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 2.鉴赏课文以“愚”经纬文章,写景善于布局的艺术特点。 3.作者在文中以“愚”名溪,以“愚”自命,理解这种托物兴辞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托物兴辞的写法,体会作者写这篇诗序的真意。 [学习方法] 1.疏理课文层次,明其大意。 2.反复诵读、感悟,明了其以“愚”名溪、以“愚”自命的缘由。 3.联系作者生平经历,理解作者在貌似旷达的文字背后寄寓的深切悲愤。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柳宗元概况,回忆学过的课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朝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体,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其散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 《黔之驴》《江雪》《小石潭记》《种树郭橐驼传》,我们读过的《捕蛇者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等都是他永州时期的作品,《愚溪诗序》也写于他任永州司马时。 二、题解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永州是柳宗元被贬谪、流放的地方。柳宗元在这里整整生活了十年。 永州的地理环境。永州在当时虽然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盘绕在它北面的是衡山余脉,绵亘在西南的有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奔腾的湘江和潇水都横越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非常雄奇美丽。 三、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磁带。 文中作者以“愚”自称的语句,如“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以予故,咸以愚辱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是正话反说,宜读出作者的愤慨之情。 第二段写愚溪八景,溪、丘、泉、沟、池、堂、亭、岛,每一景后宜稍停顿,以显出文章的自然节奏。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谪(zhé)潇水上 犹龂龂(yín yín)然 不可以不更(gēng)也 遂负土累(lěi)石 塞(sāi)其隘(ài) 智者乐(yào)也 又峻急多坻(chí)石 幽邃(suì)浅狭 不能兴(xīng)云雨 2、学生朗读,正音正句。(点名朗读,齐读) 四、梳理课文结构。学生朗读、感悟,理清思路。 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 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结构提纲 名溪之因: 善鉴万类 (3) (转折) (溪) 无以利世 清莹秀澈 溪与八景 名“愚” (1)(2) (对照) (5) (对照) 通名为“愚” 实 智 (引子) 名己之因: 漱涤万物 (4) (转折) (己) 确为“真愚” 牢笼百态 五、小结:课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六、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归纳学习字词,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口译全文,积累字词。 1、注意活用的词语 名(名→动,用……命名)之以其能 今予家(名→动,安家)是溪 合流屈曲而南(名→动,向南流) 无以利(名→动,对……有好处)世 虽辱(使动,使……受辱)而愚(形→动,用“愚”字称呼)之 予得专(形→动,专有)而名(名→动,命名)焉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一)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③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土之居者,犹龂龂然 ⑤不可以不更也 (二) ①愚 泉凡六十穴 ②遂负土累石,塞其隘 ③嘉木异石错置 ④以予故,咸以辱焉 (三)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③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④而适类于予 ⑤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四) ①宁武子“邦无道则愚” ②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③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予得专而名焉 (五) ①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物 ②能使愚者喜笑眷慕 ③超鸿蒙,混希夷 ④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字词总结 1、重点词语: 灌水之阳有溪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又买居之 以予故,咸以愚辱池 塞其隘,为愚池 有峻急多坻石 睿而为愚者也 盖其流甚下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2、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2)名词作状语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古今异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能使愚者喜哭眷慕,乐而不能去者 4、通假字: 于是做《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5、特殊句式: 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寂寥而莫我知也(否定句的宾语前置) 三、分析课文 1、愚溪以前称为染(冉)溪,其原由是什么? 明确:一是因为“冉氏曾经居住于此;二是因为溪水可以染布料。 2、作者为什么称为愚溪? 明确:古有愚公谷,我也因为愚钝触犯天威而获罪,故以此命名。 3、从作者的解说来看,“愚溪”的特点怎样? 明确:其流甚下,峻急多坻石,幽邃浅狭。 4、“愚溪”命名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 5、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愚?什么是假愚? 明确:所谓“真愚”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所谓“假愚”是富于睿智的“大智若愚”。 6、作者在本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对比与反语手法,用古人的“愚”来反衬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7、作者通篇以一个“愚”字,将人与溪联系在一起,这样写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明确:是因为二者有着很相投的“癖性”——愚溪“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愚则“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8、作者对溪等事物虽“咸以愚辱焉”,但真是在贬斥它们吗?全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并非真贬,实际是在借物抒怀,表现个人内心对仕途沉溺的愤懑不平而寄情山水的无奈之意。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 四、诵读、鉴赏 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诗中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好文章。 他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把对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对自己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绪融合在一起。他深深感到,能够赏识这地处荒山野地的寂寞美丽溪水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这怀才不遇、被贬谪到这荒远地区的柳宗元的,也正是这溪水。看来愚溪碰到了最合适的主人,而柳宗元在这里也找到了最合适的住所了。然而,这些话的字里行间,蕴蓄着多少愤懑不平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