这溪流,在山岩间蜿蜒曲折,明灭可见。上游,有几个潭子,鱼儿在其中嬉戏,泉水更鲜更静了,映照出天光云影和草影,叫人舍不得动它分毫。 我们看见自己的倒影,没有因尘世中的奔忙而疲惫的样子,却多了几分稚气和灵气。 两只黑紫色的鸟儿落在潭中的一块石头上,它们也被这水墨画般的美影吸引得驻足了!它们照镜子似的倾听泉水的低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泉水似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段地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枯荣,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鸟儿离了,潭不留影,就像风儿去了,水不生纹,这不是“至人用心若镜”的大道吗? 我们玩耍起来,把手伸进水里,真凉啊,但并不冻手,只是有比吃薄荷还清爽的感觉送进全身的脉络中。浑身被湿润清凉的风浸润着,仿佛要飞起来,与树、与草、与石、与潭融为一体。小鱼在其中灵动地畅游,在石间时隐时现,我们要抓,它却蹿掉了,像在捉迷藏。捞一块扁的石头掷过去,水漂却没有打起来,“扑通”沉下去,激起圈圈涟漪,几朵水花。远处人在有打水仗,笑声隐隐传来……空气这样纯净,就大口大口地呼吸吧,吸够了才停。接瓶泉水尝尝,又是多么甘甜,我想,若用它来泡茶,定然别有滋味。 此刻体会到了寓情山水的感受。 找溪水的源头去!我们登上被枝叶遮掩的梯子,闪过几块迎面的山石,怀着寻宝的心情沿着回转的溪水向上走。我急于找到源头处的瀑布。五分多钟后,听,花花的鸣响清脆而铿锵有力,不知是用什么乐器奏出的。 绕过树丛,终于看见它——多有动感的画面啊!高峻的峭壁上有两个泉眼,瀑布后的山体有一个空洞,使上面的山岩像一座飞架的桥,瀑布喷珠吐玉,打湿细草,注入潭中,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无论是浪漫的西湖还是风光和煦的昆明湖都不能与它相比,它淳朴而充满幻力。它是最神秘的一个潭。潭中有一个看不见的泉眼,缓慢而有奏地渗水,并不冒泡,只是一圈圈微细的波纹荡开去,荡开去……若把四周的峭壁比做杂色玉雕,这潭就是镶嵌在中央的宝石,它不是普通的宝石,是一种周围碧绿中间蓝色的宝石。潭的绿,像一张鲜嫩醉人的摇荡着的巨大荷叶;潭的蓝,在洞顶的阴影下,在珠玉撒落处的后方,有一块宁静而不起眼的更幽深的地方,仿佛大海的一片渗了进来,天空的一块融了进来。我的比喻拙劣,因为它不是海的蓝,那太明了,不是天的蓝,天蓝又太淡了,没有哪个画家能调出这样的蓝色来,但如果拿这水的蓝去作画,必然能得出瑰丽的神品了。 水底好像有些白色的矿物质,使那一块水看上去似乎有些浑浊,但丝毫不肮脏,反生许多神秘的神韵,或许是仙人的宝器掉在这里?它幽幽地沉寂着,宛如一只久已创生的眼睛,用深邃的目光的望着世间万物,岁月使它越加幽寂和变幻莫测。它近在眼前,可以见底,却又那样遥远,深不可及,它似乎永远这样空灵,透着蓝色的寒冷,保持着冷寂…… 穿过桥洞,眼前豁然开朗,地势也比较低平了。回望天生桥,见桥洞透出刚才景物的背面,真想拍张照,取名“别有洞天”。 沿着石阶下山坡,也不见参天大树,两旁开始出现农作物:玉米、茶树。再上坡,至一农舍,对面是遍种庄稼的洼地,门口种着几排牡丹,几只蜜蜂在花里面钻。木篷下摆着一个旧的柜台,卖些草药。主人是个汉子,个儿不高,皮肤显出黑褐色,他请我们吃覆盆子。休息以后,接着向山下走,走过一条吊桥,就回到公路上。 晚饭后,离天黑还早,我们出去散步,转了沿街的一些小店。行至夜晚,黑暗仿佛凝结起来,能摸着捉得住。它笼罩着大山,大山几乎融进夜色里,轮廓只是隐约可见。满天星斗俯瞰着这个同样被黑暗笼罩的小镇。我们看着山脚下的灯照出一片光晕。
|
转自:http://bbs.ccppg.com.cn/dispbbs.asp?boardID=52&ID=1594963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