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夏河的夏天 |
[游记]大夏河的夏天 |
2007-08-31 ctrip.com |
西北 我知道有一个美国电影叫《西北偏北》,没看过,而我是曾在西北,主角是自己,演了六年,这六年是分三段过的:先从北京到兰州西固做了半年中学生,后去当兵,回来在兰化当了四年工人,赶上第一批高考,到南方读了四年书,又回了西北。 当时的情况是,毕业了,同学们自然而然地都想留在大城市或回自己家乡,那时我家已在我考大学之前调至广州,可兰州有两个名额,没人去,学校认为你从那来的,非你莫属,在我发一通唠骚之后,还是负气启程回西北了。 回到兰州,先参与做了一个万吨冷库和一个军区小冷库之后,我们出省城设计的第一个冷库是甘南,规模100吨,我们一行若干人,开着一辆面包车往南走,经过临夏,路上农民们将麦子全摊在路当中,让你的车开过去帮它压麦子,压完我们的车开锅了,麦子把水箱堵了,只得下车换水。回来的路上还遇上夜晚甘肃下罕见的瓢泼大雨,车不敢往前开,黑暗中在路边上停着等雨停,一车人在车上呀呀呜,这一切就好像昨天,历历在目。 到了甘南,我们来到大夏河边,在县食品公司招待所住了下来,先需要调查水文地质情况,比如冻土深度,十年来的气候曲线,地下水温度等等,我发现在甘南工作的气象工程师竟是一个老广,十分佩服他在此地已坚持几十年。在八月份的夏天,我们亲自测得夏河的水井温度竞然只有10度,水冰得镇手,可对建冷库倒是很好的条件。 闲来我和金得宝跑到大夏河去游玩,经过一个锁着的大铁门,我说:“你怎么过去?我不怕,我可是爬墙能手。”说着蹭蹭两下就翻了过去,金为了显示他男人的力量,觉得不比我快不好意思,就奋力攀爬,没想翻得太猛把他的手扎流血了,我嘲笑了他一番,我们又继续往河边走,大夏河的水是白色的,因为水流很猛。我们用相机照了相,那时的相机质量不高,留不下什么传世之作。 在甘南我们集体参观了拉卜楞寺,一个被藏族同胞五体投地的朝圣地,也是一所宗教大学。拉卜楞的藏式建筑宏伟而有特色,特点是用一种深褐色木柴扎成捆,码在墙上做围墙的外围护,这不仅起了功能的作用,还起了一种颜色和质地的双重装饰效果,使它的建筑一下就被人记住了。 我们和当地的藏族小伙聊天,发现他们的世界一点也不封闭,小伙子知道外面的很多事情,和内地的年青人差不多。 工作完了,县上说这个季节正在举行赛马比赛,要我们去参观,我们就赶到了会场。 八月的甘南草原一片绿野,水肥草美,一顶顶白色的帐棚搭在草原上,特别是有的白毡房四角还印着蓝色的花纹,绿、白、蓝三色交织,尤为美丽。 会场就在大草原上举行,会场内外热闹非凡,圈里赛马,还有藏民族的特色体育比赛——大象拔河,圈外当时正有一个重要人物——画家黄胄领了一帮徒弟在写生,既画藏族老百姓,也画众多的喇嘛,这时候的藏族小伙是最英俊威武的时刻,他们身材高大,脸庞黝黑,鼻梁高挺,头戴呢礼帽,脚穿皮靴,骑着马狂奔,内地的小伙子谁能这么男子气概啊? 我们此时正趁机寻摸偷老藏的马骑来过瘾,没想到刚跨上马背,被主人发现了,立刻将我们喝下马来,那时候还没有十块钱租马骑的概念。 过了几个月,我们又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去设计冷库,当年所见的裕固族已经基本被同化了,不象我当兵时宣传队演过的裕固族舞蹈——穿着十分漂亮的裕固族服装。我们参观了一个毛织毯厂,第一次了解了毛毯的制作过程,另有一个遗憾是当时本地人劝我们买皮子,很棒的羊皮几十块钱一张,我们觉得没大用都没买,要放现在肯定身份几十倍了吧。还有一个情景我印象很深,就是那里小小县级政府的腐败已经相当严重(换句话说是对我们相当热情),我们设计室的人当然也同样没有抵御住腐败,人家请我们吃,我们就吃将起来,喝酒吃肉,一样没少,让我长见识的是酒不是象别的地方一瓶一瓶端上来,而是一箱一箱往上端,菜,人们早吃饱了,吃不动了,可盘子仍然在往上端,往上摞,喝得你头晕脑胀,吃得你消化不良,招待你的县府官员们更怪,他们不管挨不挨得上和冷库有关的事儿,人全来,水利局长,电力局长,当然要说也不是和他们一点关系没有,冷库得供电吧,得要水吧,总之这顿饭把谁也没拉下。要知道那时候甘肃肃南还是一个相当贫困的县,可是他们有钱干这个。 用一句特俗的话——感谢生活,毕业后两年西北的生活让我免费(或自费)游历了祖国西北的新疆、甘肃、青海三省(还差一点去了内蒙的额济纳旗,现在这地方可是看胡杨的旅游胜地)。行经乌鲁木齐、布尔津、西宁(塔尔寺)、甘南(拉卜楞寺)、肃南、天水(麦积山)、武威、张掖(第一卧佛)敦煌(莫高窟),了解了藏、裕固、维、哈萨克等各族人民,贴近他们纯朴的心灵和本真的生活,让我生活得很充实,很长见识,对西北人民怀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可以说,再之后的所有工作,都没有这么浪漫过。我每十年或更短的时间会回一次,包括我的家人,也是只要有机会就往西北跑,我怀念西北的蜜瓜、大枣,西北的夏天,西北的工友、师长,还有我青年时代的朋友和恋人。也许我的老年段还将和西北发生某种联系。 一个人从哪儿长的,就不会忘记那里的好。 在携程网上,又看到拉卜楞寺的照片了,它和25年前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有些地方,不变胜于变。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992702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