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我的思绪跌跌撞撞,想象着书中描述的神奇。立足于山的边缘,我又感叹书中描述的文字,是如此的苍白和拙劣。 广阔无际的大地上,平铺直叙地高昂矗立着一座座山峰,没有一丝一毫的铺垫,却各自显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莫非,是在向蓝天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抑或是在向世人表白自己悠悠古韵的岁月? 要不,怎么会有摩天大楼,又有巨笋攀云?那披彩色盛装和裸健美筋骨又如何解读? 沿着金鞭溪蜿蜒而上,我逐步融入了山的怀抱。在高度攀升中,八面青山渐渐层层叠叠,相互呼应,犹如大海波涛,汹涌翻滚。乳白色的云雾此时也舒展蒸腾,翩翩起舞,一座座山峰忽隐忽现,如梦如诗。 面对瑰丽奇幻的景色,一股飘飘欲仙的惬意涌上心头,而我此时的语言也变的紊乱无章。 四季更替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串山的名字,都有一堆关于山的记忆。每个人生堆积的岁月,可否就是一座做山峰?人与人之间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隔阂,莫非就是体现在这山与山之间的划地为牢?这莫非是美中的另外一种遗憾? 大凡真心爱山懂山之人,除了要身临其境,还要登临绝顶,阅读山的沧桑、山的博大、山的哲学,把自己的心和魂魄与山的风采和气度交汇融合,忘我投入,震撼心灵。 其实,山外有山,不必在高。只要通体透亮,又能构筑立体的美,那么,每座山峰都会有摘星台,即使矮小,也是嶙峋俊秀,并无须张扬和渲染,任意一个角度都能雄奇生辉。 全部脚印不留脚印 留下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