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肃游记:嘉峪关功略 |
[游记]甘肃游记:嘉峪关功略 |
2008-06-10 scene.net.cn |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地区和金昌市,西连酒泉地区,于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古为河西四郡之 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地区下辖临泽、高台、山丹、 民乐、肃南五县及张掖市,总面积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7万。 张掖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举行了“万国博览会”;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 达一年之久。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物 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古称“金张掖”,后改名甘州,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 佳句。张掖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市域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 45,万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0万。 张掖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木塔寺和鼓楼最为著名。邻县有肃南马蹄寺、山丹军马场、 新河驿等景 点。张掖有312国道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旅游接待能力初具规模。 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与张掖宾馆有一墙相隔,有侧门相通,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而建起了大佛寺。现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大。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镜”,右为“入摩地”,“祗园演法”。殿内有木胎泥塑佛像,塑像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殿内四壁为《西游记》和《山海经》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张掖大佛寺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张掖市县府南街,现为张掖中学校园。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其建筑技巧集世926年,为张掖市五行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差斗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登上塔顶,扶栏远眺,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木塔寺内现辟为张掖市民俗博物馆。 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马蹄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规模宠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飞天古朴稚雅,为国内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马蹄寺环境秀丽,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四绝。游客在这里旅游还可以住裕固族帐逢,喝青稞酒,吃手抓肉,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
转自:http://www.scene.net.cn/youji/HTML/17490.html4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