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岳游记 |
[游记]南岳游记 |
2007-07-16 life-diary.cn |
刮着狂风的夜晚 雪夜赏“灯” 正月十四,早上还是雨,半上午就飘成了雪花,纷纷扬扬似倾倒一般。 朋友,您能主宰自我 有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学,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地倒,学者说:“师傅,茶已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岳游记 游遍了江南大小名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登临五岳,五岳自汉以来,一直就是华夏的地理坐标,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既是神灵居住之所,同时也是古代华夏地舆的标记,在国人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 早就听说衡山了,1997年我去桂林时,汽车就经过衡山脚下,后来一些同事曾上过衡山,没有盛赞衡山的美丽与灵秀,只知道衡山的高峻与陡峭,苦于当时了解得不透,名气也不是很大,慢慢地就忘却了。五岳之中,南岳离我们最近,人们都知道东岳的雄奇,西岳的险峻,似乎对南岳没有过多的印象。东岳泰山屹立东方,素为“五岳独尊”,历史上历代帝王曾亲自登临,祭天祈福,布施甘霖,在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人文历史丰富,居五岳之首,无可非议。华山的险峻我们是从电影上知道的,《智取华山》的惊险和刺激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在我们那一代人中是具有很大知名度的,以至于离我们最近的衡山却知之甚少,实为一大憾事,然而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8月24-25日我们有幸畅游了南岳衡山,按照旅游参观的路线作了一些记述,以作记念。 我们是24日下午赶到衡山脚下的南岳镇的,汽车进入南岳镇,扑面而来的是别具一格的风景,只见大街小巷的店铺里摆满了祭祀的高香、黄纸和爆竹,那大大小小的香烛呈粉红色,一排排,一串串,一簇簇,把整个南岳镇装点成梵天佛国,这是我们一行根本没有想到的,在我们的印象中,但凡游山的往往是取其高峻,因其气候宜人,人们往往来此避暑消夏,登高望远,舒释心怀,不曾想到入南岳给人的印象却是另一番景象,这却是让我们很纳闷的,不知这南岳衡山曾几何时变成了海天佛国了,这一意外发现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25日上午我们来到衡山脚下的南岳大庙,该庙规模宏大,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是集佛道二教于一体的庙宇,南岳大庙糅合佛道两教的精华,既有佛教的大雄宝殿,又有道教的祖师殿、上清宫。从大庙建筑上看,中间一进五重四个大殿,主殿为祝融火神的佛像,大殿广场下面设有东西两个宝箱,宝箱其实就是梵香的大房子,房子足有40平米,2米高,比一般的香炉大多了,留有8个窗口,中间作为了燃烧室,东边的是为生者祈福祷寿的,西边是为亡者祈祷灵魂安息的,东边的宝箱整天香火不断,人们把整把的高香,黄纸,鞭炮投进宝箱内,噼噼啪啪的响声便不绝于耳,许多善男信女长跪在宝箱前埋头祈祷,一幅虔诚的样子,而西边的宝箱则明显寂寥很多。 大庙是佛道同居的典范,东边有道教的东8观,西边有佛教的西8庙,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佛道共存,观庙共处,相得益彰,各观庙大院小舍,回环曲折,错落有致,宏敞中见精致。南岳大庙朝拜者络绎不绝,三五成群,或者一二十人的队伍,所有的朝拜者都穿黑衣服,扎黑头巾,胸前戴着用红布作的小围裙,上面用黄线绣着“南岳进香”四个字,一群群,一队队,手持香烛,一步一拜,更有领头者高唱进香歌,从者随声附和,祭拜方式与风格独特。首次遇到这样的的场面,我们不禁感觉怪异起来,不知这是些什么人?怎么如此的打扮?后经导游介绍才知道这些人是专门来此进香的香客。这些人大都是农民,从穿着上可见他们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青衣玄帽,红红的围裙挂在胸前,让人感觉十分的神秘,他们一脸的严肃,一脸的虔诚,门票照样是要买的,从们的一举一动中,完全可以感悟到他们对大庙的崇拜,那是他们心中的神明,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有不少人从遥远的乡村赶来,为的就是向大庙进一柱香,拜几尊佛,我们游大庙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从大殿到御碑亭,再到东8观,西8庙,然而最让我关注的还是这些青衣玄帽的香客。 在御碑亭,传说此碑是清康熙皇帝亲手所书,是一个二丈见方巨大石碑,下面由大石龟驮着,龟的头脚和碑文在文革中被毁,碑文被磨平,现在的碑文是重刻的,石龟的头足也是用水泥补起来的,即使是这样,也影响不了香客们虔诚的心态,我站在御碑亭外观察多时,看到他们一个个将挂满汗渍的脸夹贴在大石龟身上,亲昵而又崇敬,上至60-70岁的妇人,下至3-4岁的儿童,多年的抚摸,大石龟已经光亮可鉴了,原来的漆也掉了不少,显得有些斑驳,一块块的水泥露了出来,与石碑很不相称,然而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敬意,照样是成群的香客伏龟大恸。 大庙的昨天和今天也许有过相同的景象,在太平盛世,人们或许会成群结队地来大庙进香朝拜,祈福祈寿,南岳又称寿岳,是五岳中主寿的神山。南岳大庙同样离不开寿文化的薰陶,看看那些衣衫滥缕的香客,我们百感交集,他们的虔诚能换来什么?福兮?寿兮?相反那些衣着华丽,甚至于不向大佛正视的游人,他们又在想什么呢?他们来大庙一不祈福二不祈寿,仅仅当看客,把大庙的风物摄入相机,充其量只是一个匆匆的看客。而留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大庙,不是佛道两教并存的文化,而那批青衣玄帽的香客,他们的虔诚总是让人振撼,他们的作为让我们感动,几千年的传统他们固守着心中的神祗,年年进香朝拜,作为了一个现代人也许很难作到这一点,更何况那只是他们心中的神,能否保佑他们脱贫致富还是一个问号,他们居然不远千里登门拜谒,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难怪乎人们在西藏见到信徒们一步三跪地向圣城拉萨朝圣时,让人难以理喻的心态一样,也许其中的奥密是一样的,只要心中有这份期盼,这份执着,这份信仰,哪怕是赴汤蹈火,他们也会义无返顾的。 南岳大庙是南岳的灵魂。她蕴含了南岳的精华,魏魏南岳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祝融峰最高,海拔达1290米,其它诸峰,依次矗立,环列拱卫,一如朱鸟展翅,横亘在湘中大地,纵起于湘资二水之间,在这峰峦起伏的南岳群山里,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典故,南岳大庙则是浓缩了的南岳胜景,是72峰美丽的倒影,兼容佛道两教精理,饱含人间正气,向人们昭示南岳的历史与明天,颂扬南岳的浩然之气,因为南岳大庙处于衡山最高峰的脚下,代表着南岳的精神。因此,南岳大庙以其气势恢宏,文化灿烂为特点,吸引着八方来客,远自日本,新加坡,近到两广、两湖、江西的农民,每年8-9月都集中来大庙朝拜。大庙吸纳衡山千百年来的精气,让人们不必辛苦上山探源就能领略南岳的神韵,解除人们登山劳顿之苦,自古以来,就很受人们欢迎。可以这么说南岳大庙是集南岳72峰灵气于一身的精神代表,大凡来南岳的游客必首先来朝觐大庙,大庙是南岳文化的载体,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据考证,南岳历史悠久,始封于唐虞,相传唐虞尧舜来此祭祀社稷,巡疆狩猎;大禹在此杀白马祭告天地,得金简玉书,立“治水丰碑”;直到西汉,汉武帝刘彻元丰5年(104)曾登临礼祭安徽潜山的天柱山,遂移古南岳的祭典于此,到南北朝时陈代末年止,衡山经历了550年的冷寂,自隋唐以后,中国又恢复大统一,遂改汉武之制,仍以湖南衡山为南岳;宋徽宗则亲笔题赞为“天下名山”;清代康熙等6位皇帝也遥颁七块匾额墨宝,均为名山装点了光彩。 离开南岳大庙,我们参观了万寿广场,衡山又称寿岳,汉《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的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这说明南山即是南岳,寿比南山应为寿比南岳山。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历代文墨客围绕寿字,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或形于图,或讴于歌。万寿广场是衡山发掘南岳寿文化,唱响旅游开发的标志性建筑,于2000年建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万寿大鼎,鼎重56吨,寓中华56个民族;高9.999米,寓中华民族九九归一;大鼎四周铭铸100000个来自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以来古今书法家用不同书体写的寿字,正面和背面各1909个,两侧各3108个,底3073个,各面中心部位分别是毛泽东、赵朴初、欧阳询、何绍基、齐白石的草、行、楷、隶、篆体五个大寿字。万寿大鼎寓意是中华民族万寿无疆,万民同寿,万方同寿。该处景观由江泽民揭幕,突出寿文化这个中心,由于建设时间不长,再加上是人文景观,给人的感觉就显得过于苍白,草草地走了一遍,没有多少感怀,人气也和南岳大庙相差很远,要不是导游的安排,一般人估计不会来此留连的。因为文化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缺少历史的文化就相当于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是没有生气的,也许若干年以后,这里肯定是另一番景象,不会像今天这样冷清,历史总是轮回的,昨天相对于今天也就是历史,但是前天相对于今天历史就更浓厚一些,历史就是这样,谁也改变不了。 出了万寿广场,一行人于是向南岳峰顶进发,进入衡山大门,便改乘旅游区内的中巴车向山上爬去,山路崎岖,弯多道窄,很多位置设有硕大的弯道镜,司机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弯道那边的车辆,山路一边贴着山坡,一边是万丈深渊。坐在车上,一边饱览南岳旖旎的风光,一边思索衡山的神韵,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弯道太多,有很多人晕车,如坠云里雾里,更有甚者当场就呕吐不止。幸而我对神山心中早有向往,任凭汽车如何回旋,不曾晕过车,倒是让四周的景色迷醉了。随着山势的升高,南岳秀丽的景色便呈现眼前,道路两边林海葱郁,绿波荡漾,满山的翠绿倾泻在山坡上,气温也比山脚低了好几度,那苍翠的松柏,高挺笔直,精神弈弈;岩边的凤凰树开满金灿灿的花,满坡满谷都灌着浓浓的绿,滴滴的翠。汽车来到半山腰我们就下了车,听说要改乘索道上山,半山腰有一名景叫半山亭,亭子不大,上有一幅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这富有哲理的对联发人深思,给人鼓励,大意是激励登山的人们只要坚持不懈,胜利就在前方。其实何止登山如此呢?世间万物莫不遵此道而行,敬佛修行,求学问道,皆随此理。我们一行没有登山的劳顿,遥想往昔的游子,走到这里一定筋疲力尽了,想打退堂鼓的人大有人在,这个半山亭既是人们小憩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精神加油站,看着山亭的那幅对联就会增加继续向前的动力和勇气。 于是我们改乘索道上山,登上摇摇晃晃的缆车,随着山势的提升,我们的心也仿佛悬中空中,缆车在上升,气温在下降,景色时刻在变幻,掠过茂密的树梢,飞过陡峭的山岩,穿过阵阵的云海,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飞翔,大家都在云里飞,雾里走,飘飘欲仙,胆大的人俯看脚下的大地,峰峦如蚁,层林似锦,时而阵阵云雾遮掩着脚下的大地,万物飘渺,天地一色,仿佛是登天的道路,给人以飞天的遐想……。十多分钟我们就登上了海拔1200米的南天门,转瞬之间天我们好像进入了二个世界,南天门是一座用巨大青石砌起的石门,形状与常见的牌坊差不多,但特别雄伟壮观,高耸在通往峰顶的山路上,在迷蒙的云雾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石门上有幅书法苍劲的对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晨近;路承绝顶,俯看翠微峦屿低”。穿过南天门,我们便向绝顶祝融峰进发,一路上人员蚁集,上上下下的都有,更多的是青衣玄帽的香客,有不少人显得步履蹒跚,疲惫至极了,很显然他们是用双脚丈量衡山的,不像我们无劳困之苦,无汗水之累,但是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手年所持的香烛,朝着峰顶一步一扣的迈进……。 终于到了祝融峰了,这里有一个用巨石铁瓦垒成的祝融庙,矗立在衡山绝顶上,传说黄帝属下管火的官祝融巡狩南方,死后葬于衡山,祝融峰由此得名。站在这绝顶上,我不禁想起了郑板桥的两句诗:“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下青”。祝融峰实在太高了,我相信要是晚上站在这与天齐高的峰顶上,一定会看到那蓝幽幽,亮晶晶的星星,从我胸前飘落下去呢! 祝融庙里人头攒动,尽是一些虔诚的香客在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祝融塑像端坐庙堂之上,香火旺盛,一批批青衣玄帽的香客围绕在祝融庙里念经作揖,焚香祷告。我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也很少见到这么虔诚的香客,更意想不到祝融庙如此神灵,人们历尽艰辛,竟是为了能在祝融庙里敬上一柱香,许上一份心愿,想想刚进南岳镇时的特殊景象,至此已经完全明了。 衡山的特点并不在高,而是在她神灵的一面,古往今来,帝王祭祀祈求太平,人民康乐,逐渐演变成民间进香拜祭的形式,人们冲着她神灵而来,带着满怀幸福的期盼而归,这就是她与其它名山不同之处,也是她魅力之所在。由于我们一行没有作任何准备,完全是以观南岳山水而来,献上的不是香火,而是一份崇敬的心情,纵观烟火人间,能有幸来此洗尽浮华,陶冶性情,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虽然没有进香祭拜,但是收获的是一种无比敬佩的情怀。峰顶气候多变,刚才丽日当空,现在却云蒸霞蔚,下起大雨来,我们一行猝不及防,没有预计到这多变的天气,均让大雨淋个透湿,清凉的雨点消解了暑气,通身都透着舒畅,心想来登临竟偶天浴,神灵洗礼,醍醐灌顶,启迪智慧,实为人生一大乐事!此记。 2006年9月4日晚 后记 南岳的美在于她灵秀和气势上,写完这篇游记,我总感觉没有把她的特点写出来,文字表现得还很不够,看到的和想到的仅仅是她的一个侧面,这篇游记我在衡山灵秀方面着墨较多的是她灵气的一面,秀丽的一面只是一笔带过,其实五岳之中南岳是最秀丽的,有“五岳独秀”之称,我之所以没有过多的描写她秀丽的一面,是因为灵比秀更重要,更有深度,更漂亮,更芬芳。我游过不少江南名山,风光秀色见过不少,秀是外在的东西,就像一个人的漂亮外表,有漂亮脸蛋的人很多,但是外表美和心灵美合二为一的人却是很少,我写南岳的灵气,其实也是写她的内涵与气质,一座山的灵魂在哪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这座山的精神之所在,我认为南岳的灵魂不在她的高峻和秀丽,而是在那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上,在我游南岳的过程中,很多场面是让人感动的,通过这些感动场面来体现南岳的灵魂,我认为是这是对她最好的禅释。 南岳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气势,虽然文章没有提过,便是气势确实是她美丽的第二个亮点。写完后,我就很后悔,没有把南岳的气势充分体现出来,苦于构思不精,没有安排段落抒写心臆,实在令人遗憾。气势本来就不好写,写多了人们不愿看,写少了让人看不懂,只能在有形无形之中向人们展示她气势的一方面才比较合适。其实我在写南天门和缆车所感时,都在笔端中体会南岳的气势的一面,这应该说是南岳气势的缩影,只要大家仔细品读,就能感受得到的。在五岳之中,人们根据山体的自然形状给他们以比喻。据魏源的《南岳吟》“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衡山如飞……”。南岳的气势也是这个飞字,凌空而飞代表着一种勇气和力量,没有力量也就没有速度,没有速度是飞不起来的。“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大鹏鸟正如南岳的气势,她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但凡游过南岳的人都会为她的气势所折服,为她的精神而骄傲,从而激励人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眼界更为长远,精神更为振奋,勇气更为充足,力量更为伟大。 最后祝愿南岳的明天更美好! 2006年9月7日晚 |
转自:http://www.life-diary.cn/Info_187824.htm5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