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钟祥游记(二)之明显陵 |
[游记]钟祥游记(二)之明显陵 |
2008-05-22 sina.com.cn |
今天继续来写游记,明显陵的介绍我一进贴了上去。那天感觉特别的晒,而且很热。不过显陵那里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准备去那里的时候当作导游词,可是在那里的时候却经常找不到到了什么地方。后来有一个地接找到了我们,要20元。我们怕又像在张古英村那里一样,被骗了。可是这种地方不要导游的话,自己是看不懂的。所以给她讲价,讲到了15元。经过导游解释,自己就明白了很多了。这个显陵的主人的儿子在位45年,修这个陵墓就修了40年,可知工程如此浩大。两排的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这个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听导游解释,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这些石像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当时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泼在地上,天冷的话就会结成冰,然后把石头放在冰上滑。真是比较聪明的办法。而且那个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一般皇陵都是建在中轴线上的,但是这个显陵是一个活生生的龙的形状。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九曲御河全长近2000米,砖石结构,是显陵陵区的排水设施。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沟,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成为显陵文物的重要特色。河上共有五座桥,代表“九五之尊”。明塘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剖开阔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塘,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塘,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我最喜欢的就是内明塘,我也传了照片上来。水特别清,两边的倒影清晰可见,而且很圆。这个内明塘的水一直不会变,有专家说有通道通向地宫。这时自己好想潜入水中,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的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后宝城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与其妻合葬时修建的新宫。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称为“瑶台”,整体呈哑铃形状。同时,由于皇权的加强,宗法礼制的完善,在新旧地宫间,型制发生重大变化。新地宫,即后宝城,平面从前七陵,即长、献、景、裕、茂、泰、康,采用的长圆形变为正圆形,这是后期永、昭、定、庆、德五陵宝城变为圆形的转折点,是显陵在明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标志。后面的主楼所有木制的建筑,都被李自成一把火烧掉了,这也是历史的痕迹。不过也可以想象当时的雄伟。还有一个传说暗洞逃生。显陵的前茔城内,有个暗洞,大小仅能容一个人爬着通过。总工程师建了一个暗洞用来逃生,其他所有人也都被处死了。到了后来,终于出了李自成,他拉起队伍将朱家明朝推翻了。据说,那个总工程师,就是李自成的老爷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054900100098w.html2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