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梦桃花源 |
[游记]寻梦桃花源 |
2008-05-22 163.com |
入得门来,即逢桃花林,此时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画阑幽处,留得春光同住,桃花尚未全部开放,但稀疏的桃花在游人眼里更值得珍惜。走过桃花林下幽幽曲径,便到渊明祠的桥边,桥两边有几株桃花比别处开得更艳,于是许多的游人驻足停留,摆出各种姿势,与桃花留影。同伴意味深长的说桃花源的桃树多是观赏型,只开花不结果,桃树枝桠斜出,伸手即可拂得满怀,倚在枝边,桃花将你周身缠绕,想到了那个崔护和他那首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到了那个桃林下没有结果的守望,心如料峭寒天湿漉漉的痛,换我等世俗之人,还是希望桃树有花开的浪漫,有硕果累累的丰盈。我希望在片片桃林中,看到了每个人的笑脸,看到每个人的幸福美满。过了小桥,映入眼的是古老的青砖青瓦仿古屋,四角是高高的飞椽,置身其中我们恍如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千年前,与陶令喝酒采花,这里就是桃花山山腰上的渊明祠。只是那陶令与菊园不知何处去,彭泽县令头披皂巾的站在渊明祠大门前,凝神颔首,一缕长须荡在胸前,看他那神色似乎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桃花源里无耕田,世上没有真的世外桃源,一切生活的美好还是要靠自己创造,桃花源缘自心灵的清溪、桃花般的甜美与清香,以及灵魂的轻松和愉快! 进到渊明祠大堂,一批圣贤古人集聚于此,渊明像居中央,旁有姜夔、李白、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象是在讨论诗文,我们不便长久打搅,匆忙退去。再往后是遇仙桥,遇仙桥上桃花仙人已乘云冉冉而去,此时我想起那个自命不凡的唐伯虎留下的一首桃花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一副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逍遥的人生境界跃然纸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在风流不是神仙赛似神仙。 沿着一条弯曲的青石板路上去,有一方竹亭,方竹亭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亭里的竹子看着是圆的,摸着去却是方的,不正是象征了古代文人墨客虚怀方正的品格吗?山边溪流穿过遇仙桥一直潺潺流下,淙淙流水声,荡涤去我们心中的尘埃。溪流旁生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为幽静的山野平添了几分色彩,抬望眼便是秦人古洞,那溪水便是从古洞口流泻下来的,我们开玩笑说,在此设间纯净水厂,神仙饮用过的水定会带来财源滚滚。说笑间到了幽幽古洞,古洞暗而无光,行数十步见微光,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远远地望见一排竹廊,便是到了著名的秦人村,陶渊明笔下,秦人怡然自乐的居处。秦人村中竹廊回环曲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古朴民风。我们在竹廊漫无目地地走着,竹廊的每个出口,都有村民们十分热情的招呼我们去喝一种当地的特色擂茶,桌子上面摆满了装有各式各样小吃的小碟子,我无心去吃那些精美点心,感叹商人真是无处不在,人的欲望太多太强烈了,桃花源里也换不来一颗淡泊名利之心,换不到尘世的清静。倒是山下那一潭桃花潭水深深地吸引着我,它们是那样安静的躺在山坳,与世无争。 |
转自:http://blog.163.com/nevergiveup_xp/blog/static/260375622007339377824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