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凤凰游记三去苗寨赶边边场 |
[游记]凤凰游记三去苗寨赶边边场 |
2007-07-16 sina.com.cn |
要想真真地体会到苗家的风情,那就一定要“赶边边场”。 “赶边边场”也称“赶集”,这可是苗家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节日,它是苗家特定的采购生活用品的日子,按照惯例,这天一定可以看到盛装的苗家少女,而且也是苗家男女青年互相相看的好日子。于是,在农历八月二十八这天,我兴冲冲地直奔山江。 山江在苗语里称为叭固,意为蛤蟆洞,这是因为寨边有个山洞中多蛤蟆而得名。而山江之所以后来成为地名,主要是解放后在寨子西北山上修建的山江水库。逢每月的“三”和“八”是山江赶集的日子,山江的“集”算得上是凤凰最有特色的集,它虽然没有阿拉营的集热闹,也没有阿拉营的“集”的规模大,但阿拉营是苗汉混合的“集”,而山江则几乎是一个纯粹的苗家人的集。 车到山江,还没下车,就已感到置身于苗乡了,身前左右都是身着苗服的行人,很家常的苗服,头上包着厚厚的包头布,背上背着竹编背篓……但很快发现,这些身穿苗服的人多为上了四五十岁年龄的人,不要说看不到盛装的苗家少女,就连身着最普通苗家装束的女孩也不曾看到,这不免让人有点失望。一家小店门前一位身穿汉服的少女告诉我,她自己就是苗家人,但寨子中年轻的女孩都已不再穿苗服,只有在大型的节日,诸如“四月八”的跳月跳花,那时为了参加表演才会穿上盛装的苗服。 也的确,尽管集市上也有买苗家衣服的摊子,但更多的摊位上摆放的还是时装。在一个出售苗服的摊子上,我正与摊主聊的时候,一个染着金发,涂着蓝色眼影,身着黑色透视装的很前卫的女孩,也走上来与摊主打着召呼,摊主告诉我,那女孩跟她是一个寨子的。 山江的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由于正是收割的农忙时节,打谷机的生意就显得格外兴隆。在一个卖打谷机场子的背后,我意外地发现有一家网吧,走进网吧,这里只有五六台电脑,有两三个男孩女孩正坐在电脑前。在一个标着“山江苗寨”的大门前的空场上,汇集着各种竹编制品,有竹篮竹框、竹斗笠竹凳竹篓……旁边的一间小店里正放着任贤齐的歌,柜面上是各种VCD碟。售买苗家传统的银饰的摊子也不少,但已很少能看到真正的银制银饰品了,市面上90的银饰品都是吕制品,拿上去不再有想象的沉重感,却可以满足更多想穿银带银人的梦想。 有趣的是在这热闹的集市上,你会看到一堆堆聚在一起聊天的男人,细听他们的谈话,都是谁谁的生意做得不错,谁谁家的孩子又到外面打工去了,谁谁近来正打算做什么大事……看来,赶集对于如今的苗家人来说,已不再是单纯的购买生活用品的日子,它更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场所,人们会把在集上得到的各种信息带回各自的村寨…… 穿行于苗寨的集市中,我这个外来的看客,这时倒成了他们眼中的风景,不时会有人对你驻足观望。是啊,“赶边边场”对我们来说,是希望看到那些可能已不复存在的所谓“古老的传统”;但看着我们的那些善意的目光,又何尝不是想从我们的身上,找寻一些未来新生活的希望呢!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0467d01010000l7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