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水镜庄游记 |
[游记]水镜庄游记 |
2008-01-13 sina.com.cn |
水镜庄游记 水镜庄前蛮水流,玉溪峰翠景悠悠。临风雅士沽欢聚,寻月佳贤识醉游。 惊见使君脱险境,喜逢伯乐免哀愁。荐贤名士标青史,千古传闻遍九州。 在襄阳城走了一上午,都有些疲惫了。午饭以后,顾不上休息,直奔长途汽车站,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南漳县城南的水镜庄。水镜庄是三国名士司马徽隐居之处。司马徽,东汉末年襄阳城南学业堂经学大师,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故称山庄为水镜庄。当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后逃到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慧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成就了刘备鼎足三分的历史大业。 出南漳县城,南行里许,远远的看到山环水绕中的水镜庄。水镜庄依山面水,风光绮丽。庄前的蛮河如带,庄后的玉溪山山势峻峭,叶枝繁茂。从铁索吊桥上跨过蛮河,前行百余步,迎面便有门楼一座,上题“水镜庄”三个大字,入门后正面,是司马徽先生汉白玉立像,右手微捻长髯,仰视远方,正似感慨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向左前行不远即是护碑亭,护碑亭为清朝乾隆七年,南漳知县徐彦纪念水镜先生隐居题碑之处,亭内“汉水镜栖隐处”石碑,字体极其雄健。 护碑亭后,修竹茂林深处为“荐贤堂”,青砖黛瓦,甚是古朴素雅。堂门为青石所雕,门槛门墩雕刻精细,堂门上横额题匾“水镜遗址”。进门后为一小院,正房三间,门额题匾“荐贤堂”。据称此堂始建于清朝乾隆七年,后毁于战乱,1987年复修。 当年寄居新野的刘备投奔襄阳刘表,为其内弟蔡瑁与夫人所妒,便在襄阳设下“鸿门宴”,企图谋杀刘备。刘察觉从后门逃走,马跃檀溪,向南漳而来。水镜先生神机妙算,早派书僮到城东山梁恭候,把刘备迎进水镜庄,热情接待,然后对刘备说:“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何以来庄?”刘备答曰:“偶经此地,书僮相引见。”司马徽笑着说:“不必隐讳,今必造难至此。”刘备顿觉水镜先生是个世外高人,便如实相告,请先生辅佐。先生辞曰:“儒生俗性,不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接着荐贤道:“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现在堂内塑有刘备、司马徽、书僮塑像一组,再现了当年荐贤情景。 出荐贤堂,前行即为司马徽草庐,草庐为汉式四合院建筑,古色古香,陈列了大量汉代竹简、石槽、陶罐等当年司马徽隐居耕读及生活用品,再现了先生当年农桑生活情景。同时,这里也是司马徽待客交友和开堂讲学的地方,院内司马徽先生正抚琴高歌、抒发豪情。 在巍峨苍翠的玉溪山脚下,芳草丛中是“水镜冢”,当为水镜先生长眠之地了。沿卵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上石桥,过小溪,顺着陡峭的阶梯上行,拾级而上如登云梯。过头天门,至二天门,在此仰望,玉溪山孤峰高耸。 我见山势巨陡,石壁欲倾,依山筑城垣,上有垛堞,于是沿横道西行。行之不远见六层台阶上一高大门楼,上书“水镜庄”3字。两侧对联为“彝水环绕,明镜高悬”,此为“水镜祠”了。水镜祠设在悬崖峭壁之下,为两层阁楼,飞拱斗檐,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 二层祠堂前厅明亮,祠内为一幽静的天然石洞,洞壁悬石劈立,十分陡峭,由鹅卵石组成,犹如玉石嵌缀,千姿百态,十分壮观。洞内有水镜先生与一老叟弈棋之雕像,雕像底座镌刻“洞天福地”4字。司马徽先生隐居时,曾在这里读书、会友、弹琴、对奕,故称之为“司马洞”。水镜庄向为游览胜地,骚人墨客题吟颇多。清代罗梦元有“云中汉水斜阳尽,槛外秦山暮雨来”之句,颇耐人寻味。 司马徽一生虽未做出过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千百年来,他的故事仍然被广为传颂。他的知人之明和他向刘备的举荐,使诸葛亮、庞统这两位奇才有了用武之地。千里马实繁,伯乐盖寡,诸葛亮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无伯乐也会老死泉林。然自古及今,惟千里马为万众瞩目,而伯乐却往往默默无闻、寂寞终生。而今水镜先生的事迹不致湮没,当是一个特例了。 更多照片,请看视频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f740301008drs.html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