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吳哥印象印度的神話 |
[游记]吳哥印象印度的神話 |
2008-04-02 blogspot.com |
吳哥印象印度的神話 如果說整個吳哥寺廟群基本上就是為了印度兩大神話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而建的一點也不誇張所以如果完全沒聽過這兩部史詩而去參觀吳哥絕對是白去了 印度這個國家基本上是沒有歷史的他們從來不認為過去的事是值得學習和保留的古印度的歷史一直都是支離破碎的許多歷史事件都要從佛教典籍去拼湊印度人也是不重視著作權的民族甚至許多佛教徒都承認佛經尤其是大乘經典或多或少是集體創作只是都歸功彿陀釋迦牟尼兩大史詩更不用說也是集體創作同時印度人又極其囉嗦佛經中許多段落都一再重覆和中國人古文的簡約很不一樣兩大神話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長度更是極其可觀一個正常的知識份子都不太可能用業餘時間在幾個月甚至一年內把它們全部讀完還有印度教神話和其他神話很不一樣的一點是印度神話中沒有所謂的邪不勝正因為正邪的力量在宇宙中仍是個拉鋸戰勝負未分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係密切大約公元前三千多年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兩千多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攻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可以說是幾乎從此滅絕 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前六百年年左右婆羅門教的吠陀經梵文Veda又譯為韋達經韋陀經圍陀經等問世這是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印度神話初次較為系統的組合起來吠陀經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又譯為韋達意思是知識啟示的意思它包括很多具體的經典通常的說法包括四韋達四吠陀分別是 一梨俱吠陀歌詠明論 Rigveda 更廣義的說法還包括解釋吠陀之經書如講解吠陀的內容解釋和祭祀儀式的梵書梵文Brahmana或譯為淨行書已經無法進行婆羅門教複雜的祭祀儀式的隱居學者寫出來的宗教和哲學著作森林書梵文Aranyaka討論哲學冥想以及神的本質的哲學論文或對話錄奧義書梵文Upanishads等 四吠陀中以梨俱吠陀最早最初的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時代正值雅利安人從西北入侵印度移居印度河兩岸的時期其他三卷吠陀經皆是梨俱吠陀歌詠明論 Rigveda的派生作品相繼成書於後最晚集結完成的為阿闥婆吠陀禳災明論Atharvaveda後三卷吠陀經中的神曲不是部分梨俱吠陀神曲的復述便是在它基礎上的發展而來吠陀神曲有長有短長曲是一曲多頌短曲是一曲數頌或僅有一頌多數頌由四句構成少數由三句構成 著作吠陀經的時代被稱為印度的吠陀時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語更為古老的語言稱為吠陀梵語 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梵文Indra祂是天帝眾神之首彿經稱之為帝釋天據記載因陀羅原本是帶領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後成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詩人對於權利的一種附會吠陀文化後期印度產生了婆羅門教入侵的雅利安人為了維持其血統純正於是建立種姓階級制度嚴禁統治階統和當地土著通婚種姓制度的出現是其權力更為集中的一個體現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各方面快速發展的印度進入列國時代這一時期舊的神話不斷被編輯新的神話又不斷產生宗教方面出現了佛教與耆那教而這兩大教派又各自繁衍著不同的神話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梵文Rāmāyana和摩訶婆羅多梵文Mahabharata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基本上恢復了其最初的體系 吠陀神話中主要的神祇 一因陀羅梵文Indra天帝 Picture from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二阿耆尼梵文Agni火神 Picture from pictopia.com 三伐樓那梵文Varuna水神 Picture from Wikipedia 四閻摩梵文Yama死神 Picture from Dharmapala Thangka Center 五蘇利耶梵文 Surya太陽神 Picture from Surya Namaskar Yagna 史詩中的主要神祇請見吳哥印象印度教的三大神祇 一梵天梵文Brahma創造之神 以上內容參考維基百科的資料完成 張貼者 Gene Ng 位於 下午 11:47 標籤 吳哥印象, 宗教, 旅行, 歷史, 藝術 0 張貼意見 較新的文章較舊的文章首頁 訂閱 張貼意見 (Atom)
|
转自:http://skygene.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30.html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