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度印象

[游记]印度印象

2008-05-08    yododo.com

印度印象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确实如此。锦云这一生计划把四大文明古国玩一玩。本来计划今年去埃及一游。可小鱼儿说,德国到埃及开罗坐火车只要6个小时。于是改变了年初的计划:决定先到印度、尼泊尔一游。然而由于西藏一些人闹事,根本去不了尼泊尔。于是只能游了一下印度。

未去印度时,曾先做了功课,去过的人介绍说,印度又脏又乱。但不知究竟程度如何。到了印度真正令人大吃一惊。
印度印象,首先就一个词---Poor"(穷)。相当于中国70年代的水平。

刚到首都New Delhi国际机场,就吓一跳。建筑破烂陈旧不算,一出电梯,地上躺满了人,场景同旧中国电影中火车站候车厅无二异。

之后所到之处,比如印度金三角一带,几乎全是又脏又差又乱。满眼是破旧的房屋,补丁满满的道路,四处尘土飞扬。尤其是那道路交通,实在是拥挤混乱不堪。路上跑的,除了大量的Taxi、Autorickshow、Cycle-rickshaw、人群及少数私人二轮四轮车以外,还有不少牛停滞在安全岛地带蹭皮肤,野猪在路边拱垃圾堆,骆驼在大街上运货,粉城Jaipur更有大象在路上踱步,而流浪狗懒散地躺大街当众挠痒已是家常便饭了。
每天回到住处,鼻孔里很脏,一点都不夸张,鼻屎如煤样黑!真得学学日本人,上街要带口罩才好。

到了印度,非常非常奇怪以前电影上所见的漂亮房屋花园不知是哪里拍来的。感觉完全是稀有地。

印度的贫富悬殊比中国严重得多了去了。人口主要在穷人里膨胀。穷人哪里都有,但印度穷人之穷,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旅行者都为之惊心的一个景观。就在我们经过的不少城市,紧贴道路,就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窝棚区,每个窝棚高半公尺至一公尺,人只能爬进爬出,黑乎乎的像是由垃圾搭建,这便是一个家。

一个中国学者说,过去中国人极言一个人穷,至多说是“家徒四壁”,但印度这些穷人,则连一“壁”都没有。我曾伸头到那些窝棚里边看了看,大多是地上铺一块破毯,角上有一小堆衣服,再加一个小锅,其他什么也没有了。据统计,印度穷人占一半以上,即五六亿,但有些城市的贫困率达百分之八十。人口在这样一个生活水平上高速增长,其恶果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能承担的了.

印度印象,其次是非常不爽。
也许是中国女性自助游者不多,确实,2/3的印度游下来,竟没碰上一个中国女性。
走在印度街上,仿佛浑身上下长满了剌,人们黑豆似的眼睛眨着大片眼白直勾勾地看你,仿佛看怪物似的,一路行来,众目睽睽,真使你背脊发寒,心里发慌。

让人难受的是追着你要钱,各层次的男女老少都有,要说有多不爽就有多不爽!
还有那些商贩更是纠缠不清。比要饭的还要执着地跟着你,能夠跟着走完一条街。价格在30秒内可以变4次,真正让人无所适从。
到了印度都以为自己来到了奴隶制国家。
上下车有人抢着为你开门,check in check out有人抢着给你搬行李,包车司机尊称你为“boss"表示衷心不二地听从差遣,走出hotel还有“随从”导路提包……
一切都是小费的诱惑。
像我这种自人力资源丰富人工费低廉国家的人实在消受不起。
在Hotel、Restaurant见到的服务生全是男人。大街上也是男性居多。有一些清扫岗位見到過妇女婦女。偶逛风景区才见到为数不多的身着沙丽,发际红红的妇女。
我疑惑女人去哪里了呢。据说70都在做house wife。好吧,我还是很关心女权问题的。去一些大学看看有30的女性,而且很多公共场所有专门的妇女通道、有妇女候车室、地铁里有妇女专座人。

但是许多妇女连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都不知晓,这个国家的女人地位还是值得同情的。

印度人用手抓饭吃,街上的东西太脏,不能吃。到稍微干净一点的店里吃饭,要收12的税,外加小费。且东西不太吃不惯,于是乎每天就吃二顿饭了。常常以炒饭充饥。
印度印象,再次是交流障碍重重。
一直以为每个印度人都会English。其实还是说Hindi的多。并且翘着舌头讲English的人太多太多,常常有鸡和鸭讲话之感。
街上警察不少,但会英语的寥寥无几。
打探世界文学巨匠—泰戈尔故居,化去了我们半天时间,竟然十人九不知!?
China(中国),他们发成“扎伊那”
Kolkata---中国人却说成“加尔各答”
Mumbai----中国人翻译成“孟买”。
所以买火车、汽车、飞机票,常常耽搁不少时间。加之印度的飞机、火车、汽车、以至于地铁误点的习以为常,语言的障碍更为雪上加霜的了。受宰和被骗也不足为奇啰。

偶见印度人里说nice English的多为导游。

建议以后去印度游玩的朋友,最好学一下Hindi数字,很有用的 。而对印度人的英语,只要掌握他们的发音规律,给我点适应口音的时间,我还是能夠和他们交流的。

然而,印度的古迹保护得比中国好。而且特别特别地上镜,一些不怎么样的地方,一拍,非常好看,也许是阳光强烈的縁故吧!?

在印度任何圣洁之地如清真寺、印度庙、佛堂都是要脱鞋进入的。当赤足接触Taj Mahal(泰姬陵)白色玉石時,心里还真有些小震撼的。
宗教信仰对我来说虽有些浮云。但见到手捧鲜花身披沙丽祷告的妇女,见到穆斯林厨房集体义务劳作做Japati(一种薄面饼)的男男女女们,见到供奉神像的庙墙背面因人们叩头而磨光的墙面,我很感动。

在Varanasi(瓦拉纳西)还有幸见到人们迎着朝阳在Ganga河(恒河)沐浴祈祷,突然觉得這些人们好可爱。
锦云将仍以视觉游记为主,以飨朋友,一一展示印度的人文景观。
愿君从我的博客中,一睹另一文明古国的面貌。

[收藏此游记]

[添加回应]

转自:http://www.yododo.com/blog/011948A39ABD1340FF8080811944692B2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