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问”中,所阐述回答的都是九嶷山、舜帝陵、那么如何看待九嶷山和舜帝陵呢? 首先,九嶷山是历史山。 九嶷山与舜帝陵齐寿,齐名。九嶷山舜帝陵是最早有史籍记载的帝王陵,比建于唐代宗大历九年的陕西黄帝陵早1000多年;比建于宋代的炎帝陵早1300余年。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从夏代开始,是中国历史上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之始,比对炎帝和黄帝的祭祀早得多。 对于中国历史上华夏儿女共同认可的“三皇五帝”,史籍记载得最多、最详尽、最系统的是舜帝。从《尚书》、《山海经》,到诸子百家、到《史记》,无不对舜帝崩葬九嶷山异口同辞。由于舜帝崩葬九嶷山的缘故,九嶷山从夏代开始就成了华夏女儿拜祖朝圣之所,史籍、文物、丰富的传说故事,十分详尽地记录了历朝历代九嶷山谒陵祭舜情况。 九嶷山是记录尧、舜、禹时代的载体。要研究断代史,就要以史为据,就要研究舜帝,就要研究九嶷山。无论任何人,要赋予夏和夏以前的断代史的具体内容,如果抛弃关于舜葬九嶷山的历史典籍,而妄图推翻重来,也就等于使自己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其次,九嶷山是文化山。 《尚书》载:“德至舜明”。《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由于舜葬九嶷,九嶷山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传承道德文明的载体。帝王祭九嶷,名人游九嶷,诗家咏九嶷,史家论九嶷,辞家吟九嶷,地理学家考察九嶷……从夏代开始历经数千年,九嶷山留下了碑刻、祭文、诗章、辞赋、曲籍等等数不胜数的文化长卷,九嶷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放射着灿烂夺目的文化异彩。从屈原的《九歌》到毛泽东的《答友人》,从蔡邕的《九嶷山铭》到江泽民题写“《九嶷山舜帝陵》”从历朝历代的延绵不断的祭舜帝文、祭碑到九嶷山“禁采碑”、“抚瑶颂碑”、“减负碑”,无一不是一本关于九嶷山和舜帝的厚重的书。从九嶷山走出的杰才俊彦、志士仁人、孝子贤孙,无一不浸透着舜帝道德文化的光辉。“登此崔嵬,托灵神仙”的三分石与无字铜碑的古陵文化,从夏至今薪火相传的祭祀文化;舜帝二妃泪染竹斑的“斑竹文化”;“九峰相似,望而疑之”的舜源峰、娥皇峰、女英峰、箫韶峰、朱明峰、桂林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的民间传说文化;“万山朝九嶷”以及“水峙山流”的山水文化;依山而筑的瑶家吊脚楼、古朴的民风、绚丽的民族服饰、清甜的瓜箪酒的民俗文化……无一不是一幅画,一首诗,一篇华章。 其三,九嶷山是风景山。 九嶷山又叫苍梧山,巍然屹立在湖南省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南临百粤,北连衡岳,雄控荆湘,虎踞龙蟠。方圆500平方公里的九嶷山,核心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山奇,水秀,洞异,林幽。九峰叠翠,白云缭绕,奇岩异洞,山光水色,美仑美奂。 九嶷山是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十大旅游区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提升九嶷山的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化价值,紧紧抓住“历史”与“文化”,做足文章,这是舜帝馈赠的、唯九嶷山所独有的资源,亦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其四,“舜葬九嶷”的历史事实不容歪曲亵渎。反映“历史”与“文化”载体的舜帝陵、通过修葺扩建,已历史地展现在中外世人面前,特别是通过玉琯岩秦汉时期古舜帝陵庙遗址群落的考古挖掘,更证实了舜葬九嶷这个铁钉事实。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挖掘把握“历史”内含,充实“文化”内容。 对于“如何充实”文化内容的问题,我们不烦引证他山之石来攻玉。山西运城只有舜庙,绝无舜陵!有史为证。但是,围绕将舜帝陵说成在山西运城盐湖区的鸣条岗的错误导向,运城市及盐湖区做了大量富有心机的工作。举例来说,孟子所言:“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一没说“鸣条”在哪里,二指明了舜为“东夷之人也”。为了达到既争出身地,又争帝陵的目的,山西运城盐湖区仅凭有个“鸣条岗”,就置全国地名叫“鸣条”的其它十余处不顾,且丢掉“东夷之人也”的史实,攻击司马迁等历代史家的“舜葬九嶷说”。所作的工作有:1、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等出版了《圣帝虞舜》、《舜乡圣迹》、《虞舜文化考论》等数种书籍,发表了“舜卒鸣条”、“南巡之误”、“苍梧考证”等歪曲史实的文章,对舜帝葬地混乱视听;2、仅凭据说是唐代开元26年(738年)所建的舜庙和明代万历年辛亥孟春东郡邢其任所书的“有虞帝舜陵”的一块石碑,就把历史渊源置之不顾,把古往今来对于舜崩葬九嶷山的数十部《正史》、《正经》以及名人学者视同草芥而大做文章说舜生在运城死在运城;3、召开“虞舜文化研讨会,并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专家河东论虞舜”的部分或是先秦文化专家而绝非虞舜文化专家的言论以混淆视听。4、在山西运城鸣条岗舜帝庙张挂断章取义和曲解后的《孟子·离娄下》和伪本《竹书纪年》摘录;5、说《南风歌》是舜帝在河东盐湖所作,请大名家赵朴初书写其歌词勒石刻于舜帝庙内;6、处心积虑仿古造古,连庙前刚刚移栽过去的两株树龄莫过数百年的柏树都千方百计说成是大禹所栽。 山西盲目争夺舜帝出生地和葬地之行为虽不可取,但其“文化意识”不可谓不强。面对山西运城争夺舜帝陵势在必得的态势,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