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谷大象山游记(摘自甘谷纪行) |
[游记]甘谷大象山游记(摘自甘谷纪行) |
2008-07-01 sina.com.cn |
甘谷大象山游记 (摘自《甘谷纪行》) 2006-07-27 12:03:58 大中小 甘谷县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名胜古迹,一是大像山,二是姜维庙。 三国时候的蜀国大将姜维是甘谷县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大人物,甘谷县现在隶属于天水市,当初诸葛亮攻打天水郡时收下姜维作为心腹爱将,《三国演义》中说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说姜维是天水冀人,也就是说甘谷县古时候叫冀。姜维因为几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深得诸葛亮的赏识,成为诸葛亮军事计谋的传人。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国的军事领袖,虽然殚精竭智,极力维护蜀国的疆土,但是终于没有能够抗拒住魏国的强大军事进攻,没有能够挽回蜀国颓败灭亡之势。《三国演义》说过姜维诈降魏国,图谋反复,计败被杀,魏兵破其腹,见其胆大如卵。 虽然我对诸葛亮和姜维多有仰慕之心,但是我对看“后人建的古庙”没有太多的兴趣,时间又紧张,最后决定去看看大像山。 王县长在前一天曾经嘱咐过王校长带我去看看大像山,王校长大早晨就过来了,占国和春旺陪我一起去,大像山是最令甘谷人骄傲的文化“圣地”和名胜古迹,也是甘谷县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大像山半山腰上依着山势雕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像,据说是“中国第二大佛”,大像山因此而得名。离山还有几里地的时候就能依稀看到那依山而坐的大佛,但是这里今天难得有了一种濛濛的清雾,大佛的面目在山下不能看得真切,平添了一些神秘和神圣的意味。 大像山人文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襟怀,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理想社会的大同世界的思想。依山势而建的各种庙宇和纪念性建筑中,儒释道三教并存共荣,交相辉映。甘谷人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此不无关系。 拾级而上,最先看到的是一面两米多高的碑刻,上面“羲皇故里”四个大字夺人眼目,原来这里竟然是伏羲氏的故乡。伏羲氏是我们平常所说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当年他演化的先天八卦图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深刻久远,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学、医药学、武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这伏羲庙里的八卦阴阳鱼的图形与别处的很不相同,用很细小的鹅卵石排砌而成,古朴凝重,五千年以前伏羲氏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竟然达到了如此深邃的境界,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在这里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时空的感觉有一种微妙的变化,甚至有一种走过了时空隧道的感觉。 江泽民曾经亲笔书写过“羲皇故里”四个大字,被天水市夺走了,刻成了碑立在了天水市广场,因为现在甘谷县隶属于天水市,天水市领导认为甘谷是属县自然天水在更大的范围上说也是羲皇故里了,但是甘谷人提到这一点还是有些悻悻的,在甘谷人的心目中,隶属于天水市是后来的事情,老祖宗伏羲氏在甘谷发明八卦文明的时候还不知道有没有天水呢,更无从谈谁隶属于谁! 上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爱民亭,据说是甘谷县驻军炮兵某部所建,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对越反击战的时候这里的驻军调往前线参战,战功显赫,但是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成为当时各部队中罕见的情况,民间传说那是因为大像山的各路神仙保佑着这支部队,部队为了表示对各路神仙的感激回国后在这大像山上建立了这个爱民亭。民间传说自然是有根有叶的,我是共产党员,当然不相信部队会真的这么虔诚地感谢神灵的显圣,但是作为一个“好事之人”,我倒是愿意相信真有其事,正好作为趣闻轶事的话题。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传说都给大像山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大像山从山脚到山顶依着山势建了很多的庙宇庵观,王校长和牛薛两人是来过这里的,给我介绍了很多很多。但是我对其中的大多数庙宇庵观都不感兴趣,像山神庙、土地庙、玉皇大帝和王母的庙堂我们都没有正式进入细看。对由民俗造就的神灵我更是不感兴趣,像鲁班庙、药仙庙(供奉的药仙是孙思邈)、财神庙(供奉的财神是关帝爷!),这些庙宇庵观的建筑风格倒是让我更感兴趣。 不过我要提一提大像山上的一个小庙,里面供奉着孔子七十二贤人中的一位(不在孔子最出名的弟子之列,名字我忘记了),我们怎么能想象出,在两千几百年以前,他能从甘谷县长途跋涉到鲁国(现在的山东境内)向孔夫子求学,学成后又长途跋涉回到甘谷县办私塾搞教育,他那种不求名利、甘心为家乡教育奉献一切的精神,简直能让新时代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相形见绌,自愧弗如,更让那些为了一己之私损人利己、贪赃枉法之人无地自容! 我这个人喜欢看老庄的道家书籍,但是对道教始终没有仰慕之心,也许是没有到过真正的道教圣地把,在道教的观舍里我心中从来就没有过朝圣的感觉。道教的三清观正在修缮,我们也就没有正式地进入。 再往山上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很深的一个山洞,我们走进去就听到山洞深处有人在念诵佛经,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诵念佛经,循声而行我们到达一个不大的石室,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像,一个衣着朴素、身体健朗的老和尚在那里念经,他念的经我一点也听不懂,也许是那种唱颂的调子我听不懂,也许他用的就是当地的方言,我根本无从听起。我从口袋里摸出了两元钱,投到那个善行箱里——其实我也不知道那箱子应该叫什么,佛教倡导行善,我就叫它善行箱吧。我一点也不相信观音送子的神话,但是我敬佩那老和尚脸上发着的神圣光芒和没有了一丝矫揉造作成份的凝重。老和尚看到我向箱里投钱,击了一声罄,抬起头来看了看我说,“你错哈。”那是甘谷县的口音,意思是“你坐吧”。我没有坐下,也没有说话,作了一个揖,慢慢地就退出来了。老和尚长年累月在这里奉佛念经,煞是不容易,他那种对佛的执着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大像山佛寺是我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建在半山上的佛教寺院很是精致,大匾额有三面都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居士写的,庄重而有大家气派,让人在进入寺院的时候就难免有了一种肃穆的感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在此朝圣的踪迹比比皆是。大雄宝殿上供奉的白玉佛像是泰国公主访华时候敬送的,佛像玉体洁白,面相生动,与宝殿上庄重逼真的鎏金佛像凑成了一幅完美的佛教圣景,让人望而生敬。 我们进庙的时候,寺庙里没有多少游人,僧人们做完了早课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几出几进的寺院里的静谧让人顿然感觉一下子远离了尘世的喧嚣,空灵的寺庙让人也有了一种空灵的感觉,思绪禁不住要随风飞起,在早春的清风中接受洗炼。 其实,对于佛教我多年来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佛经我没有读过,也没有正式地向人讨教过佛理,因果轮回之说我也不相信,但是佛教出世达观的人生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中的深邃机智,更像是哲学而不太像是宗教。我所敬仰的宋代名士东坡先生半儒半佛,他积极用世的儒士精神和豁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颇深,虽然我一介平民很是渺小,不能像他一样在多方面有显赫的成就,但是我在对他的追慕中得到了某种难得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平衡。也许就因为这一点,我在到各地旅游的时候都非常愿意看看佛寺,杭州的灵隐寺就曾经给我印象颇深。 这里的住持方丈和尚是我国佛教界有名的高僧,王校长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对佛学涉猎很广,心得很多,见解独到,与这里的方丈和尚也有很深的交情,年前支教教师来这里的时候方丈和尚曾经亲自给他们讲释佛理,但是我来的不巧,大和尚外出没有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fb3d20100052u.html10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