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湘西日记2002/05/04黄丝桥古城,火灾,黄丝桥 |
[游记]湘西日记2002/05/04黄丝桥古城,火灾,黄丝桥 |
2007-07-19 qingyun.net |
经过阿拉集市的时候,司机的眼皮随着车子的跳动一直在跳动,也难怪,这里不知为什么,用尖利的石子铺路.随着”嗤”的刹车声,司机无可奈何的说:” 你们等一下,我去找人换轮胎.”成一虫偷偷向我们作了个鬼脸,道:”这下司机可赔大发了.” 我们最后还是到了黄丝桥古城. 从停车场沿城墙到城门洞口,密密的排了两排卖吃的小摊,在四溢的香味中,害虫们使劲的吸着口水,却不管不顾,直走进城去。不高风四处张望,喃喃自语:“香椿呢?”成一虫也四处张望,喃喃自语:“段香呢?” 黄丝桥城内建筑一般是单层砖瓦结构,有些是后来翻修的,惨白的瓷砖一贴,就没有了原来的味道。在城里穿行,时时有小孩子跑到我们面前,冲我们神秘的说:“嘿,要上城墙吗?跟着我们走,不用买票。”而能摘香椿的小孩我们始终没有碰到。 转过一个街角,穿过一处城楼,不高突然低声叫道:“看…”远处一栋小楼的窗子里面冒出股股黑烟。我们跑到跟前,却只看到几个当地人。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最早发现这场火灾的人之一,直到看到当地人惊慌失措的叫喊才意识到,不高立刻高喊:“小心,快切断电源。是电线短路烧起来了。”事后据某些害虫说,从窗外可以清晰看到里面闪动的蓝色电火花。在有个当地人喊叫说已经切断电源后,几个壮汉拖来一根塑料浇水管,接上水龙头就冲了上去,浓烟逐渐淡了下去,害虫们一看没有什么危险了,立时来了精神,上去就抢来水盆水桶,在水泥水池里面随手一舀就冲上楼去,冲着里面的黑烟就泼。 我们发现灭火十分过瘾,也就根本不管连点火星都看不到,仍然一遍一遍的冲着屋子里面泼。直到户主紧紧抓住我们手里的水桶,哭丧着脸连连道谢,就是不让我们再去泼。显然人家没有兴趣把家里变成游泳池。 离开火灾现场,不高笑道:“这里的人灭火效率还是挺高的。而且人家都懂,咱们过去的时候人家已经去拉闸了。”成一虫挺挺胸膛,问匪2:“刚才你们照照片了吗?”匪2回答的很简短:“没有。”成一虫顿时激动起来,连连叫道:“怎么可以,怎么可以,一点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都没有。”匪2白了他一眼,一脸经验丰富的样子,道:“怕挨揍。”(后面发生的事情参见匪2的乌龙事件提名,成一虫遗憾之余,打算再去放一把火,可惜未果。) 在黄丝桥城里面转了一圈后,我们又回到来时候进的城门洞,从这里上城墙参观. 黄丝桥的城墙并不很高,不过这里的城墙内外的地面却在相同的高度上,和凤凰还有南方长城那种修建在坡地上的城墙完全不一样.城墙很宽—或者说感觉上很宽,上面甚至建的有小卖部,每几十米就有一个,或许是因为黄丝桥古城在历史上是一座兵营的缘故吧,里面的商品也以各种各样的冷兵器为主.城墙内的民房大都有一座平房居于其侧,和城墙差不多高,感觉双脚并起一跳就可以跳过去.看来,路上的不用买票就可以上城墙参观的邀请就是这样的. 站在城墙上向城内看看不出很远,但向城外看去,视野却极为开阔.城外几乎看不到什么民房,或许是湘西历史上匪患严重的原因吧. 雨时而紧时稀,城墙上的人流密度却和雨的猛烈程度成反比,每当雨象小河一样灌下来时,城墙上的小卖部,城墙上的城楼门洞中就挤满了人,城墙上却只稀稀落落的点缀着几把红红绿绿的伞。这个时候,分散的解说员们就精神大振,向无路可走的游客们介绍脚下的青条石的历史.而大多数这种时候,我们就直接从人丛中挤过去,或许因为害虫们都很喜欢”雨水把背影洗的发白”的感觉吧.只有一次,有人问黄丝桥古城名字的来历,我们才停下脚步. 黄丝桥古城的名字来自城外的黄丝桥,又是颜色又是丝,乍听之下,好像和曹操猜”绝妙好辞”一样,以为这个名字和年轻女孩有些关系,其实不是.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一前,有一个国王,哦,不是,有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的职业不是国王,而是卖丝的.而且卖的主要是黄丝(看来那时候这里人对颜色的爱好倒是和成一虫一样).有年,外面的河发大水,冲断了原来的小桥(不奇怪,要是以前这里也经常下着象现在一样的盆泼大雨话),于是黄丝老人再也不能来这里卖丝了.这里的人因为买不到黄丝老人的丝,整天如丧考妣.而黄丝老人一想到这里的人买不到他的丝,心理就也难过(以淡泊小人之心度之,估计他一想到城里的人发现买白丝青丝也可以过日子,心情就更糟糕),于是把历年卖丝攒的钱拿出来修了这座小桥.(淡泊先生以为,黄丝老人把作坊搬到城里更容易些,就算那个时候城市户口不好办,搬过河也不失为一个选择),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帮助人民过河的大救星(记得古代讲究的积德行善中就有修桥补路),就把桥命名为黄丝桥,而城自然就叫黄丝桥城,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到了今天, 黄丝桥城也就成了黄丝桥古城. 下了城墙,出了城,我们来到了黄丝桥上,如果不是在城墙上导游特别指出,我们真的很难相信,这座雄城因而的名的小桥竟然这么平凡.没有桥栏,没有上下桥的斜坡,平凡的就象如果没有下面的小河,这里就象是一条岔路一样.周围小河近岸处长着青青的芦苇,青黄的河水从我们脚下流过.香蝶轻轻叹着气,道:”好美的地方.” |
转自:http://column.qingyun.net/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4113&h=12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