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寨张家界北京游记5 |
[游记]九寨张家界北京游记5 |
2007-08-03 jobhd.com |
游老院子 6月30日是我们在张家界的最后一天,其实只是一上午的时间,自由活动。 前一天我问过导游,本地还有什么好的去处,他说去老院子吧,朱镕基总理曾经在那里读过书,搞教育的学习学习应该很有好处。 我们早上6点钟起了床,7点钟下楼吃早餐。快8点的时候,导游发来了短信,说要出发去老院子,问我们有什么打算。我马上回了短信,告诉他我们也去。 我们坐观光大巴在9点钟左右到达了老院子。 老院子始建于清雍正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其建筑风格为四合天井火墙式土家建筑,用八斗窗采光,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民居,是土家幸存的活化石,被誉为“土家第一宅”。1940年7月,长沙兑泽中学为避战乱,学校西迁于此,老院子的主人田奇瓒热情接纳,兼任校长,亲任国文教员,朱镕基总理与田奇瓒结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缘。六十年后,朱镕基总理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一首诗: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园依稀别有天。吉首有材弦歌盛,张家界顶有神仙。长街攘攘人丁旺,童山濯濯心怏然。浩浩荡荡早日现,郁郁葱葱梦始圆。 老院子是田氏族人的祖居。田氏先祖田承满在北宋年间,先后出任太保、太傅、太师之职,官居极品,曾以统抚衔代朝廷管束湘西诸土司王,创建紫荆书馆,本着“智化蛮夷求圣教,风开土著看师为”的办学宗旨,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对土司子弟和当地百姓进行教化,将书馆从族学、乡学逐步演化为社会性的办学。紫荆书馆至更名为紫荆书院,前后共255年,培养的人才难以数计,有“一状元、七翰林、十二进士、三十六孝廉、七十二秀才”之称,田承满将外姓放牛娃莫书祺培养成状元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田起瑗是清康熙、雍正时代人,老院子是他在四十三岁时建造的,他秉承“诗书留后”、“孝悌传家”的祖训,发扬“崇文、重教、载德”的治家理念,使田家世代书香,长盛不衰,谱写了一部历史上罕见的家族传奇史。田家老院子也被誉为“中国文化之魂”。据解说员介绍,田氏后人主要集中在教、科、卫领域,多为知名学者,田氏最近的一代后人中博士达22位之多。 田氏家族女子不让须眉。老院子的历代当家媳妇相夫教子,主持家务。重德才、轻容貌,要求女方知书达礼、温文贤淑、端庄善良、举止谦和是老院子择婚选媳的标准。他们坚信母教重于父教,母贤子孝,母慧子能。清朝田家六代有四位夫人被朝廷封为恭人。 进入老院子,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古朴雅致、古色古香。很难想象,在湘西地带,会出现一座江南的宅院。男主人的卧室中摆有一张五滴水福雕花床,仿照土家吊脚楼排水屋檐制做,一般为三层,这张床却有五层,全由黄杨木和梨木雕刻而成,是床中极品。田氏家族忠厚传家,乳母与夫人都是三滴水雕花床。 “宝婺增辉”的御赐匾额诉说着老院子昔日的尊荣。老院子中有一龙头神龟,天然形成,三百年间澧水河发洪水时,周边房屋普遭水淹,老院子却始终安然无恙,乡邻深感龙头龟的灵验,常焚香祭拜。老院子中还有元青花、雪山飞狐、中国芙蓉龙、湘绣等珍贵的文物和古董。芙蓉龙是恐龙的祖先,因在桑植县芙蓉桥乡发现而得名。一般长3米多,高1米多,尾长,四肢短而粗,背部有高大而排列有序的“帆”状骨体,头小,嘴似龟,无牙齿,埋藏于2亿年前的中三叠纪巴东组紫红色钙质泥岩层中。1981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挖掘出三具完整化石,其中一具存于老院子,纪念为发现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地质学家田奇镌。 解放后,老院子的最后一代掌门人田奇瓒将老院子捐献给了国家。政府保留五分之一,开辟为展览馆,至今保存完好;五分之四分给了贫下中农,至今已经高楼林立,面目全非。留连在老院子中,感受着它古旧的气息,品味着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解说员说目前政府正在考虑复原老院子。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老院子让我收获良多,正像宣传广告所说的那样:做客老院子,回味一辈子! 上午10点半我们离开老院子,赶往火车站。我们到祥鸿酒店等时间。中午吃过午饭,我们到火车站接着等时间。本该12点52的火车晚点,13点零五才上火车。火车将一路经过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到达北京西站。晚上我们在火车上简单地吃点方便面、八宝粥和威化饼干,就抓紧一切时间补觉了。 当我们到达北京后,我们的北京之行又将开始了。 |
转自:http://www.jobhd.com/App/show_article.aspx?m=002A521EA0000F4EF3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