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1页-四川子云山的传说和美景-旅游攻略-自助游攻略

[游记]第1页-四川子云山的传说和美景-旅游攻略-自助游攻略

2007-08-03    lvtou.com

早就耳闻犍为八景之一的子云山“云亭晓烟”的众多传说,在无限向往中,今年“五一”黄金周,笔者终于有机会一探子云山真面目。

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扬雄,字子云,犍为的子云山、子云亭都拜他的名字所赐。站在子云山上,俯看岷江奔流不息,雾霭时浓时淡,缭绕升腾,使人仿佛置身于九天之上。山前的丹霞绝壁上,清嘉庆犍为县令王梦庚所题的“子云仙境”四个大字依然醒目,而在子云山观音岩江边的红岩上还留存着“云亭晓烟”阴刻,题刻日期为乾隆戊戌孟秋(公元1778年),落款全部风化,只隐约可见“犍邑”、“敬修”等字。漫步在清幽的子云山上,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古人留下的斑驳字迹和渐渐退隐的美景似乎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扬雄寓居子云山

据致力于探古考证的犍为退休干部罗长安介绍,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四川郫县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善于深思,喜好辞赋。崇拜司马相如,常以其式作赋。奉召随成帝四次出游,写成绝唱千古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婉劝成帝勤俭治国,轻税裕民。扬雄为人正直,不攀权附贵,其《法言》、《太玄》等著述具有很高的价值,国内外汉学家都认为扬雄是可与孔孟齐名的大儒和“汉氏之新圣”。其先祖出自周朝伯侨后裔,原周宗族支系,受封于晋之扬地(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遂称扬侯,故以扬为姓,战国时避乱离晋,初迁沐川,后居犍为东南十五里的子云山。

追寻古人足迹,遥想当年景致,晨光初现时,紫气东来,云蒸霞蔚,扬雄被这人间仙境所征服就此住下,于是“子云仙境”的美名由此传开。后来,子云山上建起子云亭,吸引了无数游人,山上水月寺的客房常常住得满满的。游客当中不乏文人墨客,于是子云山又增添了“云亭晓烟”的美誉。据说“云亭晓烟”岩刻与子云亭之间的大路上,古时建有一座照壁,1958年被拆毁,现无遗迹。

子云城据险而建

子云山主峰虽然四周皆为悬崖绝壁,险峻异常,但其山顶却有几块坪坝。坪坝总面积近10公顷,因而常被兵家据为驻防之地。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为了抵抗蒙古军队南下,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命军民在犍为子云山主峰据险筑城,称为子云城。

当时子云山主峰北端青龙嘴有高石梯关隘称北口,南端白虎嘴有两块巨石对峙,一条宽约2米的通道从中穿过,形成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隘口称南口。西北山嘴仅有一条盘山险道与山下相通称西北口。余玠在北口、南口和西北口各筑城门一道,城门内加筑炮台,全山四周再环筑一丈多高的土城墙。据子云三组现年86岁的刘光武老人介绍,童年时看见部分残墙仍有一人多高,矮的地方牛羊均可跨越,现已消失。北口和南口用以防御来犯之敌,西北口防御背后偷袭之敌。

子云城据险而建,可谓固若金汤。可是到了元至元12年(亦为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蒙古大军占领嘉定后,派速哥将军率兵南下。在强大凶悍的蒙古大军的威逼下,犍为子云城还是和宜宾、泸州诸城一起不战而降。元军占领子云城后,将山上的城门、炮台、城墙全部毁掉。至此,子云城消亡,只在史书上留下记载。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版《嘉定府志》第二册卷四70页“山川.犍为篇”原文:“子云山,县南二十里,汉扬雄尝隐居于此。山腹有子云洞,其巅有池。宋宣和间,邵伯温官蜀转运,自洛阳迁居蜀地,初亦寓此。至淳祐中,余玠筑城其上,并置戎,因改名子云城。元至元十二年,速哥徇(用武力威胁)嘉定下流诸城,子云、泸、叙皆降,城废(见元史)。”

城虽废,险依然。辛亥三年(公元1911年)的同志会暴动,以及后来的杨森暴动,都在子云山上设防据守。特别是辛亥三年的同志会暴动,同志军先行占据子云山,官军后来从北门和西北门分别攻破天险。破城时杀声震天,尸横遍野。至今北门和西北两门内的山头上,很容易挖到同志军的堆堆骸骨。2002年,子云村三组蔡永宽等人在子云山西北口的后寨门山头干活,几锄下去便挖到一大堆白骨,吓得村民们再也不敢继续挖了。

“子云仙”背后故事多

由于后人特别是民间百姓不知扬子云为何人,便将扬子云游学寓居于此误传为扬子云在此修炼得道成仙,故子云洞被当地村民称为“神仙洞”。1943年,当时水月寺有一个叫妙清的和尚,专门负责每天早晚击鼓撞钟。有一天妙清突然不知去向,全寺僧人四处寻找,找了一个半月也未找到。后来子云山下一个叫费素华的妇女和另外几个妇女上山割草,发现妙清和尚在子云洞中盘膝而坐,人已骨瘦如柴。保长邓绍荣得知后马上上山告知主持和尚禅清,禅清找人将妙清和尚抬回了寺里,结果没过两天妙清和尚便死了。事后人们才知道,妙清深信扬子云在洞中修炼成仙的传说,因而效法扬子云去洞中修炼,以期成仙,结果却断送了性命。当地百姓误传扬子云修炼成仙,并在子云山山腹的悬崖上雕刻了一尊2米高的塑像,塑像头顶刻上“子云仙”三个大字,由此演绎出了种种神话传说,至今这尊塑像和“子云仙”三个字都还清晰可见。

水月寺曾经宏大

据记载,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子云山上兴建庙宇,取名“水月寺”。水月寺初时规模较小,尔后各朝历代多次扩建,规模逐渐变大。鼎盛时,水月寺共有12个天井,除供奉菩萨的各殿、僧房、客房外,还有后花园,几乎占据了半个子云山头。整座庙宇青砖青瓦,柱子全是很粗的楠木。1978年,孝姑公社修办公用房和大礼堂时将水月寺的木料全部拆走,现在山上只留下一段长200余米,高1.5米的主庙石基,庙门外仅留下一段长10米、高4米的条石保坎。庙门外一株三人都合抱不完的大黄葛树和庙后山头两根一人难合抱的大青冈树也在文革期间被砍去烧砖用了。

水月寺的僧人一直较多,临近1949年解放时,庙里还有36名和尚。不知年代的和尚墓在子云山上四处可见,其中在子云亭附近就有石砌墓穴几十座。这些和尚墓有部分是塔墓,现大都已经被毁。水月寺与很多寺庙不同之处在于僧人是以收租为生。水月寺拥有大片土地,年收租有一千多担粮食,现在子云山周围三、四、五组的田地以前都是寺庙的。与其他寺庙还有一点不同之处,水月寺的和尚分为两家,东西两廊各为一家。东廊的和尚主要以收租为生,当家和尚名禅清;西廊的和尚主要以管理孝姑市场为生,当家和尚名济宣。济宣和尚是个大胖子,为人凶悍,特别是在孝姑市场上“打斗”(用斗量米)尤为凶恶,民众既恨他又怕他,敢怒不敢言。解放后,这些和尚有家可归的全部遣散回家,无处遣散的全部就地安置在现在子云村四组的庙子湾集中居住。

云亭湖灯好迷人

水月寺当年有罗汉堂,供奉十八罗汉;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还有千手观音、燃灯古佛、韦佗、猪王、牛王菩萨等等。水月寺庙宇宏大,逢年过节时庙亭上红灯高挂,一派喜庆,风清月明之夜隔江相望,只见明月和盏盏红灯倒映在岷江之中,别具一番美景,于是便有了“云亭湖灯”这一景观。再加上位于河对岸杨洪山上的宝乘寺和下游孝姑古镇与之遥相呼应,子云山的景色更是美丽无比。子云山半山腰有一幅墓联:“背靠云亭湖灯,面横宝寺山岳”,便是此景色的真实写照。

转自:http://www.lvtou.com/h/post/19TTydDQ/20070626/11/104415_0.html2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