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家界旅游精彩游记[张家界青年旅行社] |
[游记]张家界旅游精彩游记[张家界青年旅行社] |
2008-04-17 wmzjj.com |
乙酉重阳上午,我乘坐世界最长的索道上我们张家界市第二个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去旅游。风和日丽,万里碧空。随着索道徐徐上升,我环视新城、长河、丘峦、旷野,一览无余。轻快的乐曲,挂篮的动感,令人心旷神怡,悠然陶然。经过终点站时,红日从东山巅的岩隙中喷射下来,霞光万道。沐浴在这美丽而神幻的氛围之中,全心身舒畅至极,飘飘欲仙。 沿东线我饱览了天门翻水,俯视天门、云梦山顶、灵泉院、快活林、觅仙台、天门寺诸景点的神奇秀丽风光,再折而西线探奇。下午两点抵达鬼谷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指示牌上三个大字:“观洞台”,下面小字注释:“鬼谷先生,姓王名栩,楚人,纵横家鼻祖、教育家、军事家……”见此说明,我突然联想到唐司马贞索隐所记:“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成亦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还有河南洛阳、登封亦有鬼谷子遗址,包括此鬼谷洞,全国共有鬼谷先生纪念地五处。并且都有相应的记载。鬼谷先生活动的中心是中原一带,所以那几处不用置疑,而天门山应属于他的家乡,更为可信。《永定县志》 载:“鬼谷子曾在(鬼谷)洞中学《易》修炼,洞壁中有甲子篆文,依稀可辨。”《东周列国志》亦云:“鬼谷子姓王名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这可能是指的周之阳城,然而天门山在三国孙休之前亦名云梦山,抑或即指此处也有可能。记得剪伯赞先生说过一句话:内蒙各地都有昭君墓,昭君已成了一个象征。那么全国有多处鬼谷先生纪念地,也就说明鬼谷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鬼谷洞是我们非常神往的圣地。 从观洞台,遥看对面鬼谷洞,只见它位于笔陡的悬岩之中,成倒梯形,洞口有树,树上还挂有人们献的红绸(上红是我地人们答谢神灵庇佑的一种礼俗)。洞之上下左右全是“猿猱欲渡愁攀援”的万仞绝壁。危乎险哉!若非擅长“仙家冲举之术”(《东周列国志》)的鬼谷先生,谁人敢住?我急切地向洞靠拢,顺着崎岖的小石板路绕过一大湾就穿到了洞顶石壁之上的“探洞处”。我抱稳一株青叶树探头俯视,隐约瞥见身下约两百米处的洞口,似有轻盈薄雾。随即,那刀砍斧削的峭壁令人骨软筋酥,不敢久视,忙回至安全处才定下神来。继而,关于鬼谷洞及鬼谷先生的那些想象却萦聚脑海,驱之不散。 五十多年前,我进了大庸县立初中,抬头就见天门山,低头念着天门山,连作业本上也印有天门山。饶舌者陈述采药人关于鬼谷洞的传闻真是眉飞色舞:“洞口有飞瀑,缥缈如烟;洞内有两个鼓儿礅,是鬼谷子修道坐过的;里面有筛盘大的蝙蝠,有蒲扇大的蝴蝶,最里面是深潭,人不敢再深入……”众口云云,绘声绘色。我正凝神遐思,不觉侧身见到“探洞处”木牌上写着:“1997年,探险家某某多次缒入洞中,最后一次竟然拍摄到了鬼谷先生的显影。”是否真有其事,信不信由你。无论如何,这活灵活现的神幻现象都表现了人们对鬼谷先生的深度揣测和无限敬仰。鬼 谷子确实是一位值得重新研究和认识的神秘的历史人物。 根据“指示牌”上注明的几个“家”而言,我想鬼谷子首先应该是一位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育家,他可与孔夫子相提并论。鬼谷子和孔夫子都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孔夫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29年。鬼谷子生死不详,但几种资料都称他是晋平公时的人(晋平公在位是前557一前532)。他们同一时代而且都办教育,可从几方面作个比较,首先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大相迳庭。孔夫子主张“克己复礼”,他不满现实,对当时新兴地主集团的作法看不惯,要求把人们的思想都恢复到“周公之礼”的老路上去。鬼谷子的主旨是服务社会,力求“成就些人才,为七国之用(《东周列国志》)”,可见后者还先进些。其次是育人方法上各有千秋。孔夫子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中心教育每个学子。鬼谷子则坚持“因材施教”,具体“看来学者资性,近著哪一家学问,便以其术教之”。这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造就各类人才,适应社会需要,较之前者优越得多。再次是征求生员途径有别。孔夫子周游列国或经常出外讲学,为自己做了不少招生广告。鬼谷子却比较开放,学员“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东周列国志》)”。最后是教学效果旗鼓相当。 “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孔子弟子列传》),可见世之流传的“七十二贤人”是个确数,至于“三千多弟子”那是约数,或许没有那么多。鬼谷子亦硕果累累,“(鬼谷)先生住鬼谷,也不计年数。弟子就学者,不知多少(《东周列国志》)”。“不知多少”就是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孔夫子培养了颜回、季路、冉有等几乎清一色的一帮政客,鬼谷子则造就了孙膑、苏素、张仪等各有专长的一路高人,所以可说二者不相上下。为什么孔夫子一直享有盛名(当然应该)而鬼谷子却鲜为人知?我想原因就是:孔夫子经常干预政治并一直试图跻身政界,而鬼谷子却隐姓埋名,默默贡献于教育事业。在我国教育史上,鬼谷子一直被冷落,这是极不公平的。 作为“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是当之无愧的。苏秦首倡六国纵向联合抗秦,称 “合纵”,而且他挂了六国相印;张仪为秦相,则坚持横向对六国一个个单独订盟,最后达到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春秋末至战国初,“合纵”与“连横”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阵外交史上的壮阔波澜,然而苏、张都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均有如此记载)。鬼谷子“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东周列国志》)”的本领,二人深得其精。鬼谷子的思想注入了纵横两家的骨髓,所以他虽末直接参与也应为当然的鼻祖。今天我们谈及纵横家,不能单纯讲它的内容,而应该看到它的进步性,承认它的重大意义。传说部落时代,中华大地有国三千,后来逐步兼并为八百、五百,到春秋时的十二国,再七国。逐渐兼并的过程也就是逐渐统一的过程。兼并是社会发展之途径,统一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苏秦、张仪虽然观点对立,但不能责其对错,因为当时七国竞雄,都想统一天下,最后鹿死谁手,决定于实力的较量。纵横家的活动如催化剂,增强了各国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各方面的交流与振兴,加快了七国统一的进程,苏秦张仪均为时代英雄,作为他们的幕后指挥和总导演的鬼谷子是伟大的,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 我浮想联翩,良久伫立,在此地一直逗留了三个小时。下午5点才踏上归途。
|
转自:http://www.wmzjj.com/YJWZ/29181227H7I41.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