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8月30日,西行第三十二天长城第一墩瓜州 |
[游记]8月30日,西行第三十二天长城第一墩瓜州 |
2008-05-22 sina.com.cn |
长城第一墩 清早,我们首先来到了长城第一墩,通过地下通道的入口,来到了大峡谷的侧面,通过铁索桥又到达对面的躲懒村来到了躲懒营.躲懒村里还保留着模拟的汉代老百姓的民宅,旁边是兵营,也还曾经有古战场,这里是长城的一个段口,底下是很深的峡谷,峡谷的浅滩上都是兵营是为了防止外敌从长城经不过然后偷偷从河道经过.这里的守军是为防患敌兵的,他们为什么叫躲懒营呢?我们继续到兵营里去探究,发现了一个古代的雕塑群“醉卧沙场”,后来我们弄明白了,过去古诗中“醉卧 我们从躲懒营出来回到长城第一墩,离开嘉峪关直接赶往瓜州安西县,早年玄奘大师就是在这里接受的马匹的供养。这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小城,小而规整,街道并没有特色,沿街都是很普通的水泥格子的房屋,甚至让人觉得这里不可能是玄奘大师当年被困的地方。因为昔日的瓜州是称为“锁阳城”,现以成为沙漠里的废墟,现在的安西县离“锁阳城”还有几公里。 瓜州这里在十天前刚刚经历了改名的过程,老百姓认为“安西”这样的名字不会吸引游客,游人都是到敦煌,他们宁肯坐好几个小时的车来安西来参观、瞻礼榆林窟后再赶几个小时的车回敦煌,所以就提出申请仍然改回了“瓜州”这个名字。古人曾经有过说法“京口瓜州一水间”,过去瓜州这里和内陆是有水道相连的,现在都已经没有了,所有的水道已被切断干旱了,人们在这里只能车来车往。这里的瓜十分好吃,《汉书》中有过记载“古瓜州地生美瓜”,地名就是因为瓜好吃而得名.这里正在举办“瓜州赛瓜会”,“赛瓜会”也是当地特色的民俗.一般在要进入沙州(敦煌)之前人们都会瓜州停留。 这里称为“安西”是当年康熙皇帝希望西部能够安宁,寄托着这种平定“西域之乱”的希望,但是现代人反对这个名字,仍然改回了“瓜州”.这里的瓜非常有名,“张骞瓜州尝美瓜”“薜仁贵兵困锁阳城”就是因为瓜而流传下来很多传说.连赵朴老都曾经写过一首诗“安西一路树荫荫,瀛得瓜州做别名。济润焦枯万物生,西来始识雪山尊。” 玄奘大师在这里出发前也曾经呆过一个多月,这里的人民对玄奘大师的种种刻画也就多起来了。在敦煌石窟中有安西榆林窟有《玄奘大师取经图》,而且从唐朝就开始有,并且在这里同时出现了好几副《玄奘大师取经图》,在别处一副都没有,我想这和玄奘大师曾在这里住停留一个月是有密切关系的。 玄奘大师取经回来后也曾经在瓜州再次讲经说法,受到大众的欢迎,这里是玄奘大师驻足时间比较长的地方。《玄奘大师取经图》其中有一副是一个将军的形象跟在他身边,面部是一个猴子的造型,这在学术界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认为《西游记》中唐僧有个猴子的弟子,是有很早的这种根据的,认为画猴子的作者曾经根据了些史实才画出来,吴承恩写小说的时候根据这些再进行的加工。 我们在瓜州一方面作好要到沙漠徒步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联系到敦煌研究院的几位专家,准备从他们这里得到更多有关于《玄奘大师取经图》的资料和文字的介绍,也很希望由这些专家的帮助我们可以直接去瞻礼、朝拜《玄奘大师取经图》。不过在安西榆林窟还有另外几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梵网经经变图》,这是在全中国所有的石窟中绝无仅有的。《梵网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几乎是被西方和日本的学术界认为有问题的一些经论,他们认为是中国的祖师编造的,可是远在唐朝的时候这些经典就已经在石窟里留下了《经变图》,可见绝不是后期祖师编造,这为大乘佛教的真实可靠性树立一个标准。所以当《梵网经经变图》的出现的时候曾经给西方和日本的佛学界一个很大震惊,他们原以为不可能有什么历史性的依据,结果《梵网经经变图》突然展现的时候,他们有些哑口无言了,所以现在他们否定大乘佛教的声音越来越少,因为旧时大乘佛教经典和艺术形式可靠性的材料太多了,越来越多。 晚上我们住宿在瓜州县城里,准备明天早晨7:30由敦煌研究院的专家陪同去瞻礼朝拜安西榆林窟,朝拜《梵网经经变图》和《玄奘大师取经图》。 (附录)瓜州 安西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安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的蜜瓜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据《山海经》记载“窜三苗于三危,允姓之戎居于瓜州是也”;《汉书·地理志》记载:“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尾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西晋《广志》记载:“瓜州大瓜,大如斛”。当时生产的蜜瓜“西逾葱岭,成为西域各国贵庶之爱物;东入长安,作为稀有贡品奉献帝王之家”。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25b93010006kj.html6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