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家界漂流记 |
[游记]张家界漂流记 |
2007-09-01 qxhw.cn |
张家界漂流记 ——老驴游记之九 七月流火,从北方到南方,更切身感受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滋味。 游罢三峡,由湖北宜昌到湖南张家界的8个小时的火车上,全车均无空调,又适逢下午,一节节车厢活脱脱的成了移动的桑拿浴室,全车人无不大汗淋漓,挥汗如雨,苦不堪言。 为避暑,也为体验水上激情,“老驴”一行到张家界的第一个旅游项目便选择到茅岩河漂流。 据导游阿妹讲,茅岩河风景区全长53公里,其中漂流线约19公里,落差66米,在漂流中有惊无险的河滩共18个。除了漂流,景区中还有“温泉度假”,“古林休闲”,“平湖漫游”等美景。除此而外,导游阿妹还绘声绘色地讲起茅岩河漂流的又一特色——打水仗。由于茅岩河漂流河段长,时间充裕,又是群体漂流(每条橡皮舟上平均可坐10人),因此,特别适合打水仗。不同船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船靠近之后都可互相泼水嬉戏打闹,直至泼成“落汤鸡”“落水狗”,皆不得恼火,更不准翻脸。按照土家人的习俗,谁被泼得水越多,浇得越透,说明你的人缘越好,受到的礼仪越高,颇似云南的泼水节。为打得尽性,凡参与漂流者都不得携带照相机、录相机及手表等贵重物品,一律轻装上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到渡口,“老驴”和众人正思忖着采购武器,早有三三两两的本地阿叔、阿婆、阿哥、阿妹围拢上来,喝三吆四地推销“武器”。武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水枪,抽上水后,射程可达十米左右;另一种是厚塑料制成的水舀子,可舀水泼对方。 这些土家族人虽熙熙攘攘,你争我抢地竞卖武器,但价格却出奇地一致,真是市无二价,童叟无欺,山里人的淳朴厚道,由此可见一斑。 “老驴”自觉年岁偏大,身手不如年轻人麻利灵巧,便花5元钱买了一支中号水枪。 购得武器,穿上橙红色的救生衣后,雄姿勃发,颇有武士风度。一行29人,浩浩荡荡奔赴河边。 只见二十几只五颜六色的橡皮舟一字排开,小舟主体为天兰色,船帮为橘红色,在碧绿清澈的河水映衬下煞是好看。众人分乘3只橡皮舟,“老驴”戏曰为魏蜀吴三国演义。“老驴”自恃年高,“仁德布于四海”,自诩为“刘玄德”是也;第二条舟上以年已56岁的贺技师为首。此君足智多谋,颇有韬略,“老驴”称之为一代枭雄曹孟德是也;第三条小舟以宗君为首。此君年轻有为,精明干练,“老驴”谓之“碧眼小儿”孙权是也。 魏、蜀、吴三国分封已定,各上战船,驶离河边,颇有三江口决战的架势。 “老驴”为防遭暗算,待众人登舟后方才登舟。岂料,“人性凶残”,防不胜防。“老驴”在舟上尚未坐稳,魏、吴两国竟然不宣而战,突然齐齐折回,将“老驴”的蜀汉之船夹在中间,瓢泼大水铺天盖地的倾泻而下,白色气浪几乎将“老驴”掀下战船。“老驴”丢盔弃甲,“驴头”深埋,用两只手死死抓住扶手绳带,任人造大雨狂泻不止,浑身上下早已无一干处。同船战将也无一幸免,倾刻间全部成了水淋淋的落汤鸡。第一回合,“蜀汉”遭暗算,一败涂地。得胜后的两船齐齐喝彩,欢呼雷动,呼哨而去…… 魏国战船上,“曹孟德”昂首叉腰,踌躇满志,不知是否在大声吟颂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言壮语。正得意间,冷不防“东吴”战船倏然而至,“碧眼小儿”手持早已舀好的满满一舀子水对准“曹孟德”兜头泼去,其余水枪水舀也是万炮齐发,“曹操”老贼一个趔趄几乎栽下船头,身后战将一把将其按住,舍身相挡,任水浪狂轰乱炸。船上其余战将皆以死相拼,女将则低着头,胡乱地将一瓢瓢水泼向对方,大多水柱不是七零八落地喷向天空就是射程不够,看着颇觉滑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军混战正酣,“老驴”已将败军整饬一新,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由猛将王君为先锋,此君1.85米大个,虎背熊腰,浓眉倒竖,豹眼圆睁,手持一把大号水枪,颇似虎将张翼德。其余男将皆手持水舀,女将皆使水枪,大喊一声,杀上前去。 “碧眼小儿”正率兵猛攻曹营,冷不防被猛将“张飞”一枪击中面门,惨叫一声,伏在舟上。蜀汉船上枪舀齐上,水如飞瀑。此时曹营也缓过神来,两面夹击,四处开花,“东吴”战船落荒而逃。 河面上,三条战舰往来穿梭,捉对厮杀,喊声雷动,杀声震天,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战罢两个回合,各船鸣金收兵,高挂免战牌。 此时“老驴”方长舒一口气,举目欣赏起两岸风光。只见奇山林立,异峰突兀,千刃石壁两面夹来。这里的山颇具南方特色,植被极佳,各色树木、竹林、灌木、将山体遮得密密实实,郁郁葱葱。偶有露出的山石皆似刀砍斧斫般齐整,石上满是青苔,呈暗绿色,和碧绿的河水,浑然一体,颇有“矣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的意趣。 “老驴”正饶有兴致地望着眼前这秀色可餐的湘西景色时,橡皮舟已驰到一水道狭窄处,水流湍急,浪花飞溅,驾舟船工大呼小叫,督促众人抓好扶手。话音未落,铺天巨浪迎头打来,浪头足有2-3米高。伴着全舟人的惊呼声,小舟已在风口浪尖上颠簸起伏,浪花如暴风骤雨般倾泻而下,“老驴”紧紧地伏在橡皮舟上,双手死死地拽住扶手,真是惊心动魄。待小舟平稳行驶时,大家均象刚从水里捞上来一般,浑身上下都是水淋淋的,众人相视而笑,惬意无比。 惊魂未定,船工又大呼起来,“老驴”抹了一把眼前的水渍,眯眼细看,原来小舟已驰到一急转弯处,河道除狭窄外,河面上尚有几处突兀怪石。船工熟练地驾舟左冲右突,小舟不时地向一侧倾斜,倾向哪边,那一侧的人半身便已进入水里,那感觉就象马上会翻到水里一般,心不觉得就悬到了嗓子眼,真真地体验到了“命悬一线”的滋味。 橡皮舟一路漂来,每遇河道狭窄或峰回水转时,皆险象环生,憾人心魄,几个回合下来,女将们尖叫得嗓子都哑了。 过了几处险隘之处,水流开始平缓,“老驴”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切实地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没有“战争”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没有“风险”、各得其所的悠适和安逸。 此时,一条负责安全检查的橡皮舟从后面驶来,舟上只有3名本地土家族小阿哥。两舟相错时,与“老驴”同舟的吕君“好战”本性毕露,突然举起水枪向手无寸铁的安全检查舟射击,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火,舟上三人抱头鼠窜。 正当众人得意洋洋,占了便宜正卖乖时,安全小舟上的一人极神速地拽出一支大号水枪,准确地射向吕君,吕君顿时满脸开花。 “老驴”偕全舟人依仗人多势众,边追边打,穷追不舍。无奈安全小舟人少舟轻,速度奇快,且战术多变,经常绕到后面开火,颇有点老鼠戏猫的意思,令“老驴”一行得势不得分,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正在和安全小舟纠缠时,背后“魏”船又渐渐逼近。“老驴”回头一望,不由骇得目瞪口呆,“曹操”老贼和另一战将不知从何处弄到两个塑料大盆,进攻时舀起两大盆水有如倒海翻江;防守时,将两个大盆顶在头上,乃固若金汤。不多时,“老驴”便被大盆灌了两个来回,活生生有如水淹七军般狼狈不堪。 在安全舟和魏国战船的两面夹击下,“老驴”首尾难顾,望风而逃。 逃逃打打间,小舟已漂到一奇绝处,“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更令人称奇的是,飞泉距水面二十余米处时分成十余股支流,飞泉流瀑犹如泼银飞雪般倾泻而下,不亚于庐山的三叠泉。见此良辰美景,众人纷纷下舟拍照。虽价格不菲,但此时大家均无相机,只得任人宰割。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照罢相,“老驴”登舟尚未坐稳,已有零星水柱射来,为避免重蹈覆辙,“老驴”督促船工开足马力冲离岸边。 后面两船紧追不舍,喊声震天。须臾,三船靠近,短兵相接,战成一团,极为惨烈。吕君为夺得“曹操”老贼的大盆,竟飞身跃上魏国战船,连滚带爬后才被曹营人拽上船去。“老驴”见状,惊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虽是漂流,但这河里水深可都在十几米啊。东吴战船更为惊险,全船人奋战时,小舟晃得太厉害,竟将武汉旅游公司的姚老板甩下船去,好在南方人水性极好,镇静自若地游上橡皮舟。此时,混战已接近尾声,各船将士皆筋疲力尽,人困马乏。“曹操”老贼张嘴大喘不止,手里的大盆已碎成数片。各船压住阵脚,再不出战,任小舟在青山绿水间悠然漂流…… 正当“老驴”暗自庆幸天下终于太平时,不料祸起萧墙。吕君从背后将满满一舀子水顺着“老驴”脖颈处兜头灌下,“老驴”张大嘴正欲抗议时,王君从正面举枪射来,由于距离太近,水柱竟直直地射入口中,“老驴”连呛数口,涕泪横流,三舟人见状,哄然大笑,“曹操”老贼竟笑得前仰后合,几乎栽入水中。 不多时,小舟到了漂流换船处,大家跳下舟来。河岸上一字排开一爿爿用竹子搭起的小棚子,棚子里有土家族人在卖各类小吃。有烤玉米烤红薯烤土豆烤小鱼烤小虾烤鸡腿烤鸡翅,亦有煮花生煮玉米煮土豆……香气扑鼻,勾人馋虫,且物美价廉,烤玉米才一元钱一个,烤鱼片也才1.5元。众人按个人喜好,有滋有味地品尝起来。“老驴”胃口大开,饕餮不止,活脱脱地变成了“老猪”。 再登船时,已换成一艘能容30人的木质大船。据船工讲此处为撑架岩,前面便进入水势舒缓的青鱼潭与周家河,号称十里长潭,河面开阔,水平如镜。 上得大船,众人仍“野性”不改,不时有人汲水射击,船工抗议再三,仍不见效。索性将船熄火,拒不开航,并告知危险性,众人方才罢休。 此时,“山随平野尽”,皆为缓坡,坡上多为矮小树木或灌木丛,蓬蓬勃勃,绿意盎然。颇有意思的是南方的芦苇竟不长在水中而是长在岸上。虽刚刚进入七月,芦苇花已急不可耐地兀自怒放,花色呈土黄色,长长的如貂尾般迎风招展。衬着翠绿的百草翠绿的竹子翠绿的树叶翠绿的村姑的花布衫甚是好看,如诗如画,让“老驴”这纯纯的北方汉子看得瞠目结舌看得心悦诚服看得满心欢喜看得充满诗意看得风情万种。 船再前行,田园景色愈浓,恬淡幽静。茶林片片,水稻畦畦,夹杂着还有一块块玉米地和一垅垅颇似北方土豆一样的绿叶,大概是花生地吧。三五间白墙灰瓦的民居参差错落在一簇簇竹林旁和树翳下,房前屋后芳草萋萋,繁花点点。临近河边的小屋更如积木般精致有趣,屋檐下老翁或老妪头戴草帽,手执蒲扇,不紧不慢地轻轻摇着,饶有兴致地望着几个精赤条条的小孙孙在河边戏水。亦有三两个年纪稍大的男童手执鱼杆,“闲来垂钓碧溪上”。和小孩子们同河戏水的还有一头头青黑色的水牛,淘气的水牛将整个身子浸在水中,只露出牛头和长长的犄角,纹丝不动。水牛正为自己深藏不露而沾沾自喜时,冷不防一个赤条条的顽皮小童一个鱼跃窜上牛背,水牛一惊,扭头一跃,欲将小童掀将下来,无奈小童死死地抓住犄角,身子灵活地随着水牛扭动,水牛三扭两扭见奈何不了,只得作罢,俯首称臣。“老驴”目不转睛地观赏着这活灵活现的如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笔下“牧牛图”一般的生动画面,深深地被老先生捕捉生活的敏锐所折服。 船过之处,美景不断。不时可见七八名村婦村姑,在河边石板上用最原始的方法洗衣服,她们将衣服平展在石板上,用木杵一下下地捶打着,你一下我一下,木杵声声,真真切切地杵出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杵衣声”的意境。也有村婦持一篮菜蔬,用心地洗濯着…… 船上的人不顾船工的白眼,不时地汲起水射向这些无辜的妇人,无奈射程太远,只激起一圈圈涟渏,村妇或不理不睬,或抬起头来,见怪不怪地望着满船的“好战分子”。 “荷花……”“荷花……” 随着满船人的惊呼,“老驴”抬眼望去,哇,只见河边的一大片水塘里满池荷花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地生长着,“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令人心醉的是池塘里荡着的一叶小舟,两个穿红着绿的村姑正在採拮莲藕,小舟似剪刀一般,剪开如绿锦缎一般的池水,见到一大船生人,村姑奋力向荷花深处划去……这景况,不由得让人记起李太白的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老驴”正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奇绝的美景,船已逐渐向岸边靠去。此时已近中午,众人已漂流了3个多小时。“老驴”尚觉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缓步下船。不料,吕君竟抓住最后时机,再次发难,汲起满满一筒水从背后射来,“老驴”身中数弹,众人亦未能幸免。哄笑间,大家四处逃窜,如鸟兽散……
|
转自:http://www.qxhw.cn/sanfo/julebu/bbsxp/PrintPost.asp?ThreadID=43596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