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近江永女书(6 |
[游记]走近江永女书(6 |
2008-05-22 sina.com.cn |
走近江永女书(6/节选):走访——体验女书 2007-04-30 14:46:03 大中小 女书诗 下了花山庙,我们的车子拐了一个弯,在一个村子的村口停下来,这个村子的进村的口上是一个石头拱桥,很小,半个小月亮一般稳稳地架在一道山涧上。水流的声音很响,遄急的水流从山中奔流而来,在一些大石头间激起瀑布来,过了石拱桥,是一片油菜花地,黄灿灿的。还有几棵灼灼耀眼的桃花。 寻花问柳真是天下第一快乐的事情,我们都转进花丛中,一个个都希望自己能当一刻桃花源中人。后来我们索性将车子停靠在一片桃花林旁边,有小孩子在,人面和桃花更有生气,她们每见一树桃花都会兴奋得大声吆喝着,奔跑着,随你前后,看不完的是你面前的红扑扑地的笑声与花交相辉映,孩子的眼睛尖,居然发现了野菜。一扯就是一把,三下两下,便说有了有了,有够吃一顿的菜了。晚上可以让我们尝尝新,尝尝他们本土的春天的滋味——野菜。 我们一行随后到河渊村,河渊村没有河,也没有伴着青石板路的溪水,陡然会觉得这里的卫生有问题,我们在村子拐了几个弯。正准备返回。发现前方有情况——路被堵了,当然这里不会是车辆造成的交通堵塞,而是老牛们领着小牛们回来了。慢悠悠的,边走边有即兴的排泄,弄得一小巷子都是牛粪味。 小何忙解释说,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牛圈在村子外面养,现在偷牛的贼多了,村子外面都不敢圈牛,都是把牛放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所以这个交通这个卫生……全是老牛惹的祸。 到河渊村,主要是拜访何艳新,这一位女书传人曾经被邀请清华大学的赵丽明教授请到清华园住了好几个月,据说还在清华园还有一段佳话,清华园的青年男女大学生的恋人请何艳新老人为他们用女书即兴赋诗,何艳新老人说,她在清华园为青年大学生写女书扇子,写了五十多把。 “我外婆家写女书很出名,一年都要写十多本女书,帮人写贺三朝书,河渊村有个姑姑,嫁到道县田广洞村,很会写女书,我是十多岁的时候跟外婆学的。” “主要是一些什么场合来学女书呢?” “坐歌堂,唱愁屋罗,还有娘家姐妹贺三朝。还有写女书是用毛笔,毛笔字写得好,可以画图案,描花样来绣花。我们这里说会女书的女是才事女,好女工。有一段时期,男人织布,纺麻线棉线,这些麻线棉线是给女人用的。” “你在清华大学住了半年,在那里用女书写作吗?” “在家坐得很心烦。眼泪涟涟过时间,外面凉亭好闹热,左思右想出去行。” 中午,我们邀请何艳新一起到小何的姐姐家吃饭,小何是姐姐一手拉扯大的,还在正月过年当儿,加上小何的妻子今天要值班,他把女儿也带来了,当姑妈的见了侄女,更是高兴,我们也就很高兴地吃了一顿何家的团圆饭。 小何的姐姐家堆满了木头板子,一股木头的清香弥漫整个屋子,老乡告诉我说,这里烧木柴做饭还是很普遍的。柴火只要上山弄,也烧不完。 吃过午饭后,我们到了桐口村,这个古村落保存完好,我们推门走进一栋小楼,小楼有两层,小天井里还挂着蓑衣斗笠,有无数蚊子“嘭”地散开来,标志着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我还想这里真可以办一所农耕文明大学,只要弄一台清洁车来冲刷干净,就可以开课了,眼下这一所挂蓑衣的小楼全然当校长楼或者教务处使用了。 到了小何的八叔家,这一位八叔可是女书传承的热心人,我们来到他家的时候,屋子里有一屋子人在吃饭,大概还在过年吧,意见我们的到来,八叔连忙抹干净几条长凳,几把木头的靠背椅子,我们在天井里坐下了,八叔从他的一包文件中抽出几张公文纸,上面是他记载这个村子的女书传人基本情况。 八叔的大名何元聪,今年65岁,据他介绍,在他没有出生之前的龙田村,也就是据现在70—80岁的人回忆,在上个世纪的30—40年代,这个村子里的妇女出嫁人人都有一本“贺三朝”书,请人写,一些妇女受了委屈就会找会写女书的人替她写自传诉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b4ac7c0100099w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