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5间茅草房为邻居家,居中堂屋共用,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清光绪四年(1878年)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买下此地,经几辈人的努力,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将草房改成瓦房,增大为十三间半。毛泽东在上屋场度过了他难忘的少年时代。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 这里依山傍水,枫梓山、象鼻山等山环护周围,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飘香,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南岸绿浪层层,整个山冲稻田依依重叠,春夏绿浪滔滔,一派田园景象。 毛泽东在故居度过了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1年春节,率领弟弟和堂妹外出干革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住了半年;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1月7日下午回到故居,9日离开。此后一别三十二年,至1959年6月25日才再度回乡,26日到故居。1929年,毛泽东故居被国民党湘潭县政府没收,1937年退还,由毛泽覃之妻周文楠、子毛楚雄等居住。1949年8月由湘潭县人民政府收回。于1951年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50─60年代,故居作了多次维修。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改由邓小平题词。 从厨房往东,便是横屋(为现代餐厅),屋内摆有方桌、板凳,再往里走进入毛泽东父母卧室,室内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和印花床单、棉被等物依依在目,这一切仿佛带您回到以往的岁月。东墙上的毛泽东父母遗像流露出先人的慈祥与坚韧的性格,相邻便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住房,房内陈设与父母亲卧室无异,简单朴素,床边的一盏桐油灯,曾伴随少年毛泽东渡过无数不眠之夜、寻求革命真理,东墙上有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室内木楼上有一开口,1925年毛泽东就是在这木楼上秘密建立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 从卧室来到天井,东边是摆放劳动工具的杂物房,均是湖南农村常见的一些农具、水车、蓑衣、风车、谷筛等,还有谷仓、牛栏、猪栏。据毛泽东回忆,当年父亲便教导少年毛泽东:毛家是靠劳动致富的。南边和西边是毛泽东的兄弟毛泽覃、毛泽民卧室,里面陈列了旧时的一些家具。走出故居,便是满眼的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让人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人虽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仿佛就象故居旁的青山绿水,仍然郁郁葱葱,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世代相传。 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境,面积115.3平方公里。韶山历史源远流长,古属荆楚,相传虞舜南巡至此,赏心悦目,遂与妻臣在山上奏起〈韶〉乐,引得凤凰来仪,百鸟和鸣。韶山因而得名。她原本是一条狭长而灵秀的山冲,数十里山川相互成趣,一谷清风,与常青韶峰,浑然一体,精微质朴。 滴水洞,又名“西方山洞”、藏卧在这条充满生机的峡谷里,世人比拟为“天国桃源”。她是韶山这条长长峡谷的源头。其间有条小溪,汨汨流淌,终年不断,滴石成洞,故而得名。滴水洞山势天成、南峙龙头山,北踞虎坪,后蹲牛形山。丘壑间,林莽摇风,飞禽走兽,灵卉嘉 木,杜鹃、山茶、白兰、香樟、银杏、金桂、樱桃、腊梅,四时都有开 放不尽的鲜花。滴水洞满山苍翠,三伏暑天,自凉无汗,游人忽发奇想 地赞叹:“人间滴水洞,天上广寒宫”。1966年6月毛泽东回乡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0天,滴水洞得以名噪一时。 滴水洞对面新建八景亭。亭飞六角,翼然山腰,一联云:“滴水难 于因入海,洞天独异合藏龙”。另一联为“地拥千山万山碧,山涵五月 六月寒”。皆为写实。 新建韶山八景壁碑,正反两面的诗文皆出自《毛氏族谱》。正面所 书韶山八景,即韶峰耸翠,凤亭址,仙女茅庵,胭脂古井,石屋清风, 顿石成门,塔岭晴霞,石壁流泉等。壁阴介绍韶山历史、地理、风物、传说等内容。 韶山为一代伟人的摇篮,她与井冈山、遵义和延安,同被列为中国 四大革命纪念地,留下了不少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劳动及从 事革命活动的纪念物,有韶山农民夜校──毛氏宗祠和考察农民运动旧 址等。“毛泽东同志旧居”在韶山冲上屋场。这是一栋颇具江南山村特 色的土砖青瓦农舍。农舍大门上方有邓小平手书匾额:“毛泽东同志旧 居”七个鎏金大字。农舍坐东南、朝西北、背负青山、前濒池塘。旧居 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记录着毛泽江在韶山的许多动人故事。卧床旁的桐 油灯,是他当年挑灯夜读的见证。 从旧居西行300米,就是展示光辉的一生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序厅有2米多高的毛泽东塑像,苍松翠柏永远与他为伴。馆内陈列着毛 泽东的伟大革命实践的实物,革命半争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人们从展 品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和叱咤风云的胆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