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路上(1)夏河拉卜楞寺

[游记]在路上(1)夏河拉卜楞寺

2008-05-22    sina.com.cn

前言

这几天阴雨连绵,我的怀旧情绪又开始滋长。想写写曾走过的地方,有些地方是在各种前提下特意去走走、住住的,有些地方是小时候被父母带着路过的,有些地方只是某年某次或几年中必经的中转站……之所以没有忘记,总是因为那些地方给了我如今没有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不时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疏离的感觉,后知后觉地对自己的选择愕然着,常常困惑那份完全属于我自己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却不期然已经在路上了。其实,在路上这种感觉很好的,就比如说做一个项目,总在策划方案、讨论进程、预算成本、设想结果,反反复复开不了头心就会很累,而一旦着手实施,就会有在路上的轻松感。旅行也一样,无论因为什么原因进行的旅行,旅途中的感受会淡化那个初衷,会有别的、新的或者意想不到的记忆留下来。

我想写写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有难忘的景,有的地方有特别的人与事,有的地方只有印象,还有一些地方有很多感情或者仅仅有瞬间特殊的感觉让我没有忘记。

写这些地方没有什么时间和方位的顺序,由着心情信手拈来。

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的魅惑之夜

九八年“十一”之前,兰州的雨也缠绵了好多天,校园里到处渗透着潮湿。那段日子,我很孤单,于是一放假就登上去拉卜楞寺的汽车。本来九七年的“十一”就要和好友一起去的,心里有牵挂,上车后又变卦跑了下来,她一个人上路的心情怎样我没有问过,不过,桑科草原的夜晚让她回味很久,这是我第二年一定要走一遭的直接原因。

汽车清早出发,一路向南。车窗外凉意深重,盘山公路两侧的大山呈现常年固有的冷峻的青白,山外或许还是山,或许是荒漠。我知道我要去的是草原,据说那里水草丰美。我不期待,一个人在路上毕竟孤单,孤单的我没有睡意,对声音格外敏感,但清脆的马蹄声传来时,我却恍惚以为是梦境。

醒过神来,窗外已放晴,大夏河就傍在公路旁边,河床略低下去,水流平缓,清冽得如利刃刺入人的心脏。四肢细得伶仃,躯干却壮如墙的黑色牦牛象一座座厚重的房子在河滩缓缓移动,河的对岸,山的线条柔和了很多,朱红、金黄和浓绿渲染开来,饱含水分。清脆的马蹄声再次传来,有枣红色和暗金色的袍子从窗前飘过,片刻,我看清楚了下一位来者:是骑着快马迎面疾驰而来的藏胞,黝黑的面孔和山一样沉着,我甚至能想象到他紧紧抿着的棱角分明的嘴唇,他的来路是一条笔直的大道,整齐挺拔的杨树分布两侧,阳光薄脆,透过金黄的树叶迷惑了我的眼睛,我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

路的尽头有回民小镇的集市,到处是头戴白色礼帽的穆斯林,他们大多衣着庄重、目光深邃。已是正午,乘客们停车吃饭、略加休整继续赶路。低矮的村庄渐渐远去,远处高山坡上偶尔出现高大的藏式房子,石砌的外墙呈梯形坐在天空的一角,衬出天的瓦蓝澄清又透明,外墙的窗上有飘扬的彩幡,我疑心那里面有没有住着人,高高的、深深的窗子和房子好像已经座落千年。

到夏河已经是傍晚,县城只有一条大坡街道,也算得上游人如织。路边挤挤挨挨开满出售藏饰的小店,斑驳的中式木门里藏着幽香,门面两侧常常是挂着唐卡的,我慢慢地一家家逛过去,收获一把小小的藏刀,刀鞘上镶着红色石头,卖主是位基本不懂汉话的老婆婆,手上的转经筒悠悠转个不停,我们通过手势讨价还价,她始终憨厚地笑着。

旅馆是大坡下面一座破旧的小楼,我记得很清楚,七块钱一晚上,办好入住,看了看放着十几张小床的教室一样的房间,继续下楼游荡。街边小吃店也是藏民开的,炒面条有些油腻,吃几口就饱了,热腾腾的砖茶很暖胃。晚饭后我抄手站在街边看风景,街上并没有路灯,基本看不到当地居民,奇形怪状的游人在夜幕下象集体演出森林游荡的哑剧。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停下来商量什么,我凑过去,知道他们在商量明天从拉卜楞寺出来一起租车去桑科草原,连忙上前询问可不可以加入,他们同意后又商量好明天见面的时间地点,我转身上楼准备睡觉了。

这张床上不知是不是刚刚睡过一个年老的喇嘛,枕巾上的酥油味非常冲鼻,好在我有备而来,带上帽子,用袜子将牛仔裤脚兜住再用皮筋扎紧,外套衣领竖起来遮住脸,双手拢在袖子里倒头睡去,半夜里有投宿的旅人住进来,门被推开很多次,服务员的手电筒照来照去,我带着不安全感依然沉沉睡着,直到天亮人们纷纷起床。

早饭后发现竟然下雨了,随着三三两两的游人往县城外面的拉卜楞寺走。石板和泥土路代替了柏油路,四散的游人似乎消失在半山坡上一排排藏胞的房屋之间,转角处偶尔有光头不带帽的年轻喇嘛走过,枣红的衣装外裸着一只手臂。我身边只有位磕着等身长头的老年妇女,她瘦小的身体隐在厚重的暗色藏袍里,简易木板里的双手高举过头顶,身体扑在地上发出低沉的声音。我谦卑地走过她虔诚的气场,站在拉卜楞寺前的空地上。

从拉卜楞寺前开阔的空地上能看到西边大夏河蜿蜒流淌,前日刚刚结束禳灾法会,跳法舞的人群向河流方向散去,空地上还散落着一些古怪的乐器。据说拉卜楞寺有一支嘉木祥乐队,以这里最高的活佛的名字命名,能演奏清朝宫廷音乐和所有的寺庙音乐,当然紧紧是耳闻,我始终没有见到。拉卜楞寺建筑群有独立的经堂、大殿、众僧众的屋子,主要包括藏经楼、印经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样别墅、铜塔、厨房和牌坊等建筑。都分别独立地依山而建,但又很紧凑,气势巍峨,有错落有致的立体感。这里的众多寺院是不同的学院,每天向游人开放的不会超过8座,我和几个游人跟随一队红衣喇嘛走进经堂,酥油味将我从头到脚包裹着,经堂里四面点着层层闪烁的酥油灯,旁边是鲜丽无比的酥油花,有年轻的喇嘛专门管理。正面设有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着释迦牟尼和历世嘉木样塑像,整个大殿由高大的柱子支撑,屋顶垂下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十分华丽。僧人们诵经开始,游人也止住脚步,跪坐在脚边的坐垫上,今天不是活佛讲经的重大日子,诵经只用了一餐饭的时间,我们慢慢退出到后院来。后院有礼僧一样的中年喇嘛引领游人走进另一座空着的经堂,灯火明亮了许多,可以看清楚壁画和唐卡画。壁画内容很有生活气息,题材包括佛经故事、历史人物还有医学图解之类的;唐卡画与我们在别处见到的类似,但更加奢华,据说是拉卜楞寺一绝——堆绣,颜色各异的绸缎剪成佛像、人物、鸟兽、山水、花草虫鱼,绣在布幔上,底部垫着羊毛,很有立体感;还有酥油灯前的酥油花样式也复杂很多,酥油花怎么制作的我始终没有弄清楚。酥油的味道类似于很浓重的奶粉味,很多游人都不习惯,看着他们皱着眉头强忍着真是有趣,我倒是比较接受这种香甜至极的味道。酥油灯在藏族信徒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除了寺庙,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长明不灭的酥油灯,无论是家中举行念经法事,还是为逝者作祭祀活动,都要点上几盏或上百盏酥油灯,信徒们相信它会在世间变为火把,使人明善恶辨是非,远离愚昧的黑暗,获得智慧之心,转生高界,脱离悲悯……这是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的解释,他背着画夹子离开这里后去了川西。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e22e01000c91.html26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