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度自助行(4)(图) |
[游记]印度自助行(4)(图) |
2008-06-27 sina.com.cn |
《瓦列纳西·湿婆的故乡》(1) 作者:应立国 唐僧来过的地方 一千六百年前,恒河平原处于十六国纷争的战国时期。其中的霸主为尸迦国,都府为贝拿勒斯城。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1957年后才改为瓦列纳西。 再久远的故事,便要追述到六千年前。那时恒河虐水天上来,法力无边的湿婆神,力挽狂澜,拯救涂炭生灵于水火后,从此恋居恒河畔。“尸迦”梵语意为,神光普照,耀亮恒河。 现代人已无法想像,瓦列纳西到底有多么古老?只记得释迦牟尼来过这里讲过法,悟证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唐僧天竺六国取经时,也曾在此驻足歇马,探访其中的奥况。在他著作的《大唐西域记》里有如下精彩的描绘:。。。。婆罗尼斯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娔迦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天祠百余所,外道万余人。并多宗,事大自在天。或断发,或缒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生于死。。。。。。 一千四百年后的今天,当笔者到此览观那一方巨水,庙唱佛烟,奇服异貌时,除了“家积巨万,室盈奇货”略显不足外,几乎和当年唐僧看到时所描绘的情景,毫无任何区别。 确切说来,瓦列纳西位于恒河曲缓的中断,距加尔各答六百公里。来印度不去新德里可以,甚至不到泰姬陵也可原谅,但一定不能不到瓦列纳西。印度的古老和神秘都体现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它是印度的灵魂和本体,它是这块大地上的主神,湿婆的故乡。因它至尊至圣的天地化身和神明地位,它不仅每时每刻召唤着占全国十亿人口的83%的印度教徒,而且每天还吸引来无数慕名而至的外国游客。 古巴比伦毁灭了,古希腊消亡了。可恒河边上的瓦列纳西,今天仍鲜活地存在,它是人类古老文明仅存的活化石。 法力无边的湿婆神 - 古色但绝不古香 坐了一夜闷车,浑身粘臭,说什么也得找个地方清爽一下。走出车站,我以先淋浴,后参观为条件,雇佣了一辆三轮摩托,司机胸有成竹地把我先拉到城中,他朋友打工的一家旅馆。想不到他们却是在内线的策应下,偷鸡摸狗地打开一间别人的客房。无形之中我也成了“同案犯”,提心吊胆地在里面洗了个战战兢兢的凉水浴。可敬的印度人什么猫腻儿都想的出来。 洗涤去一身污垢,活似成半个神仙。再从旅馆出来,已感飘飘然了。环顾古城四周,狭隘的街道,幽深的小巷中说不清都是什么年代留下的陈屋旧房,但敢确信,此时此刻我已实实在在地,足踏当年唐三藏寻法的石板路上。说不准身旁的哪一间,哪一坊,就是他曾经落鞍栓马,饮茶啖饭的地方。 简陋的民居中,间杂着面目可疑的石庙和神龛。里面弥漫的烛烟蜡火,把个城市熏燎的到处渍迹斑斑,砖黑墙亮。而且空气中总是飘浮着挥之不去的扑鼻恶气,那是腐朽的生活垃圾和排泄物的味道。炸食的油锅中时不时地,发出滋滋啦啦地炸响;商贩们巡视街面的的眼睛里,闪动着狡黠的目光;满载负荷的马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吃力地行走,绚烂的纱丽在尘土中飞扬。。。。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800f501000bkr.html3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