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龙洞、宝峰湖-五条精品游...

[游记]黄龙洞、宝峰湖-五条精品游...

2007-07-18    d520.com

(一线天)刚才大家领略了鹰窝寨天险的风采,现在,我们已置身“一线天”。“一线天”全长200余米,峡高约100米,平均宽度不到4米,如此幽深狭窄的峡谷,实在罕见。此时此刻,当您听到这峡谷之中叮咚流淌的山泉,看到石壁上点缀的绿树、山花、小草,那该是多么恬适愉悦的情感啊。古人认为登高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入峡寻幽则可以使人宁静沉思。所以,清代大学问家魏源认为旅游除游山之外,还要注意游峡谷。他说:“世人游山不旅谷,何异升堂遗奥曲。奥曲全在两山间,登高一览何由足。”
(听瀑楼)朋友们,宝峰湖游结束了,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我提议到“听瀑楼”歇歇脚,洗洗汗,听听音乐,养好精神再赶路。你们看这民族式建筑,背依砂岩石峰,面朝宝峰飞瀑,登斯楼也,品土家之香茶,听瀑布之涛声,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叹人与自然倾心交谈的空灵境界?

[附一] 关于砂岩大峰林

莽莽武陵源,方圆264平方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砂岩大峰林地貌风光。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两位专家,在考察验收武陵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之后的技术性评价报告中写道:“武陵源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还有美丽无比的溶洞和阴河。”两位专家把武陵源砂岩峰林与美国科罗拉多峰林、丹霞峰林、喀斯特峰林、玄武岩峰林、土林、风蚀石林一一进行比较后,认为红色石英砂岩的规模、数目独特,具有不可否定不可替代的世界性地质价值和地位;垂直分布的生物种类、数量的多样性也超出同类地区;砂岩峰林地貌与石灰岩溶洞地貌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地上与地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地质与生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完整性是无可比拟的。
这是两位专家实地考察后站在世界自然景观之巅写下的权威性结论。
国际地洼学会主席陈国达教授将武陵源砂岩峰林的特色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石峰石柱之形神兼备,壮丽奇幻;二是石峰高度密集,多达三千余座,成为真正的“峰林”;三是分布范围宽广,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四是峰林间沟壑纵横交错,配合峰林构成举世无双的绚丽图画;五是林茂水丰,苍翠连绵,既为砂岩峰林增添秀色,又为保持水土、减少雨水浸蚀破坏提供了良好条件。
砂岩峰林地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亿八千万年前,泥盆纪时期,武陵源一带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的陆地冲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到了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的二迭纪,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到了两亿年前的三迭纪末,武陵源一带再次发生强烈地壳运动(造山运动),使平整的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经过亿万年流水的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形成了现在这种千峰耸立,万石峥嵘的自然风光。有的像耸入云霄的金鞭,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天然的石桥,有的像人物和动物造型,有的像刀劈斧削的峡谷......。张家界有“奇峰三千”之说,相对高度在12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3103座,最高山峰分别为索溪峪的宝峰山(1260米),天子山的昆仓峰(1262.5米)和张家界的兔儿望月(1264.5),最低点为索溪峪的河口村,海拔300米,最高峰的相对高度在900米左右。
武陵源从整体上说,虽然都是峰林地貌,但天子山、张家界、索溪峪又分别属于地貌发育的不同时期,天子山属于地貌发育的早期,以台地地貌为主,800米以上是二迭纪泥石灰岩,800米以下的是泥盆纪石英砂岩。张家界属于地貌发育的中年期,在流水切割、风化崩塌作用下,原来的台地变成众多的石峰,峰林的密度比较大,峰脚却比较小。索溪峪则属于地貌发育的晚期,峰脚比较大,因而视野也比较开阔。
有人会对这里曾经是大海产生怀疑。在天子山老屋场一带,出产一种龟纹石,是湖南两大名石之一(另一为浏阳的菊花石),这种石头浸在水里就会显示出乌龟壳一样的纹路。龟纹石实际上是多壁珊瑚的化石,而珊瑚是生长在浅海、暖水地带的一种生物,它真实地记录了张家界沧海变高山的历史事实。
武陵源的山属于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和冰川地貌如何区分呢?大家可以从山谷的形状上来看,冰川地貌的山谷是由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山谷底部较平缓,呈U形,而流水地貌的山谷是由于流水切割冲刷形成的,山谷底部较窄,呈V形。
武陵源的山属于石英砂岩峰林。石英砂岩属沉积岩层,所谓砂石,是指直径2毫米以下的碎粒石占50以上的岩石,砂石中含有铁质,经氧化形成氧化铁,呈红色,所以又叫赤砂石。
武陵源的赤砂石峰林被著名的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命名为“武陵源峰林”,作为世界遗产,它比世界上其他六种峰林更加富有特色:
1、科罗拉多峰林 它发育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家可能在电视、录相中看到过:稀疏的峰柱,零丁孤寂,竖着几根印第安人的图腾石柱,有一种原始的、野性的美。科罗拉多峰林是由二迭纪的红色砂岩构成的,其石峰既有武陵源峰林的神秘,也有丹霞峰林的艳色。但位处高原,海拔3000多米,干旱寒冷,树林罕见 ,“虽有荒原多异石,还文物饰风光”。
2、丹霞峰林 它最近似于武陵源峰林。由红色砂岩组成,既有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更以鲜艳的色调著称。但因其岩石的生成时代较新(约1亿年至3000万年前),峰林的坚硬度差,易被风化、水蚀,峰柱的棱角被磨圆,大多数已失去刚劲峥嵘的神韵。而且,峰柱比较稀疏,树林也不茂盛,不论是承德的双塔山,还是广东的丹霞山、金鸡岭,都是如此。
3、喀斯物峰林 其名称起源于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它是石灰岩受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溶蚀”而形成的。它和武陵源砂岩峰林成因不同,形态神韵各具特色。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云南的路南石林,广东的七星岩都是喀斯特峰林,还常伴有“溶蚀”形成的洞穴。但是喀斯特峰林仍然缺少武陵源峰林集神、奇、幽、野、秀于一体的壮丽景色,变化有余而雄壮险峻不足。
4、玄武岩峰林 玄武岩属火成岩,是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浆冷凝时,体积收缩,形成的直立节理将岩石裂成六角形,塑成的石柱独有特色。但是玄武岩各个部分抗风化、水蚀能力一般较均匀,故形成石柱大都显得单调,缺乏武陵源砂岩石峰所赋有的线条曲折,造型奇特,形态变化莫测的谐趣。
5、土林 是由于流水沿着他们的直立节理浸蚀、溶蚀,加上重力作用的崩塌,而残留的柱状地貌。它有黄土林和一般土林之分:黄土林在我国的甘肃、晋、冀诸省均有,多分布于黄土高原。一般土林则多见于未固结的沉积物中,如山西太原盆地有粘土所形成的土林。二者虽土柱矗立,风格独特,但因土质所限,刚劲雄伟高插云天者极少,并且土柱脆弱,多数缺乏绿荫流水陪衬和植物保护、寿命较短。
6、风蚀石林 是由带着砂粒的风将岩石磨成的地貌。见于干旱地带,多呈方柱形,磨菇状、塔状或城堡状,成群出现连绵的成长带,称为风城,也叫魔鬼城。它虽有“玉宇玉楼胜在宫,舒展谁家画卷丛”之美,但若论气势,则远不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之刚劲雄伟,论环境则更无绿水青山依托之幽雅秀美。

[附二] 地名索引

1、张家界
大家知道,江苏有个张家港,河北有个张家口,湖南则有个张家界。张家界为什么叫“张家界”呢?
张家界旧名青岩山,相传清道光三年,永定县有个指挥使叫张万聪的,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占为己有。于是他跑马圈地,在八棵树上刻下了“指挥使张万聪界”。但是,第二天,当地的老百姓就把他刻的八个字全部刮去,重新刻上了“汉留侯张良界”。大家知道,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他帮助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以后,就辞官归隐,隐居在青岩山,跟着赤松子学道,死后葬于水绕四门西北角的香炉岩下。民间的传说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可以说,张家界名称的由来是和汉朝的名相张良联系在一起的。解放后,这里设立了张家界乡,1959年成立了张家界国营林场,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并成立了张家界管理处,1988年张家界划属于大庸市武陵源区,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2、武陵源
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正县级)。1992年,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风景为什么叫做“武陵源”呢?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从历史上来说常德旧称武陵郡,秦以前,这里属黔中地,从汉代起很长的历史时期,曾归武陵郡管辖。从地理上来看,张家界风景区位于武陵山脉的余脉(武陵山脉发源于贵州铜仁)。另外,在文学上,不少文人墨客作品中都提到过“武陵源”。如王维写过“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李白也写过“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他们都把武陵源比作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甚至有人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的“世外桃源”并不是常德的桃源县,而是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开发之初,核心景区分属大庸、慈利、桑植三个县管辖。1984年,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提议把天子山、索溪峪、张家界森林公园三个风景区统一管理,命名为“武陵源”,湖南省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武陵源办公室”。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考察湘西自治州听了有关武陵源的情况汇报后,亲笔题写了“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县级)”,同年10月,正式命名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转自:http://lv.d520.com/travel/show.asp?id=2103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