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游记:走进八宝山 |
[游记]北京游记:走进八宝山 |
2008-06-10 17u.com |
走进八宝山 一晃老爸驾鹤西去已经第十个年头了,原本老爸是想能让自己安息在经常打猎的官厅水库边上。他老人家在那里盖了个小院子,房前屋后种了好多枣树,老爸以前经常说,自己归去之后能装在编织袋里埋在枣树下站着就行了。老爸走了以后,我们没有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办,因为和老爸感情笃深的老妈坚持要把老爸安置在八宝山,这样就能经常去看看了。 新年第一天,吃完春饼我们老姐俩决定去看看老爸,老妈一听自然很高兴,马上就拿出了寄存证,还有那个专用的小毛巾,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把老爸的碑好好擦擦。到了八宝山已经快四点了,夕阳照耀着门口的石狮子,大门上的五星红旗迎风猎猎舒展着火红的旗身。忠于职守的门卫问了一句:干什么去?答:瞻仰。于是顺着主干道径直而入。 干道两旁都是苍绿的松柏,这些适用于阴宅的树木在这里更衬托出墓地的庄严,骨灰墙在院落里面,包围在骨灰堂周围。穿过花海重重的大墙,来到老爸居住的地方,他老人家慈眉善目望着我们,让我想起了无数往事。老爸周围有几个年轻的邻居,大小跟我们年龄上下,真是黄泉路上无老幼,看见他们就让人更加热爱生命。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还有好多名人先烈,对于我这样喜欢去凭吊烈士陵园的人来说,八宝山无疑也是最爱去的地方。这回跟以往不同的是,我专门揣上了小数码。前院西边那片墓地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这里有好几座多人的集体墓,每一座都记录着一个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 最先走近的那座高大的墓碑主人是1958年10月18日由郑振铎率领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在出访阿富汗等国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殉难。早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郑振铎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辑有《郑振铎文集》。享年六十岁。 另一座高大的墓碑位于墓地的中央,这座以王荷波为首十八个人集体墓的主人早在八十年前就长眠地下了,他们没有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王荷波烈士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被张作霖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当年被敌人杀害。解放后王荷波等十八烈士被移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由周恩来总理亲临主持祭奠。 “参加亚非会议的死难烈士公墓”这个由幸免于难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书写的墓碑,在墓园中最为显眼,因为这里记录着建国初期那个最轰动的大事: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1955年4月11日,我国参加亚非会议的先遣人员,从香港搭乘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包机赴印度尼西亚。飞行途中由于蒋介石特务的破坏,在飞机上安置了定时炸弹,当飞机飞至北婆罗门州沙捞月西北海面时爆炸起火坠海,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十一人全部遇难。 还有一座10人的集体墓,墓碑由陈毅副总理亲笔书写:中国访南美艺术团遇难同志之墓。1956年7月至12月,中国派出了大型艺术团访问南美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四国,在访问演出结束后取道瑞士苏黎世经布拉格回国途中,艺术团副秘书长和中国京剧院等十位同志因飞机失事殉难。 西边那块形状独特的墓碑在夕阳下更加引人注目,征服贡嘎山遇难烈士纪念碑几个金色的隶书大字是那样耀眼,新中国第一位登山烈士和他的三位队友就长眠在这里。1957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独立组队攀登7500米以上的山峰,在登山途中遭遇雪崩,北大物理系气象专业毕业的丁行友队友不幸身亡,付出了二十四岁年轻的生命。 经过九死一生的拼搏,在队长史占春的带领下,刘大义、刘连满,国德存、师秀、彭仲穆成功登上了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这是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独立组队登顶7500米以上山峰。然而,国德存、师秀、彭仲穆在下撤途中滑坠遇难,贡嘎山登顶成功,是中国登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登山运动,从此中国登山运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
转自:http://cnc.17u.com/blog/article/121224.html7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