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岩天书:夜郎古王国界碑

[游记]红岩天书:夜郎古王国界碑

2008-05-22    sina.com.cn

红岩天书:夜郎古王国界碑?

2006-12-01 03:03:44

大中小

标签:历史/人文

红岩天书:夜郎古王国界碑?

李厚安

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贵州关岭红岩天书,明清以来已掀起三次研讨热潮。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日,在贵阳举行的“2006中国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上,这一千古之谜又有了新的观点。贵州省苗学会副秘书长潘炯辉先生从文字学的角度入手,得出了“天书乃夜郎古王国界碑”的结论,并据此认为,夜郎古王国始于商周。是耶,非耶?五月下旬,记者到红岩考察并采访了全国多位专家学者。

天书研究的三次热潮

红岩天书位于关岭县城东十余里的晒甲山上。从山脚的滇黔公路,可以看到一大片悬于山腰的红岩,被后人称为“陆离谲诡不可识”的天书就在这片红岩上。正是这奇特而神秘的文字,几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来到它身边,留下了一串串的惊叹不已,更留下了悬而未决的无尽疑惑。
这块大岩壁,如墙似屏,长约百米,高约30米,呈浅红颜色,犹如悬挂在晒甲山腰的巨大横幅。其偏北一端宽6米、高3米的范围内,几十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若篆若隶,粗犷古拙,雄奇瑰丽的“文字或符号”。这些“文字或符号”大小不一、竖不成行、横不成排地错落显露在岩壁上,虽历经沧桑,终就“风雨不磨神灵呵”。不禁让人击掌称奇,叹为观止。
这玄奥的天书令许多中外专家、学者在这“神秘”二字中苦苦“挣扎”!
红岩天书最早的记载,至今已四百多年,见于明嘉靖年间邵元善的《红岩》诗。至清代中叶,始引起学者的注意。 据《贵州通志.金石篇》记载,清朝道光年间,文人学士们就开始了对天书的考证,拓本、摩本、缩刻本多种问世,记游考证之作甚多。邹汉勋、刘心源还分别著有释文。光绪年间影响愈大,名播海外。法国人拍茹雷和弗兰海尔谓此刻“含有绝对之神秘性”;日本学者德风作藏、鸟居龙藏还不远万里到贵州索要陈矩精印刘氏释文本,归而藏于“帝国大学堂”两图书馆及学校、古寺中。
以明代邵元善为代表的第一次研究热潮和清时海内外学者的第二次研究热潮之后,红岩天书的研究在历史的硝烟中沉寂了下来。直到1995年,安顺“悬赏百万”的说法,促进了第三次研究高潮的形成。专家、学者群起响应,甚至“特异功能”及“鬼师”也参与其中。

千古奇书面目全非

遗憾的是,自有人发现了红岩天书之后,贵州的许多官员和文人纷纷对天书进行拓印,或收藏悬于堂中,或作为送礼之物,这样,使得红岩天书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或附庸风雅之物。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为拓印天书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錾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残留的某些笔划,随意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东西,彻底破坏了红岩天书的本来面目。山东大学艺术系教授刘乐一说,1992年他看到的红岩天书只剩下四个半字形,而今天不但有几十字,还有复制的天书布满附近的岩
壁。
5月21日,天阴沉沉的,一副暴雨将至的样子,记者在岩下端祥,天书共五块,其中四块是复制的。那块被称为“天书真迹”的红岩上,油漆涂过的刻印煞是刺眼,不但字符有数十个,左边还有似篆非篆的“落款”,显然是后人的“杰作”。山脚下已劈出一块平地,据说准备用作将来旅游团队的停车场。旁边的小山包顶,新建的凉亭耸立其上,两个放牛的红岩村少年告诉记者,凉亭的风景最好,村里的年轻人最爱到那里照相。

山风毫不留情地刮着,记者踉跄着下山,耳边似乎传来当地流传的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千年古迹与现代凉亭,斑斑红岩与鲜红油漆,焚香祈祷与引经据典的破译,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许这一切都与银子有关。

破解天书众说纷纭

红岩天书究竟产生于何时,是何种文字或符号,其含义如何?研讨了数百年,至今尚无定论。据《永宁州志》记载,红岩古迹在明朝嘉靖年间就为当地人所重视,而民间则把红岩古迹作为神碑供奉,祈求消灾降福。而对于这个千年古迹,有人说是岩石风化的自然纹络,有人认为它是古夜郎文化的遗迹,还有人把它说成是殷高宗伐鬼方的纪功刻石,明清时代的文人多把它看作是诸葛亮南征时留下的文字。更有甚者把红岩天书推断为外星人的遗迹,据说还有人用占卜之术,在红岩下焚香磕头三日三夜,祈求神仙显灵为其破译天书。种种传说和推测,使人坠入历史的迷雾之中。
1999年,江南造船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推断是建文帝“伐燕檄诏”。 林国恩把“天书”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林国恩认为,建文帝在皇叔朱棣篡位之后,便在亲信随从的保护下,隐匿到了贵州的山谷之间。在躲避了数月后,建文帝很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自己的身单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众多,难于应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写于红岩之上。而刘乐一则认为:“建文帝当时是出逃了,后流落到贵州,并在那里出家。”刘乐一认为红岩天书是运用了钟鼎文等篆隶书体,采取了添加、省减、移化、图释四种方法将字形肢解而成的建文皇帝的留言牌。对以上两种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明史专家顾诚认为,建文帝下落现在仍是一桩谜案,他是否逃到了贵州,仅靠对红岩天书的猜测还不足以证实。依据红岩天书来断定建文帝的下落纯属个人猜测,在史学上价值不大。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a34ac9010005qd63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