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有东西两冢,形似马鞍,又称马鞍堆。堆上分布西汉墓三座,其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 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处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有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随葬物品非常丰富,达三千余件,有帛书、丝织品、帛画、陶器、竹简、漆器、木桶、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其中覆盖在内棺上的一幅彩绘帛画,花纹鲜艳,色彩绚丽,画面内容想象丰富,是中国现存2100多年前的丝织品中的珍品。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汉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20多年。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中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重大意义,出土文物非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是中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墓中出土文物后移至湖南省博物馆陈列,三号墓坑则仍保留原样,以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此墓为长沙市雨花区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