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赵大华:兰州中山桥的路标典范性

[游记]赵大华:兰州中山桥的路标典范性

2008-07-01    sina.com.cn

紫竹恋/文

2008年3月下旬,赵大华教授应邀赴兰州讲学,归京后发表了关于兰州印象的游记,对兰州景致“马踏飞燕”、黄河第一桥和“黄河母亲”等的观感做了描述。在以往的管理培训中,尤其是在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课题的培训中,赵大华曾多次引用过兰州黄河大铁桥(即兰州中山桥)的范例,说明一个企业战略管理、质量保障和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去年,3月1日前后,兰州人民以崇敬喜悦的方式专门庆祝黄河大铁桥100周年大寿。赵大华拜访这座桥时,它经历了101年历史沧桑,为黄河儿女服务了愈一个世纪。大桥的历史与现状,给了赵大华新的启迪。他在《兰州之行散记》中写道:“它历经百年风雨而健康无恙,仍在默然地为大众提供服务。”又:“这座桥是一个被尘封了的强国路标和廉政典范!”

为什么赵大华把这座桥称作“强国路标”、“廉政典范”呢?现在,我们将赵大华教授的兰州散记中有关中山桥的记述转载如此,回答这个问题:

题目:黄河第一桥——不应被遗忘的强国路标

赵大华/文

兰州黄河大铁桥之所以享有“黄河第一桥”的美称,是因为它曾经是横跨黄河之上的第一座现代桥梁。它建于1907年的清朝光绪年间,长233.3米、宽7.5米,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技术指导由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担当。1942年,民国政府将桥命名为“中山桥”,以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它历经百年风雨而健康无恙,仍在默然地为大众提供服务。

根据史料记载,桥梁建造商曾保证该桥80年坚固品质。就是它,曾经长时间地充当黄河两岸唯一的通道,担负着南北交通的重任。但是,中山桥在1949年国共两军的战火中不幸遭受创伤,然而桥身“安稳如常”。1954年,铁桥经历全面整修加固,增加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不仅更为坚固耐用,而且更加绚丽壮观。如今,由于兰州地区已在黄河上建立了10多座桥梁,中山桥处于半退休状态,禁止汽车通行,其实用性已在很大程度上让位于观赏性,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文物。

我在飞往兰州途中,恰巧从空姐发给的《中国日报》上获悉,宁波一座在建桥梁由于一艘货船的撞击而拦腰垮塌,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这天晚上,当我来到已经100岁的“黄河第一桥”前,它持久的坚固可靠性令我对它的建造者产生由衷的敬意。据悉,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中国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在过去100年中,中德两国都几经改朝换代,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还记得当年是谁承包的这座桥梁,保固期是多少年。德国承包商却依然记得自己的工程合同责任,做事有头有尾,敬业精神令人赞叹。

“黄河第一桥”百年中山桥夜景(赵大华摄于2008年3月28日晚)

另一方面,使我更为感动的是,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凄风苦雨中,我们先辈中的有识之士竟然能够怀抱着富民强国的梦想,高瞻远瞩,破解黄河“无一桥永久贯通两岸”的千年难题,说服光绪帝同意兴建这么一座被后人称为“强国路标”的工程,且本着务实开放的精神力排众议,将工程完全由外商承建,以保百年工程安全,结束了只靠浮桥沟通两岸的历史。1911年夏初,陕甘总督传札甘肃洋务局、农工商矿局等,声称经朝廷各部核查,甘肃创建兰州黄河铁桥所用桥价及各项盘费银两与原立合同数目相符,并无贪贿之虞。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先生在回忆录中称赞道,建造黄河铁桥是清朝覆亡前“最振奋国民的壮举”,也是一个“最节俭的工程”。在国力升腾然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这种廉洁高效的工程似乎只是属于上个世纪初叶的童话故事罢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5d88b01008uvf.html4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