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听说庵杰乡的八宝山景色迷人,但一想起千里之外另一座寄托哀思的同名山,心里总觉得腻腻的,因此好几次朋友相邀都没有去。 前些日子,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几张八宝山云海的摄影作品,美伦美奂,神奇壮观,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于是,周末天还没亮,就带上儿子,与朋友一道驱车直扑八宝山。 八宝山,地处庵杰乡黄坑村,离长汀城二十多公里,海拔.一千多米,山势险峻,奇石嶙峋,洞壑幽深,竹木葱茏,因有石灶、石桌、石凳、石碗、石人、石马、石狗、石龟“八宝”而得名。而“八宝”,传说是定光佛在此山修炼时所留,其捏石为具,裁云雾为衣,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最终在此得道成佛。 到达山脚的时候,天蒙蒙亮。黛青色的八宝山云雾轻笼,蒙蒙胧胧,依稀能辨出个轮廓。我们停放好车,沿着山坡梯田间的田埂,走进竹木茂密的山林深处,踏着清杳杳的山道向上爬。 五月的八宝山,雾无处不在,如影随形,贴着地面,顺着山势,在小草和山石间,在叶片和枝条间,在树木和竹林间,轻盈地漫游着,把我们以及山间万物全都拥在怀中。没过多久,我们的头发和眉毛都粘着一层薄薄的露珠,脸上清凉清凉的。洗涤过的山显得格外的青翠悦目,湿漉漉的空气夹着山的体香愈发清新。醒来的鸟儿们千回百啭的鸣唱,山泉忽高忽低淙淙流淌的声响,以及微风拂过树梢沙沙起伏的天籁之音,合成一首美妙的山之晨曲,如丝如竹。此时的八宝山是充满诗意的。 过了半山腰,天渐渐亮开了,走到一处开阔地,猛然一抬头,山顶云雾飘渺,一座庙宇挂在山崖上,隐隐约约,仿佛筑在云端的空中楼阁。 儿子忍不住问,那里住着神仙吗?如此美景,岂止儿子有这念头,连我也有啊。那里呀,住着人间活神仙,随行的老蔡回答得挺妙的。 一根烟的功夫,我们一鼓作气蹬上山顶,进庙小憩。 寺曰俊峰寺,石条堆砌的山门,依山而建的木禅房,显得古朴庄严。正要作早课的僧尼热情地沏茶。茶是采自山中的百年老茶,水是甘甜冰凉的山泉水,满屋子弥漫着茶的清香。一杯下肚,口鼻间香气缠绕,神清气爽,爬山的疲劳顿时去之八九。 无限风光在险峰。云海是八宝山的一绝,儿子早在寺外惊诧得大呼小叫。 大自然这位无人企及的神奇画家,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变化万千的连轴浓墨山水画。 站在寺门外的危崖上,如临大海之滨,俯视四周,眼前是漫无边际,渺渺茫茫的云海。周边诸山,高者露出云崖,低者整个淹没;云雾浓处如着白色锦绸,淡处如披飘逸轻纱。云海变幻莫测,静时如处子,风平浪静,波澜不起,此时群山似虔诚的佛家弟子,盘坐在云蒲中潜心面佛,一脸的禅容;动时又如狂涛,奔腾跳跃,澎湃汹涌,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云飞山动,似幻似真,宛若大海中的岛屿,时隐时现在惊涛骇浪中,一片烟水迷离。而那松,那竹,那田,那水也随着忽远忽近,若隐若现。 就在我遐想联翩之际,悠悠的晨钟如禅言传来,东边“海”天交接处,现出淡淡的一点桔红,慢慢的越来越大,越来越艳,越来越红,万道霞光穿透云层,给周围的云镶上了金边,朝阳一点一点破云茧而出。阳光照射的地方云雾渐渐散去,连绵的竹海、松林露出了身影,山坡上月牙般层层叠叠的梯田,映着天光金波粼粼。 好一个云海日出图.赞美之余,我庆幸能在网上看到那几张照片,才没有与美失之交臂。咳,人不能凭心中的喜恶,因名、因貌取人,对山亦是如此啊。 顾不上烈日炎炎,我一头扎进八宝山的深处,沉醉在那美妙的山水里。让炎热一边凉快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