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猪笼洞"后的"桃花源"

[游记]"猪笼洞"后的"桃花源"

2008-05-22    sina.com.cn

“猪笼洞”后的“桃花源”

2005-11-08 12:41:36

大中小

“猪笼洞”后的“桃花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激起多少都市人寻幽探秘的梦想。去年3月,带着这样的梦想,我参加了民建广西区委会到凌云县开展“三下乡”活动,探访了躲在“猪笼洞”后的浩坤屯。

浩坤屯是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13个自然屯之一。我们早上从县城乘车出发,沿着凌云县至百色市的旧公路走了约40分钟,来到浩坤村岩流瑶寨,下车就在公路边爬上一座石山,我们带去的800公斤大米、面条及一些书籍和学生用品,全靠村民用背篓背或竹担挑。一个小时后到了山的另一侧,在半山腰上就可以看到位于另一座山腰的浩坤屯的茅草房了。再走约20分钟,终于来到了浩坤屯的大门——当地村民都叫它为“猪笼洞”。

“猪笼洞”垂直上下,洞口直径8~10米,高30多米,象一只竖着的大猪笼。村民用竹子、树枝、藤蔓、铁线搭成梯子。梯子大体分为三部分,上、下两截比较直,各有10多米,中间部分沿着洞壁走,比较平缓,并把上下两截连接起来。我们两手扶梯、面向梯子慢慢探着下,两腿直打抖,村民们背着挑着一两袋米(每袋10公斤)却步履轻松。据说浩坤屯从来没有人在猪笼洞摔过跤,但是却有人挑着猪崽不小心把猪崽摔死了,不知道“猪笼洞”的名称与此有没有关系。

出了“猪笼洞”就到了山脚,一条小河从山脚流出,据说是泗水河的支流。小河两边就是浩坤屯主要水田。在阳春三月,这条河是那样的清澈、温顺,但了解情况的同志却说:这条河每年有4个月要发水灾,洪水把两边的田地基本都要淹没,村民在田里流的汗水就和庄稼一起随洪水而逝,因此这些水田只能在秋冬及来年春天种种蔬菜。村里的粮食主要靠一小块一小块的岩坡地种的玉米和三角麦,一年缺粮油4至5个月,我们送来的大米、面条正好赶上“断档”期。

浩坤屯里有村民250多人,有6个姓氏,全是壮族,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0多年。村里的民居大多为茅草房,有些还是两层,一“楼”是“畜牧局”,二楼是“人事局”和“粮食局”。不用5分钟,我们已走完了浩坤屯。条件之恶劣,把我探访世外桃源的美好想法打得粉碎,难怪当地流传着“有女不嫁浩坤汉”的说法。巧的是,我们到达的当天恰有两家在办喜事:一个姓劳的小伙娶了家门前张家的姑娘。我们被热情地请进劳家,村里的年轻人都围坐在几张桌子拼成的大饭桌旁,姑娘小伙忙着对歌,桌上的菜还没怎么动。我简单数了一下,饭桌旁的姑娘几乎比小伙子多一倍,让我怀疑“光棍比较多”的说法是否准确。后来才知道,小伙子很多都出去打工了。

浩坤屯虽然交通不便,却是全村的“行政中心”,村委会及四个教学点之一都在这里。学校是初小,只有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二、三年级合在一起进行复式教学。我们到来后,全校师生集中在教室里唱了一首歌,大石山沟里飘荡出嘹亮、清脆而整齐的童声,让人惊为天籁之音,我们就请他们多唱了几遍。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64fa01010000bp.html3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